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查血钙没法诊断是否缺钙

新闻晨报
微量元素检测不能一竿子打死
晨报记者 陈里予 姚克勤 赵磊 朱国荣
儿童验血测微量元素到底有没有必要?
昨日记者走访发现,沪上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但儿保专家指出,家长们不要盲目迷信微量元素检测。身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通过血钙检测来判断缺钙完全没意义。但也不能将微量元素检测一竿子打死,对一些缺铁、缺锌的症状,医院还是会按需检测,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
1 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
并非必查项目,莫盲目迷信
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医院发现,很多医院都设置了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李菲告诉记者,在儿童保健学的教科书上,血锌测量是诊断孩子是否缺锌的诊断标准之一。不过,医生并不会完全根据指标下判断,综合考虑孩子的症状,膳食情况以及治疗以后效果再下结论。
李菲预计,“在门诊中,有大约三成的家长点名要做微量元素检测。”
而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医师陈津津的门诊中,也有一两成的家长专门来检测微量元素。
在儿保门诊中,专家们更多的是规劝家长们不要盲目迷信微量元素检测。在上海,微量元素检测并没有作为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但是一些家长依然会深陷广告迷局,认为孩子胃口不好就是缺锌了,注意力不集中就是缺铅了,“我们不提倡家长每年带孩子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儿保专家表示。
2 查血钙能否诊断缺钙?
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对“血钙检测是否缺钙”一说,沪上专家们齐齐予以否定,“完全没有必要。”判断缺钙与否,专家们通常给孩子进行专门的维生素D检测,而不是微量元素检测。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医师陈津津指出,身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很多孩子并不是单纯缺钙,而是患了一种疾病,这种病在医学上被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3 何时才需查血钙?
患重症胰腺炎等情况
儿童青青(化名)的母亲叶海燕向记者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检查的单据及资料显示,医院通常的检查方法是,手指取血测试“骨碱性磷酸酶”的含量,0-200为正常,超过200为缺钙。“这虽是能即时测出的指标,但并不代表一定缺钙。”叶海燕除了母亲的身份,还是一名主治医师,她向记者介绍,儿童缺钙,还要看是否存在肋骨外翻、漏洞胸、X形腿、O形腿等。
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检测血钙值?叶海燕表示,在她所从事的重症监护工作范畴来看,譬如重症胰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状况下,检测患者的血钙值才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4 查微量元素有何意义?
对血铅检测灵敏度高
据上海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介绍,一般对婴幼儿做手指或静脉血检,不能一概而论说没必要,检测的不仅是钙,还包括钾、钠等微量元素,目的就是想了解体内电解质是否平衡或紊乱,从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医师陈津津也认为,“并不能将微量元素一竿子打死”,微量元素缺乏很多是没有特别明显症状的,而微量元素检测能够成为参考指标之一,特别是血铅,还有一些先天性代谢疾病,微量元素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
5 过多摄入钙有何危害?
影响儿童身高、脑部发育
“假如以血钙值作为缺钙依据,给孩子补钙,是害了孩子。”叶海燕说,高钙摄入会影响铁、锌、镁、磷的生物利用率。出现肾结石、骨骼过早钙化闭合,使身高受到限制。而儿童补钙过量还会造成低血压,并使其日后有患心脏病的危险。补钙过多还会使婴儿囟门过早闭合,头颅不能随着脑的发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头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脑部发育。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教授认为,一般食物特别是牛奶就能满足婴幼儿日常钙摄入量的需求,无需再额外补钙。
6 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6个月-2岁易缺铁,宜食补
事实上,婴幼儿中缺铁、缺锌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6个月到2岁的孩子容易缺铁。
预防缺铁、缺锌,专家们的“处方”是,合理饮食加体育锻炼。提倡“样样吃,身体好”,不偏食。在监测发现有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下,应以食补为先,肝脏、动物血、肉类和鱼类的补铁效果较好,肉类、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及坚果类食物中含锌量高,海产品含碘丰富,特别是海带、紫菜等,谷物、肉类、海产品中硒含量高,除缺硒地区外,一般膳食不缺硒,乳制品、豆制品等含钙丰富。而户外运动能让宝宝多晒太阳,促进吸收维生素D,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吸收多种食物。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