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同年龄段重大疾病保险的选择

中国保险报

关注

□周万清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一语道破了人生的两件大事。没有钱,无法生存,而一场重病,很可能就会让人们过上没钱的生活。

近年来,环境、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从几年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到最近的塑化剂、毒生姜、掺假羊肉等等;阴霾天气增多、pm2.5超标,不断被曝光的工业污染、河流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等,生存环境和食品安全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无形中也增加了人们患病的概率。

购买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除了可以补偿人们因病造成的高额开销,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人们的收入损失,避免家庭陷入财务危机。所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是在人们已有的社会福利基础上,增加了保障厚度,增强个人和家庭抵御因健康问题引发财务风险的能力。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保险公司,如此多的重大疾病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下面来看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改如何选择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

未成年人

未成人虽然不能为家庭创收,但重疾发生也会影响到家庭的财务安全,所以也要重视。对于0-15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考虑购买一些专门的少儿类重疾险。此类保险的保障期限通常为孩子20-25岁左右,主要针对在未成年阶段多发的一些重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而15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个人建议考虑侧重成人类重疾险。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就给孩子买了成人重疾险,而且保障期限是终身类,此种做法也无可厚非。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很小,保险费很便宜,另外,从长期角度考虑,孩子逐渐长大,重疾风险发生概率也会越来越高,早买早安心。然而,买保险毕竟是一件花钱的事情,购买保险不能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所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举个例子作为参考(见表1)。

表中所列产品为市场上重疾险的几种主要形式,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足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可以单独购买,也可以结合其他产品组合购买。如果不想投入很多,只是想给孩子在重疾方面有些保障,那么1、5类型的产品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但产品5侧重于成人重疾,适合年龄偏大一些的孩子;选择产品1,一次缴费4728元,就可以拥有20年30万元的重疾保障,平均一年不到300元。如果想结合教育储蓄一起做,那么还可以选择产品2、3,产品4保障比较单一,可以作为补充类。当然,保障终身的重疾险也是可以选择的,此表未列出。最终选择哪种方式,还要详细咨询保险代理人。

青壮年人

青壮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家庭来说,也同样是重要经济支柱,主要财务来源。这个时期,从开始独立生活,到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变化比较大。我们把20-30岁设定为青年人,而30-40岁为壮年,那么这两个年龄段如何考虑重疾险?我们分别阐述。表2为几个比较典型的重疾产品。

(一)青年人身体最好,往往也就对商业保险不很重视。另外,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消费常无节制,“月光族”也多集中在这个年龄段。但青年人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比较快,也正因为年轻,保险费也很低,重疾险的选择范围也非常宽泛。表2中的产品,都可以作为选择。如果只希望获得重疾保障,而不在乎保费是否返还,是否分红,可以选择产品1、3这种定期类型,花费不高;30岁男性,保障期间30年、保险金额30万元的重疾险,保费也才2520元,按现在的收入水平,保费压力应该不是很大。

而如果考虑到做一些储蓄积累,则可以用产品5,投资连结型附加重疾险,可采用每月定投的方式,比如每月1000元。未来,本金积累加投资收益可以作为子女教育金或自身的养老金,而附加重疾险的保费会自动从投资账户中扣除。由于是自然保费形式,年轻时保费不会很高,不会影响到投资账户的积累,但若干年后年龄已高时,保险金额要做适当的调整,因为保费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注意调整,则投资账户积累可能会逐渐减少。当然,这期间追加投入、增加保险金额也是可以的,这类产品比较灵活。

产品2是保终身,而产品4是保到70岁,返本型,这类产品的价格会高一些。由于需要的保障周期比较长,购买重疾险时应注意保额要足够,毕竟未来有通胀以及治疗手段更先进、会造成治疗费用增加等因素,所以,都选择此类产品,保险费会有一定压力。年轻人罹患重疾的概率低,提早规划更多是为未来做的一种准备,早投保在保费投入上占有优势。

(二)壮年阶段的特点是身体依然很好,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骨干,收入也不错,但承受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同时,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还有贷款,而此时身体状况也逐渐进入走下坡路阶段。现实是重疾发病已呈现年轻化趋势,30几岁因为重疾住院的例子并不少见。对应的是保费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上涨,上涨比率会越来越大。所以,此时规划保险,第一要注意保额要足够高,多买一些也不过分。因为越往后保费越高,还可能因为身体原因造成加费、除外责任或者拒保,这是商业保险的“公平原则”,正常承保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再次强调保险金额的重要性,保额太少了,则投保的意义不大。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参考,保险金额可以参照自身的年收入来确定。比如,年收入10万元,那么可以投保30元万或50万元的重疾险,如果发生重疾理赔,可以理解为提前开了3-5年的工资,这样,自身和家人生活在这段时期内不会因为发生重疾受到很大影响。将来身体康复,还可以再继续工作。另外,保险金额的确定也要结合自身已经有的福利,有些企业已经给职工投保重大疾病保险,此时应注意了解保险金额的多少,以确定自身是否再增加重疾保障。

列表中的产品都是可以选择的,建议在选择时考虑顺序上可以先确定保险金额,进而结合可支配的保险费确定保险产品、保险期间等。具体与保险规划人员再做详细的交流。

【韩国工业用电量连跌,韩媒哀叹制造业“熄灯”】韩国《东亚日报》21日报道称,据韩国电力透露,2023年和2024年韩国产业用电销售量分别比前一年下降1.9%和1.5%,连续两年呈减少趋势。报道中更是用“熄灯”形容制造业不景气的状况。用电量是推测景气状况的代表性指标之一。韩国电力相关人士解释说,在外部没有特别冲击的情况下,工业用电量减少是迄今为止非常少见的事情。进入2025年,韩国工业用电量持续减少。今年第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减少3.6%。有分析认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今年工业用电量也将比前一年减少,历史上可能首次出现连续3年减少的情况。专家们认为,在韩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对策,目前的制造企业危机将持续。(环球时报)

【险资密集加仓高股息资产,银行股尤受青睐】近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披露公告称,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资管”)受托其资金,投资于农业银行H股股票,达到农业银行H股股本的10%,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牌。这是今年险资持续配置高股息资产的一个缩影。整体来看,年内险资在积极配置银行股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行业的高股息个股进行了增持。受访专家表示,高股息资产分红稳定,可以在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降低净利润的波动,符合险资稳健的投资偏好。对险资而言,高股息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预计未来保险行业对高股息资产的增配规模仍将维持在高位。(证券日报)

【年内139只基金提前结募,权益类基金占比超50%】近日,公募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消息不断。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5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139只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其中,权益类基金数量最多,达70只,占比达50.36%,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9.88%提升了约10.5个百分点。(证券日报)

【韩国工业用电量连跌,韩媒哀叹制造业“熄灯”】韩国《东亚日报》21日报道称,据韩国电力透露,2023年和2024年韩国产业用电销售量分别比前一年下降1.9%和1.5%,连续两年呈减少趋势。报道中更是用“熄灯”形容制造业不景气的状况。用电量是推测景气状况的代表性指标之一。韩国电力相关人士解释说,在外部没有特别冲击的情况下,工业用电量减少是迄今为止非常少见的事情。进入2025年,韩国工业用电量持续减少。今年第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减少3.6%。有分析认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今年工业用电量也将比前一年减少,历史上可能首次出现连续3年减少的情况。专家们认为,在韩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对策,目前的制造企业危机将持续。(环球时报)

【险资密集加仓高股息资产,银行股尤受青睐】近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披露公告称,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资管”)受托其资金,投资于农业银行H股股票,达到农业银行H股股本的10%,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牌。这是今年险资持续配置高股息资产的一个缩影。整体来看,年内险资在积极配置银行股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行业的高股息个股进行了增持。受访专家表示,高股息资产分红稳定,可以在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降低净利润的波动,符合险资稳健的投资偏好。对险资而言,高股息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预计未来保险行业对高股息资产的增配规模仍将维持在高位。(证券日报)

热门评论

乐萱 0
手机看不到表,真郁闷
新浪网友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