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霖出狱后首次直面媒体 称从未放弃理想

新浪财经
自去年1月从新加坡出狱回国以来,一直深居简出的财经传奇人物陈九霖,日前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以切身实战经验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讲授了《上市与并购实战回顾》的课程;并接受了新浪财经独家专访,讲述入狱至今的经历和感受,并就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献言。用他的话说:“出来大大地透一口气……”
陈久霖?陈九霖?
对于那位人称航油大王的财经风云人物,公众更熟悉的名字是“陈久霖”。他曾经身兼中国航油集团副总经理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位;在短短六年内,他让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净资产从17.6万美元猛增至1.5亿美元、市值达到11亿美元。此后,因外籍交易员纪瑞德和卡尔玛进行石油期权贸易,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亏损5亿美元。陈久霖为此承担责任,并进入新加坡监狱1035天。
但陈久霖先生,现在似乎更愿意用“陈九霖”这个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
今年以来,他连续在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内参上发表了三篇言论,为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国际话语权出谋划策。其中,一篇建言我国发起组建石油输入国组织的文章,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公开刊发,署名为“陈九霖”;日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的第一次公开活动,讲授所用PPT亦署名“陈九霖”;演讲实录经他审校后也全部改成“陈九霖”……
“九”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多”。不禁让人揣度,危机后蛰伏的陈久霖,需要更多的和风甘霖。
他的朋友对此的解释却是:“陈先生的本意是,即使是‘九死一生’,他仍然愿意为社会充当一滴甘霖!”
对此,他本人则简单回应称,“久”与“九”这两个字,自己一直都通用。给人增添许多遐想……
不管是陈久霖,还是陈九霖,那个航油大王、创造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资产扩张奇迹的人,又回来了……
《中国企业家》杂志公开刊发陈九霖评论文章时,就有网友评论称:“陈久霖出来透了口气。”
“如果那是小小地透一口气的话,今天我想在这里大大地透一口气,在这里会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陈九霖以此作为北大EMBA演讲的开场白。
是次露面,或将拉开陈九霖复出的序幕……
“我不会像尼克·利森那样讲中国航油事件”
“有人问我能不能像尼克?利森那样,讲一下中国航油的内幕,披露一下很多不为常人所知的信息,就是所谓的‘爆料’吧!”复出的陈九霖在其第一次演讲中就表示:“我不会像尼克?利森那样去讲‘中国航油事件’!”
1995年3月,尼克?利森曾经作为巴林银行新加坡交易员,投资日经225期货指数失利,损失达14亿美元,相当于巴林银行全部资产,125年历史的巴林银行轰然倒塌。尼克?利森出狱后,拍了两部电影,写了两本书,公开做了很多场收费演讲,主题为《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甚至为吸引眼球自称为流氓交易员。
陈九霖表示,不学尼克?利森的原因有三:“我也不会去做这样的有偿演讲,我不在乎去赚这个钱”;“我不会去讲我是如何搞垮中国航油的,我没有资格去讲!因为我不是‘中国航油事件’的肇事者!而且,中国航油目前仍然在进行着我当年所创下的基业”;“第三条,我不学尼克?利森,是因为我早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事实上,早在2004年12月,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亏损事发后,就有报道将其比作尼克?利森。面对媒体滔滔的指责,陈九霖曾对友人说:“我的情况与利森不一样。我不是利森。”
2004年12月1日,陈九霖于亏损消息披露后被上级调回国内工作。在其母亲第六次中风住院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于7日晚乘机返新协助调查。在意识到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他曾作诗一首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人生本有不归路,何须计较长与短。”8日凌晨1时,飞机甫一落地,在尚未受到调查的情况下,陈即被新加坡警方羁押。
陈九霖当时所表现出的担当,与危机发生后潜逃到泰国后又转逃到德国并被引渡回新加坡的利森的确大不相同。
但陈九霖并没有排除未来就此事件出书、拍电影的可能,“确实有不少人跟我联系过这些事情,就是在新加坡监狱的时候,也有美国著名机构跟我联系过。既然有这么多的朋友建议,如果有利于社会;如果有利于大家去反思人生,我也不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性。因此,有些史料应该好好地保留下来。”
“我从未放弃理想,但并不急于求成”
复出的陈九霖干什么?
传闻很多!
一种说法是转战互联网,称陈久霖在新加坡监狱服刑期间曾担任过由狱方主管的SCORE DIGITAL MEDIA(SDM)公司的运营总裁(COO),并管理有方,“受到了有关当局的充分肯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于2007年参观过SDM”;另一种说法是,他正在组建基金……
种种说法,涵盖了给公家干,给私人老板干,甚至自己单干,只没有说法认为陈九霖就此赋闲不起。
在与新浪财经的对话中,陈九霖并未对以上说法予以正面回应,只简单表示:“对于我自己的事情,以后再去说。”
只不过他针对组建基金的说法,多说了一点:“但是,组建基金也好,或者是搞其它什么也好,是有很多的朋友给我提建议。甚至有一个朋友说:‘陈先生,你愿意的话,我愿意帮你去运作一个能源基金,由你来管理,我相信你管理基金的回报率一定高于中国航油,或者至少不会低于中国航油的回报率。’”
事实上,确有不少人看好陈九霖在石油领域、资本运作和实业投资方面的功力。2009年1月,陈九霖从新加坡出狱回国后,不少企业家曾经邀请他工作。
陈九霖讲了其中一个故事——
两名实力非常雄厚的老板曾分别向他询问,拿出2到3亿人民币,请他帮助运作一个新的石油公司,会怎么做?
陈九霖答:“结合目前的市场,如果你给我这个钱,我首先会考虑买下一个上市壳资源,然后不断装进国内外优质石油资产,这个企业可能从此逐步打造为一个石油帝国。” 陈还向两位老板分别推荐了上市壳资源,但二人并未采信。
后来,那个壳资源升值了25%。他们又找陈九霖,再次提出给2到3亿人民币,去给买一个壳。陈九霖回答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虽然陈九霖并未透露目前的具体状态,但他却向新浪财经表示:“我从来没有放弃我的理想,只是调整我的做事方式和寻找新的成功的方法。我特别赞赏这样的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在给北大EMBA的演讲中,陈九霖分享了美国人造生命DNA密码中的一句话:“去活着,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从生命中创造新的生命!”
“只有你能活着,通过犯错和跌倒之后学到很多东西,然后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他说,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他抱着自助者天助的心态,并不急于求成。(华艳 发自北京)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做客新浪财经访谈间的是:被称为“航油大王”的财经界传奇人物陈九霖先生。
陈九霖: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陈九霖先生曾任中国航油集团副总经理并兼任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他曾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让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净资产从17.6万美元猛增至1.5亿美元;而市值也达到11亿美元,后因中国航油(新加坡)员工投资石油期权失利而入狱。
自去年1月回国后,陈九霖一直深居简出。今天,是他出狱后第一次直面媒体。他有何所思?目前有何所为?对未来有何希望?我们来对话陈九霖先生。
主持人:陈先生:网友们很关心您的近况。我代大家先问候一下,最近身体状态如何?
入狱1035天没能晒太阳
陈九霖:谢谢你,谢谢大家!目前还好。
主持人:从新加坡回来的时候,听说您身体瘦了10多公斤,现在已经恢复了吧?
陈九霖:入狱时,我的体重为86公斤,到出狱时体重下降到68公斤。现在恢复了好几斤。
主持人:您在新加坡服刑1035天当中没有晒过太阳,是怎么回事?
陈九霖:因为我服刑的新加坡监狱是室内的监狱,包括活动场所都是室内的。即使在“放风”的时候,也是晒不着阳光的。这对囚犯们有很大不良影响。我知道,有很多的囚犯(因为没有晒到太阳)骨头都疼,尤其是服刑时间比较长的那些囚犯。我呼吁新加坡当局在改善囚犯(待遇),在案件调查、案件审理,以及在其它的人权和人道方面,应该做出反省和改善。
中国航油期权亏损毁掉了梦想
主持人:您回来,谁去接您的?
陈九霖:有些朋友。
主持人:妻子和孩子有没有去?
陈九霖:他们在上海等我。
主持人:见第一面是什么状态?
陈九霖:那是久别重逢的感觉,你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那么一个艰难的环境下,我的家人为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有很大的付出。
主持人:一个自己花了六年时间亲手从17.6万美元做到11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在短短一年间亏损四、五亿。面对这样一个转变,您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陈九霖:我是希望做点实际的工作,但是,最终出现期权亏损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毁掉了我当时的梦想——我当时是希望将中国航油打造成完整供应链的石油企业。
落难时曾流过两次泪
主持人:最后您面临牢狱之灾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委屈?
陈九霖:如果说一点没有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可以说是意志比较坚强的人,面对现实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是从人生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的。仔细观察人生,就会发现,它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总有波折。在这方面我调整得还可以。
主持人:委屈时有没有想哭过?我看过您有一首诗,说“男儿有泪不轻淌,并非内心无感伤”!在委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掉泪?有没有掉过眼泪?
陈九霖: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我孩子一个人坐飞机到新加坡去探监。本来应该我对他说:“对不起!”反而是他安慰我,说“爸爸我的成绩考得很好,你放心吧!”
做父亲的,处于这种情况,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感受。但面对他探访的时候,我没有流眼泪。而是,自己回到囚室的时候,放声痛哭了一场。
另外一次是,我母亲逝世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入狱,我是很想回国奔丧,中间却有很多插曲不能按时回国。等到我回国的时候,我的母亲由于天热已经入土为安了。那个时候,我是伤心至极,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啊!
主持人:这种经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平复心境的,难免流泪。
陈九霖:对。
陈九霖:我从来没有放弃我的理想
主持人:现在心情怎么样?从新加坡回来之后,有没有一个心情转变的过程?
陈九霖:我承受了很多常人无法忍受的打击和痛苦,事件也影响到我的家人和朋友。但我自我感觉,我的心态还是正常的。我一直从人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人生难免起落!
主持人:回来经过差不多一年多的恢复,现在您觉得自己的状态能回到2003年以前吗?
陈九霖:我觉得状态应该还是一个正常人的状态,甚至跟以前没有遭受失败时候的状态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经过了人生的波折之后,我可能考虑问题更加全方位一些,不只是从正面,而且,也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主持人:有没有想过把自己的过往的经历进行整理、反思,写一本回忆录之类的东西?
陈九霖:倒是有不少人跟我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如果对社会大众有所帮助的话,对人生有所启迪的话,我会积极思考这个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听说,最近您好像非常关注美国人造生命的DNA密码,其中,有一句话让你非常有感触,能不能和网友分享一下?
陈九霖:因为美国人在DNA上写出一句话:“去活着,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从生命中创造新的生命”!
这表现出了一个坚强的意志。我之所以受到这句话的触动,也是我那段经历的原因。因为我感觉到,人只有在坚强的时候,才能够面对这么一个人生。
这句话前面一部分很重要,说:要去活着,要去犯错,去跌倒,也就是说,把犯错误和跌倒看成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你能活着,通过犯错和跌倒之后学到很多东西,然后才能成功,接着才能从生命中间创造新的生命。
主持人:您想不想用您的生命演绎“去胜利”的这样一个故事呢?
陈九霖:我从来没有放弃我的理想,只是调整我的做事方式和寻找新的成功的方法。我很欣赏这么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为成功找方法。”
陈九霖:希望继续做一些工作
主持人:不知道您现在心里怀揣什么梦想?
陈九霖:有大的梦想,也有小的梦想。
主持人:我们先说小的?
陈九霖:小的梦想是,希望我能够给我的家庭、朋友一个长期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生活得好,能够生活得幸福。当然,在事业上,也希望继续做一些工作,能够为国家也好,为社会也好,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在大的方面,像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一样,“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既有的容忍失败的文化,能够得到发掘、得到发扬、得到光大!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给家人改善生活的状况。我看到媒体的报道,您在新加坡回来之后,一直在北京的普通小区里面深居简出,不知道这个报道是否属实,现在生活的状态怎么样?
陈九霖:我回国之后,坦率地讲,是希望得到支持,但是,我首先做的却是安慰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因为他们对比我而言,可能更需要得到安慰——我的承受能力比他们稍微强一些。所以,我回国之后,主要的工作,还是去安慰和支持我的家人。
主持人:现在网友关于您现在正在干什么猜测很多,有人说您可能要从事互联网业务,还有说法您正在组建一个基金,能不能今天给大家回应一下,到底您最近在忙什么?
陈九霖:对于我自己的事情,以后再去说。但是,你说组建基金也好,或者是搞其它什么也好,是有很多的朋友给我提建议。
甚至有一个朋友说:“陈先生,你愿意的话,我愿意帮你去运作这个基金,由你来管理,我相信你管理基金的回报率一定高于中国航油,或者至少不会低于中国航油的回报率。”
“国家应充分关注石油金融市场”
主持人:您同时也是石油领域和资本运作领域非常棒的一个行家,或者说是专家。所以,我们有一些时下的热点问题,也想请您解析。先说一下目前震荡的国际油价吧!有观点认为,目前的震荡是资本借助欧洲债务危机炒作的结果,您怎么看?
陈九霖:首先我不是一个石油专家,甚至也不是半个专家。我充其量说,曾经是一个石油公司的管理者。在石油方面我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石油价格目前有一些“异化”,就是偏离了供求关系,并不是供求关系最终决定石油价格,而是其它的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过去一些年份做石油的,都是以石油勘探商、石油贸易商、石油炼制商和石油最终用户为主。
发展到今天,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对冲基金都参与这个市场;而且,石油金融衍生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石油的“金融属性”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在石油金融市场方面,可能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建议我国牵头建立国际石油输入国组织
主持人:现在有观点说,建议允许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的贸易,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样风险太大了。对这个您怎么看?应不应该放开让他们去参与石油期货贸易?
陈九霖:最近,我写过三篇文章,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内参》刊登过。甚至有一篇关于石油输入国组织的文章,也在公开媒体发表过。我提出过三点建议,对不对我不做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我是中国公民,我有权利思考和建议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建议就是,要改善中国作为消费石油第二大国可是在世界上没有相应地位的局面。要通过倡议或者是主导或者是牵头建立国际石油输入国组织等措施,来达到这个目的。
主持人:现在国际能源的竞争非常激烈,要组建这个组织会不会有阻力,要怎么克服困难?
陈九霖:肯定有阻力了,你要改变现有的格局,要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当然会遇到困难。但是,并不是说遇到困难就不会往前走。
主持人:怎么分步走来实现呢?
陈九霖:实际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做这项工作。我看到一个网友提出一个说法,说陈九霖的这个建议是天方夜谭。但是,我认为他对这个情况不是太了解,甚至没有完全读懂我的文章,或者没有去思考我这个观点。
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其次就是日本和韩国。当然此外还有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只要我们这些国家能够联合起来的话,这个格局是可以改变的。
而这些国家为什么能够联合起来呢?因为有切身利益包含在其中。我提了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和印度这些国家合作;第二步争取日本、韩国进入;再后来是促使美国加入。我所提出的是一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计划。
披露一点小的信息,我的这个文章公开之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韩国一个资深的总统顾问(一个大学的教授),专门为这个事情来找过我。他认为这个建议提得非常好,而且,他希望和我一起在中、韩两国共同来推动这个事情。
主持人:这应该是得到了国际上的呼应。
陈九霖:这是我刚才提到的第一个关于石油输入国组织的建议。
我对改善我国石油话语权的第二个建议是,我主张我国应该在石油金融市场上做相应的改进工作。就像你刚才所提的问题,即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参与石油金融产品的问题。那么,我的回答就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孩子跌倒了,难道就不爬起来,永远睡在地面吗?”
很多事情都是开始做不好,然后才慢慢做好的。总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没有经验到有经验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之前,失败了9千多次。如果不是他进行了9千多次的实验的话,甚至1万次的实验的话,我今天可能不会在电灯底下接受你的采访。
主持人:如果您去操作,您还有勇气和信心吗?
陈九霖:看操作哪个方面,是做具体的石油实业方面呢?或者是做资本运作方面?
主持人:比如说,石油期货的资本运作。
陈九霖:我可能还是有这方面的信心。
“主张我国建立石油集散基地”
主持人:您第三个建议是什么?
陈九霖:第三个建议,我还没有公开发表出来,我会在适当时候发表。第三个建议就是,我主张我们国家应该建立石油集散基地。目前,世界上有三个石油集散基地:最大的是鹿特丹;第二个是美国的纽约;第三个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石油集散基地。然而,我觉得我们中国有条件,而且,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主持人:建成这个石油的集散基地对我们国家会有哪些好处呢?
陈九霖:我会在今后陆续发表的文章中阐述我的观点。总之,建立石油集散基地对我国肯定是利大于弊,而且,肯定是时机了,就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顺势而为!
主持人:目前,我国石油外交开展比较多的是贷款换石油,已经跟俄罗斯、卡塔尔、巴西、委内瑞拉等签订合同。据悉,国家还会进一步扩大贷款换石油的应用区域。您觉得贷款换石油的形式长期应用的可行性大不大?有没有必要进一步扩展石油外交的形式?
陈九霖:你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人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而我国又是石油进口大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只要可行,无论采取什么合法的方式,都不为过。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关键要有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当然,这个方式有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明目张胆,有些时候我们要有技巧。
主持人: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技巧?
陈九霖:石油输入国组织这个概念,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跟能源缺乏的国家合作,共同去投资石油资源。甚至,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跟石油缺乏的国家,比如说韩国,组建国家产业基金,或者组建跨国能源公司,还比如说共同开发海外石油资源等等……
陈九霖:中国油企不应放弃收购BP的机会
主持人:在媒体广泛猜测BP可能被收购之际,渣打银行正在忽悠中国石油收购BP,您认为BP会不会破产?中国石油应不应该收购BP?有没有能力收购BP?
陈九霖:BP是不是倒闭这个问题,我不去预测。事实上,世界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哪怕再大的企业,也有倒闭这样的风险。比如当年的巴林银行、安然能源公司等,不是倒闭了吗?
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上,中国企业应不应该参与BP收购,我的答案是:如果我有选择的话,我有这样的实力的话,我会当仁不让,我一定不放弃任何机会。
主持人:中石油现在有能力去收购BP吗?
陈九霖:首先你要评价的是,收购是不是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这个公司值不值得收购。如果符合战略又值得收购的话,至于说收购的方式是可以探讨的。不能全部吃下,吃下部分股权也可以;自己不行,跟别人合作也行。我自己的现金有限,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也行;采取杠杆收购的办法也可以。
主持人:谢谢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我想,无论是在石油领域,还是在资本运作和实业投资等方面,您还有未尽的事业。祝福您找到一个发挥经验与能力的舞台,重新创造胜利!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