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何避开沉没成本的误区

第一财经日报

关注

《别做正常的傻瓜》选载之二

有财测试一下

Test-1

单位发给每人一张音乐会门票,价值800元。你对听音乐会颇为喜爱。可是开音乐会的那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雪,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暂停使用。音乐会照常进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徒步行走半个小时去。请问你会不会去呢?

有财测试一下

Test-2

同样是一场你很感兴趣的音乐会,同样碰上了难得一遇的暴风雪导致交通瘫痪。如果这张票不是单位发的,而是你自己排队花800元钱去买的,你又会不会去呢?

沉没成本误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很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都不愿出门,音乐会门票就浪费算了,想想自己的损失也“不大”;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就感觉非常舍不得,宁愿冒着寒风和交通不便,也要坚持去听音乐会,因为那票子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排队又花钱买来的。

心理账户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自己买票和单位发票两种情况下会作出不同的决策。我们这一章要分析的是,为什么大家花了钱买票以后,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听音乐会。

这种现象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被称为沉没成本误区(Sunk Cost Fallacy):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是不应该影响我们决策的。当我们决定是否去听音乐会时,应该站在现在的角度,判断去听音乐会给自己带来的效用是否足以弥补从现在开始去听音乐会所需付出的成本,比方说忍受的狂风暴雨还可能着凉感冒等等。

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做成本收益分析的时候是不应该把沉没成本算在内的,因为过去的不能挽回,既然不能挽回,就不能对现在产生影响,就应该让它过去,在决策时应将其忽略。

有财测试一下

Test-3

假设你正好在一家证券交易所看股票行情,听到身边有两位股民在谈论某只股票的行情。这只股票现在的价格是6元/股。这两位股民中一位是以2元/股买进的,另一位股民的买入价是8元/股。那么请你估计一下他们两个人中间现在谁更愿意把这只股票抛掉?

正常人的想法是,股价高于买入价要抛,低于买入价则留,天经地义。

但是,理性地讲,多少钱买进这只股票与你现在是否应该抛售它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论你是否抛售它,买进时的这笔钱都已付出,是收不回来的。股票的走势也决不会受到你是多少钱买进的影响。

我们在特定时间考虑是继续持有股票还是立即抛售股票,应该以该股票的走势、其他备选投资股票的情况和你当时所需的资金为考虑依据,而不应该囿于买入时的价格(沉没成本)。

如果你觉得这只股票未来前景看好,而且其他没有更好的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你目前又不缺现金,那你不要管现在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就先留着;如果你觉得这只股票将来一定会跌得更惨,或者你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你现在需要资金,那么不管你当初是多少钱买进的,你都应该抛掉它,否则你只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割肉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要看是什么肉。好肉不要割,烂肉要早早割。但是,可惜的是,大多数的正常人却往往把最不该考虑的买入价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因为沉没成本的影响,分不清什么是好肉什么是烂肉。

有人说,一个好的投资者是一个没有记忆的投资者。的确,如果你想在做投资决策时更加理性,就应该把沉没成本抛到脑后。

陷入误区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常人不愿意认输,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

造成人们陷入沉没成本误区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会把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同样是500万的前期投入,如果项目做成了,我们就把这500万说成是投资;万一项目中止了,我们就会把这500万说成是浪费。

我们不能被“沉没成本”控制。就像你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不可以挽回的时候,不应该再为自己曾经虚度的时光而悔恨,因为在你叹息那一刻,又有光阴从你的指尖溜走了。我们设想自己从零开始,现在只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沉没成本误区普遍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有些时候也会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沉没成本谬误,我们还能让它为我们办事,这就是以病治病法。

我们刚刚谈到那么多例子,都是因为沉没成本的存在而舍不得理性地放弃。但是碰到一些欠理性的放弃行为时,沉没成本又可以把你往理性的方向拉一把,这时候它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加有目的性,就像破釜沉舟一样,很多人特意设置沉没成本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事实上这也是十分的有效,因为沉没成本谬误实在是太难摆脱了。(摘自《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著,有删减。)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编织所谓“国际存在”假象 只会徒增笑柄】4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4月13日,2025大阪世博会在日本开幕。此前日本外务省明确拒绝台湾以官方身份参与世博会。民进党当局虽然以企业名义参展,但展馆名称为“TECH WORLD”。台岛内炒作缩写为“TW”暗指“台湾”,并鼓吹所谓“外交突破”,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朱凤莲表示,这种“自嗨”行为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民进党当局惯于借各种场合搞一些小动作,编织所谓“国际存在”假象,企图愚弄岛内民众、误导国际视听。无论他们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只会徒增笑柄。

【国台办介绍在陆台商情况】 4月16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美国发起关税贸易战冲击很多在大陆的台商,请问国台办是否掌握了解在陆台商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有台商表示为避免供应链陷入困境,未来可能会将生产线转出大陆,请问大陆方面是否有应对措施以及与台商建立相关共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短期看,因关税壁垒高筑,包括大陆台企在内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经营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大陆经济稳定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持续发展,完全有信心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

【美媒爆:特朗普在白宫战情室就美伊谈判举行会议,参会官员立场不一】 据美国Axios新闻网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报道,当地时间15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正在与伊朗进行的谈判在白宫战情室举行会议,特朗普政府多名高级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重点讨论美方在4月19日下一轮美伊谈判中的立场。报道称,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中央情报局局长拉特克利夫等多名高级官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万斯和威特科夫认为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达成核协议,并认为美国应该为达成协议准备作出一定的妥协。但包括鲁比奥和华尔兹在内的其他政府高级成员都持高度怀疑态度,并支持采取“强硬的”谈判方式。(环球网)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编织所谓“国际存在”假象 只会徒增笑柄】4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4月13日,2025大阪世博会在日本开幕。此前日本外务省明确拒绝台湾以官方身份参与世博会。民进党当局虽然以企业名义参展,但展馆名称为“TECH WORLD”。台岛内炒作缩写为“TW”暗指“台湾”,并鼓吹所谓“外交突破”,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朱凤莲表示,这种“自嗨”行为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民进党当局惯于借各种场合搞一些小动作,编织所谓“国际存在”假象,企图愚弄岛内民众、误导国际视听。无论他们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只会徒增笑柄。

【国台办介绍在陆台商情况】 4月16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美国发起关税贸易战冲击很多在大陆的台商,请问国台办是否掌握了解在陆台商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有台商表示为避免供应链陷入困境,未来可能会将生产线转出大陆,请问大陆方面是否有应对措施以及与台商建立相关共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短期看,因关税壁垒高筑,包括大陆台企在内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经营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大陆经济稳定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持续发展,完全有信心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