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金口岸”产生“黄金效益”

经济日报
新闻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冲击。作为我国重要的沿边开放城市,黑龙江牡丹江市对外贸易一直平稳增长。随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到来,牡丹江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实现对外经贸战略升级?
“做大做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构建面向东北亚的开放新格局。”面对新一轮沿边开放发展浪潮,牡丹江市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黑龙江没有黄金海岸,但有黄金口岸。”1988年恢复边贸以来,作为内陆省份,牡丹江市被推到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的最前沿:牡丹江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11公里,距离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仅248公里。
路径与载体:
“哈牡绥东”与“哈大齐”齐飞
如何让加工贸易成为对俄贸易的主导?如何把口岸优势放大到整个区域?2006年,当黑龙江省着力打造“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工业走廊的同时,牡丹江市即启动了哈(哈尔滨)牡(牡丹江)绥(绥芬河)东(东宁)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按照设想,牡丹江要让“哈牡绥东”和“哈大齐”成为黑龙江省这个“天鹅”振翅高飞的“两翼”。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是集对外贸易、进出口加工、现代物流、经济技术合作、外向型农牧业、旅游会展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带状经济发展区域。这条“黄金带”两侧分布有7个经济开发区,全长700公里,其中在牡丹江市境内长211公里。如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已成为牡丹江市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去年,牡丹江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逆势而上,实施了“双百亿工程”即投融资各100亿元,许多国内外投资者纷纷把“哈牡绥东”作为产业转移的平台。广东省东莞200多家木业企业,与穆棱市签订了投资总额达15亿元的东莞家具园项目。截至2009年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累计落地项目463个,完成投资205亿元,吸引了香港世茂、浙江万向、上海安信、江苏大亚、江苏雨润、吉林皓月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入驻,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汽车配套、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外向农业等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牡丹江市已在俄罗斯兴建了乌苏里斯克、华宇、远东等境外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入驻企业29户。
目标与前景:
让沿边开放先导区成为经济新引擎
牡丹江市委书记徐广国说:“沿边开放不能局限于‘边’,应该是整个沿边市、沿边省、沿边区域的整体开放。牡丹江提出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内涵包括先行、导向、示范、带动、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等内容,也包括探索、创新、试验等含义,应该是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前沿中的前沿。”牡丹江确定的发展构想分两步:第一步:西联哈尔滨,东接海参崴,做大做强哈牡绥东贸易加工区,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第二步,以先导区为依托,东联海参崴,南联吉林“长吉图”,形成“金三角”,探索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牡丹江市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随着中俄贸易进入调整期,牡丹江中俄经贸合作进入战略调整期,以规范贸易、投资合作为主流的“大边贸”成为中俄贸易的方向,牡丹江对俄贸易恢复性增长压力较大;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先导区”被纳入国家战略,与牡丹江沿边开放先导区形成了同质化竞争。然而,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日益升温,牡丹江也迎来了诸多利好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两国高度重视合作,这也是牡丹江市及黑龙江省发展对俄贸易的最基本条件;二是近来两国又签署了众多合作文件,这些文件都将为两国企业提供新合作机会;三是国家对黑龙江省扩大对俄合作给予了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四是俄罗斯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外国投资者也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五是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也表示今后对牡丹江市的加工贸易、物流业、境外园区建设等方面,将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这些无疑都是牡丹江市发展对俄贸易的巨大推力。
调整与突破:
“五个转变”为绥芬河保税区“破题”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使牡丹江市的对俄经贸受到严重冲击,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下降。牡丹江及时调整了贸易方向,积极扩大对非洲、大洋洲的贸易,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格局。牡丹江市在对俄贸易中还调整了贸易形式,使一般贸易代理所占比重下降,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分别逐步上升,从而遏制了对外贸易的大幅下滑。进入今年1月,牡丹江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牡丹江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8%。其中,进出境货物64.57万吨,同比增长145.3%;进出境旅客8.39万人次,同比增长52.6%。
为推进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自今年起,牡丹江市积极实施“五个转变”,即促进对俄合作由以贸易为主向贸易与投资合作并重转变,由以商品贸易为主向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由以边境地区合作为主向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合作转变,由以经贸互动为主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转变。
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这是东北地区惟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今年,牡丹江把启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作为打造全国提升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突破口。
“综合保税区”在定义上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封闭管理,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国家开放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实验区和先行区,具有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还有产品展示的功能。保税区规划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其产业功能定位于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进出口加工业,将建成东北地区国际贸易中心。专家预计,保税区建成后,每年将使黑龙江GDP提升2至5个百分点。目前,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已超过2亿元,并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昆山富贵集团、中国沪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五夷通集团、浪潮集团、韩国釜山港湾公社签订了入区协议,签约总金额达7.8亿元;与香港边境贸易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今后一个时期,绥芬河保税区将利用绥芬河及牡丹江的地缘优势,把东北亚及欧洲的经济要素联系起来,发展成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和综合性进出口商品加工区。
牡丹江市市长张晶川说:“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建立,不仅对协调中俄地区发展战略,实现经贸的升级,提升牡丹江沿边地区的开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绥芬河成为陆路的国际物流中心,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