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蚀不止赚的智慧

《中国投资》
是否具备接受亏损的能力是阻碍投资者成功的最大障碍
文/周年洋
大多数人都会卖掉盈利的股票,留住亏损的股票,因为盈利的股票不卖掉,股价一旦回落将会损失现有的利润,而亏损的股票总会回到买进的价位,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不过,股市是一个少数人赢钱的场所,因此,多数人的选择往往是失败者的选择。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卖出和保留仓位的问题上,香港投资家曹仁超先生有一句言简意赅的名言:止蚀不止赚。其实这一句话的华尔街版本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往前奔跑。
多数人的选择是止赚不止蚀,结果是盈利的股票只得到蝇头小利,而亏损的股票往往幅度达到40%以上,长期下来的投资业绩就是大幅亏损。止蚀不止赚的结果是,控制亏损的幅度,比如每次10%,而赚钱的股票则达到30%或40%,一次的盈利就可以覆盖三四次的亏损,长期下来就能获得较大的盈利。两者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止赚不止蚀的做法会因为亏损过大而侵蚀心灵,多次大幅亏损会挫败投资者信心,而止蚀不止赚则能保持平常心,保持交易所必要的理性。
止蚀不止赚的做法,看起来很平凡,它遵循了简单的常识,但多数人往往背离常识。面对亏损,很多人的自然反应就是继续买入摊平成本。不管是对于技术投资者还是价值投资者,这种做法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我暂时不考虑技术投资者,仅就价值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者在安全边际处买入的公司股票,跌幅依然很大,那就意味着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者估算的内在价值出了问题,以致安全边际并不安全;二是可能投资者选择的这个公司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其内部出了很大的问题,只是投资者没有发现罢了。这就像中信泰富持有大多的外汇衍生品炸弹,或者像蒙牛这样的奶业巨头也屈服于行业压力,往奶源中加入三聚氰胺,做着不道德的生意;三是市场低迷,大多数投资机构处于恐惧之中,遵循现金为王的理念,抛售所有的股票导致股价长期低迷。这是唯一一种可以摊平成本的做法,但是即使这样,如果你不具备巴菲特那样源源不断的资金实力,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更何况你面对的情况也可能是第二种情形,如果那样的话,你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谈到亏损的交易,Dennis Gartman说:“亏损时,无论何种情况,都千万、永远也不要加仓......永远都不要”。为此,他做了详尽的解说,“在一桩亏损的交易中试图拉低均价,这种行为毫无疑问会把你踢出投资这一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这么出局的。巴林银行也是这么出局的,还有住友商社更是如此。这是大多数亏损的投资者出局的原因。”在股市这个风高浪急的大海里,你不能排除黑天鹅出现的可能,尤其在中国的诚信环境很糟糕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地把一个公司确立为有价值的公司,更不能轻易地把一个公司确定为你投资几十年的投资目标。摊平亏损的最大问题是,你可能会遇到居心不良的公司,这时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截断亏损。
但是止损似乎是人性遇到的最大挑战,那和人的本性不符。人类有一种厌恶损失的倾向,较之盈利,人们对损失要更为敏感。失去100美元对他们造成的伤害需要获得两个100美元才能弥补。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又有一种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即投资者在卖出价格已跌至自己买入价以下的资产时往往迟疑不决。人们在已经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更可能会冒险。
在损失厌恶和处置效应的左右下,投资者要止蚀不止赚其实是一件心理上很艰难的事情。在对无数的成功投资者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具备接受亏损的能力是阻碍投资者成功的最大障碍。止蚀不止赚的做法是理性的,但它要和人性对着干,克服人类的本能,而赚钱的行动恰恰是要克服人的情绪性反应而听从理性的决定。止蚀不止赚的做法能尽量保护投资者的本金,一旦遇到黑天鹅的情形也能使自己的亏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