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雪和她的戏曲人物绘画

北京商报
|
||
|
||
|
||
|
||
|
李白雪是很吸引人的一位女画家,她的婉约柔美,她的散淡舒逸,她的知性豁达,以及她把水墨人物与京剧表演并举的才情,都让我时不时地想去关注她。跟她相处,如兰芝相随,感觉自己也脱俗不少,尤其是跟她聊天,是件非常惬意的事,在她和声细语间或伴随几句优美的清唱中,丝丝缕缕的宽慰渗入心田,会让人觉得生活原本就是如此的美,而我们只是缺少发现和欣赏。素心如水的李白雪之所以能带给人如此感觉,是因为她唯美的精神世界,她用艺术充斥了自己的内心,又通过艺术把这种真切的美带给了大家。
李白雪多才多艺。首先她是位与众不同的画家。她擅长画戏曲人物,尤以画京剧人物为最。看李白雪的作品,一下子就能感觉到,李白雪懂戏!她不是为了画戏而画戏,更不是对戏曲舞台和人物的简单复制。“二三步走遍天下,三五人百万雄兵”,当她把戏曲中的虚拟夸张和简约凝练,用自己的方式落墨于宣纸的时候,她抓住的不仅是舞台上的动人瞬间,更是以戏里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这些水墨氤氲、酣畅淋漓的线条和笔触中,观者又分明感受到了作者隐于其中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为中国人物画的独特一科,中国戏曲人物绘画历经沧桑岁月,并在起起落落中艰难前行。把高度程式化和虚拟化的戏曲人物进行笔墨创造绝非易事,但其造型、色彩、服饰、动感、韵律等诸多元素,与中国水墨画又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其质朴绚丽、诡异变化的特点,也为水墨画家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李白雪的水墨戏曲人物创作,吸取了国画大师关良的稚拙生动、高马得的粗狂豪放、韩羽的幽默风趣以及丁立人、聂干因、吕超然等前辈画家墨彩纷呈的特点,注重刻画人物的身段表情,遗貌取神,笔简意厚,在背景的处理上大片留白,给人以更多想象空间。从传统剧目《拾玉镯》、《三岔口》、《捉放曹》,到现代京剧《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再到梅派经典曲目《贵妃醉酒》、《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系列作品,李白雪在泼墨挥毫中诠释这些经典人物的同时,也在当代水墨戏曲人物绘画中写下了灿烂一笔。
其次,李白雪是位京剧表演艺术爱好者。唱戏始终是李白雪一个无法舍弃的梦。李白雪的母亲白文芝,为一代豫剧大师阎立品的弟子,受母亲影响,李白雪从小就对戏剧痴迷,也对绘画狂热。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李白雪从事了绘画。几年前,为了更好地画戏、悟戏,经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举荐,李白雪跟随著名梅派传人王志怡老师学习梅派青衣。尽管是半路出家,李白雪极好的艺术天赋和超常的勤奋,使她很快进入角色,杨贵妃、虞姬、西施、程雪娥、穆桂英……当她在舞台上用心诠释这些经典形象的时候,京剧的美,也浸入到她的骨子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同时也为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15周年,2009年12月1日“墨海梅香——李白雪戏曲人物绘画作品展暨京剧演唱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展出李白雪戏曲人物画作品80幅,演出了梅派经典剧目《太真外传——七夕乞巧》一折,表演名段《贵妃醉酒》时,她边唱边画,美艳绝伦。
“中国戏,中国画,虽不同名,却是同姓,似是姐妹”,国画大师韩羽一语道出了中国戏画的特征。作为两大国粹的融合,中国戏画有着东方艺术独特的魅力。“戏曲以表演烘托舞台,达到感人肺腑;绘画以笔墨营造空间,达到气韵生动”,对这两大艺术的全新融合,构成了李白雪独特的艺术世界。她的导师、当代水墨大家刘进安先生认为,“以画论戏,以戏说画”构成了李白雪独特的述说方式。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价,“是绘画启迪了戏曲表演,而戏曲表演又丰富了绘画美感,这是白雪的艺术成功之关键所在”。
梅葆玖先生对李白雪的艺术追求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还说,作为文化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应该怀抱着一颗真诚的文化良知,去守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守住我们民族的根。李白雪说,她有个心愿,等待时机成熟时,把戏曲人物绘画展和京剧演唱会巡回展演到全国各大高校,让年轻的学子们深切感受一下我们的国粹京剧。“让他们喜欢、接受,从而继承和发扬光大。”李白雪由衷地说,“只有感受了,才知道京剧有多好,多美!”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