新浪财经

俾斯麦:大国外交的“回旋术”

中国产经新闻

关注

文/本报记者 任万霞

提起俾斯麦将军,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历史教科书中的“铁血宰相”,说的就是他。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除了“铁血宰相”,他还被称为“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

人们都知道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他曾发布重要言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这就是他“铁血宰相”名号的由来。实际上,俾斯麦还是一个狡猾的政客,一个高明的战略家,一个玩转世界格局的“魔术师”。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第一次打败丹麦,第二次打败奥地利,第三次打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成立。德意志民族经过漫长的分裂之后终于得到了统一,德意志民族大国崛起的故事开始了。

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把欧洲的政治玩弄于鼓掌之间。

俾斯麦有几句名言。第一句:“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航船。”意思是我们要顺着时间走,只要时间允许,德国一定会崛起。所以在时间的河流上航行时,要看大趋势,看时间站在哪边,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德意志帝国生存的缝隙,而不是主动挑起战争。第二个思想,他说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也就是说,我们在可能性上做文章,不能把什么事都做死,要给可能性留下充分的余地。这一“回旋艺术”是俾斯麦操纵德国外交策略和战略策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他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于是拉拢英、俄和奥地利,集中力量排挤和限制强邻法兰西,并鼓励法国在海外殖民地扩张,转移它在欧陆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德国利益。

德国处于整个欧洲的中间部分。西边是世仇法国,1871年德法战争把法国打败,迫使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块领土;东边是庞大的俄罗斯,俄罗斯虽然不发达,但这个国家的人口、土地和规模决定着它的战争潜力巨大。

这就是俾斯麦面对的格局。俾斯麦是这样做的:首先他要避免“两线作战”,所以一定不能让俄国人成为敌人。但是简单地和俄国结盟是不可取的,因为俄国的全球利益太大,跟俄国人结盟,等于得罪全世界的人,那就被绑上了俄国人的战车。怎么办呢?那就先和奥匈帝国结盟,奥匈帝国虽然国力弱,被称为“布娃娃帝国主义”,但它也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奥匈帝国和俄罗斯有矛盾,如果和奥匈帝国结盟,俄罗斯就会主动来找德国。这样一来,俾斯麦就在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形成了“三皇同盟”。之后他利用“三皇同盟”暗示英国其与俄国的友好关系,因为英国和俄国也是冲突不断。于是英国也会找德国来谈判,这样就促成了用俄国牵制英国。对法国呢?俾斯麦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对法国有打有拉,暗示法国不要总想着复仇,只要你做得对,德国还是帮你的。

于是在俾斯麦执政的20年间,无论发生了什么危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在所有的危机中,俾斯麦俨然一位同时玩5个球的魔术师,所有国家都跟他有点摩擦,但又都有点共同利益,德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模糊的战略状态中,保持一个优势的位置。

1890年,也就是俾斯麦执政20年后,他服侍的威廉一世国王去世了,威廉一世的儿子登基没几天也死了,然后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上台。威廉二世不满俾斯麦模糊的外交政策,1890年俾斯麦被迫卸任,在自己的庄园里度过了落寞的8年。

威廉二世上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俾斯麦那些模糊的东西清晰化,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比如俄国,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呢?他跟奥匈帝国之间经常搞摩擦,又跟法国“眉来眼去”。后来,德国决定不再续约“三皇同盟”。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其一俄国一下变得孤立,不得不去另找盟友,找谁呢?欧洲大陆上同样被孤立的大国法国。于是,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战略环境。其二因为奥匈帝国是德国的“小兄弟”,所以奥匈帝国闯了什么祸,德国都会被牵连,甚至替他“擦屁股”,一个小国绑架一个大国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外交战略、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问题非要搞得那么清楚?俾斯麦和他的继任者似乎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中国以经济带动外交的时代已经开始。伴随而来的是边海形势日益严峻:在东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僵持;在南海,中国同菲律宾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除了争端当事国之外,都有非争端当事国势力介入。在陆上,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僵持不下,去年出现了中印“帐篷对峙”事件。此外,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东突”势力在新疆的恐怖活动没有停止;西藏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此外,由于朝鲜半岛问题持续升温,东北边疆的安全形势也面临考验。

不要说谁谁是我们的敌人,也不要说我们要和谁谁“必有一战”,如若循着国际关系的老套路,继续选择“寻找敌人”,“敌人”只能越来越多。不如主动去“结交朋友”,避免形成敌对包围圈,消弭“中国威胁论”,才能为发展营造亲和有利的氛围。中国需要通过高超的外交战略和成功的外交实践,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共赢。

责任编辑:刘万明 SF05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