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弱智化?
妄加推测,张艺谋有可能看了《血迷宫》(Blood Simple),电影里男主角雷伊将老板马迪杀死,然后要将他埋葬,没料到马迪不但没死还掏出枪来对着雷伊连扳三下,却打不响!于是乎,这部简单却令人震撼的影片也就深埋在张艺谋的脑海里面。事情可能经过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连扳三下不响,可能就是现在这部根据《血迷宫》改编拍摄的《三枪拍案惊奇》“原创”片名的源头?
《血迷宫》经典得让人恋恋不舍。科恩兄弟这部处女作当年(1985)虽然只有300多万美元票房,但是后来却以超过十五国文字字幕在多国发行上映,评论没有半点指责,只有不尽的褒扬。科恩兄弟从始扬名。事实上,《血迷宫》也不过是以奸情、谋杀作为普通不过的叙述而无任何新意,但是影片以简单至极的叙述架构和极其独特的手法,包括对白、情节和人物,颠覆性地告诉观众一个道理:什么事都可能会发生,哪怕是原以为不可能的事。
《三枪拍案惊奇》故事十分简单,主要情节与《血迷宫》如出一辙:面馆老板王五(倪大宏饰)为人阴险吝啬,老婆(闫妮饰)受不了他的这份劲,和店里伙计李四(小沈阳饰)好上了。王五请来张三(孙红雷饰),要他杀了这对奸夫淫妇,但这张三却毫无职业道德,见王五有钱就将他杀掉。但他的行为被人发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面馆另两个伙计小六(程野饰)和七妹(毛毛饰)也杀死,然后追杀老板娘和李四。但阴差阳错,张三反而被干掉,有情人也终成眷属。这与《血迷宫》一样先从奸情出发,然后发生连串谋杀案。在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上基本“抄”足了科恩兄弟这部扬名之作,所谓改编,不过是意图在对白方面努力向赵本山学习、靠拢并意图炮制出既惊又喜的效果。本片与《血迷宫》的不同处,除了风格以外(《血迷宫》充满着叙事手法的另类和冷峻的惊怵风格),就只有一些情节细部的差别。
影片开始时喜剧效果还显得生动、饱满,笑料还能让人觉得颇有点像《十全九美》或《武林外传》,如波斯商人向闫妮兜售枪炮,“One 贯”、“Two贯”的中英交杂讨价还价;对白处理上让古装人说出当下一些现代商业流行词汇,如什么“高端科技”、“人性化”之类;人物造型也见突出,小沈阳第一次露脸大银幕也颇有些新鲜感,一罩粉红色的“套装”让他延续“春晚”的Style,约有20多分钟的时间令银幕格外生猛。但是,影片到了中下半部开始就感到有些拖沓、累赘和重复了。因为是地域文化原因,参加本片的试片会是在广州,大部分广州业者对影片刻意炮制的笑点反应似乎不大。甚至到了赵六、陈七一番十足赵本山小品式地重复出现每人共达四次的“回答完毕”争论(“回答完毕”这句对白至少出现达八次),试片席中已有人啧啧有声,觉得有些烦。调查显示,每年春晚在广东的收视是最低的。这对本片来说,会是一次考验。说本片是“放大的春晚”,一点也不夸张。
没错,本片的张艺谋放得很开,也玩得颇为疯狂,但无非也是一次赵氏风格的放大化。在商言商,张艺谋是玩出瘾来了,色彩斑斓和那片丹霞地貌般的山地景色十分夺目,也最能发挥他的所长;故而,这趟张氏用上了小沈阳,也不计较是否会由张氏风格变成赵张氏风格。这回反而是舞台感强了、电影感弱了,作为以形式和色彩表现手段为主的张艺谋,这次放开得有点放肆而不及其余了—外景与室内戏是割裂的。
问题是,对绝大部分未看过《血迷宫》的内地观众来说,这可能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无从比较。虽然影片的骨架完全就是《血迷宫》,但喜剧化、小品化和弱智化了。最弱智就是为什么孙红雷受人钱财却不去杀掉有着奸情的“奸夫”李四和“荡妇”老板娘?他向老板交代杀了两人的凭证就是染血的小褂子,却从无交代这两件染血褂子从何而来。而老板竟可据此认定他雇用的杀手真的将“奸夫淫妇”干掉了?最弱智的是,李四、小六两人先后摔倒、脚底打滑不下七八次,这样的硬滑稽在七八十年前卓别林的默片中早已一再出现,如今本片仍然这般处理,实在令人不解。是没招了,还是真的觉得这好笑?
科恩兄弟的桥段设计实在太精彩,其经典在于用尽可能简洁的情节和剧情将故事讲得峰回路转,向观众重现了复杂多变的逻辑的可能性并且无懈可击!《三枪拍案惊奇》则不但没有惊奇,反而有不少弱智破绽。
张艺谋为什么非要翻拍别人的东西不可呢?“不明白。很不明白。真的很不明白” (对不起,我也要学学赵本山了)。是的,张艺谋是放开了,也不在乎人们再对他说什么了,凑凑“贺岁片”热闹,当然并无不可,但怎能非得像本片这样才能“贺岁”?会不会是对科恩兄弟一次蹩脚的致敬呢?说得难听点,本片有点像欺负没看过科恩兄弟早期电影作品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