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调查:广西茶叶品种数百 无一叫响市场

南方农村报
国庆期间,一条消息在广西茶业界不胫而走:“广西将建成华南最大的中国-东盟茶叶交易中心。”但在广西茶叶批发市场,多数商家经营的却都是外地名茶。一边是市场交易平台不断扩张,一边是茶叶品牌未曾打响,这一现状令不少商家与茶农颇感疑惑。
茶叶低价卖给外地
“我们要做的是一个4万平方米的大型茶叶交易中心,为广西茶叶发展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中国-东盟茶叶交易中心总经理邓健描述他的构想时说。
要建立这样一个大型的茶叶交易中心,需要当地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做支撑,广西有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吗?广西农业厅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广西茶园总面积80万亩,干茶年产量3万吨,在全国位居前列。
国庆节期间,笔者走进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该镇茶园面积超过一万多亩,是广西数一数二的茶叶大镇。该镇大丰村的茶农老黄和当地大多数茶农一样,种有两亩多的“福云6号”。“福云6号”以产量高而著称,每年老黄将采摘的茶卖给茶叶公司,茶青可卖到12-14元/公斤,而夏茶一般收购价仅为6元/公斤左右。“我们一亩茶园一年收入也不过两三千元。”老黄说。
一位茶园老板告诉笔者,与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等华中茶区的茶农相比,广西茶农的收入至少相差10倍以上。
广西茶业界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事:广西因地势和湿度的缘故,广西早春茶可在2月中旬上市,比华中茶区早成熟20天左右。每年春季,三江、灵山等茶叶主产区,外地茶商蜂拥驻扎,他们抢着从当地茶农手里收购茶青,运回当地充当龙井、铁观音等名茶,再以高价卖出。
“以2公斤鲜叶可以炒0.5公斤干茶来算,在三江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收购鲜茶叶,加工后一斤熟茶的成本也只在每公斤400元,但是运回外地,打上某知名品牌后,卖出的就是每公斤数千元。”邓健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这样的现状,让广西茶叶尴尬无比。可广西茶叶品种数百种,却找不出一个能在全国叫响的品牌。“广西茶叶,90%以上在给别人做嫁衣。”南宁一位茶业公司老总感慨直指广西茶“痼疾”。
商家不愿卖广西茶
近日,笔者来到目前广西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南宁10+1商业大道。而走遍整条街,主打广西茶叶专卖的仅有凌云白毫、梧州六堡茶等几家,与外地茶铺天盖地的店面招牌相比,广西茶显得形单只影。南宁天鹰茶业公司一位负责人指出“卖广西茶的店铺在这条街上估计都不到5%”。
笔者走进一家名为“大红袍”的茶叶店,这里是知名茶叶品牌“武夷星大红袍”的广西代理商,老板范建辉过去也曾卖过一些广西茶叶,后来因生意并不如意,便将广西茶撤柜了。范建辉说,“广西茶没有知名气,也没有知名的品牌,没有独特性。”这“三没”使广西茶在市场上认知度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商家不大愿意卖广西茶的原因。
而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虽在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鲜花8万吨,占全国60%以上的产量。然而,由于缺乏龙头品牌和自主品牌,它也难逃做他人“嫁衣”的命运。
横县顺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山珍介绍,茉莉花季时期,全县代加工的茶商达3000多户,很多大户每年加工量超100多吨,她自己每年也代外地茶商加工约1000吨左右,这些茉莉花茶加工之后运到外地,最终被打上别人的牌子卖了出去,而横县本身打上自己牌子出售的花茶屈指可数。
茶友多喝外地茶
笔者近日来到南宁厢竹大道上的浪伏茶馆时看到,乘车前来消费的顾客不少。此时一位顾客王先生正带着两三个朋友上楼,他介绍,以前和朋友谈生意,喜欢去KTV、酒楼等地方,但自从酒驾开始入刑后,谈生意不敢喝酒了就改到茶馆喝茶,既安静又舒适,还不用担心回家路上被查车。
王先生的想法代表了不少消费者的观点。广西浪伏茶业公司市场部经理宋莹莹说,喝茶渐渐成为南宁人消闲生活的一个方式,特别是酒驾入刑的规定出台后,茶馆的生意明显好了许多。
一家茶馆老板告诉笔者,广西茶叶味道其实不错,但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茶馆会不时推介广西的好茶给茶友,但杭州龙井、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这些都是茶客们常点的,而喝广西茶的所占数量不多。(邓文)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