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话《基金经理》作者赵迪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2007年,中国基金市场风起云涌,不经意间,亿万基民伫立风口浪尖……然而,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丝隐忧。基金在追求规模膨胀的过程中不时地出现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基金经理》一书也随着基金市场的火暴而炙手可热。新浪财经日前联系其作者赵迪,与其探讨了基金行业的一些问题。

图:《基金经理》作者赵迪

完成《基金经理》这部作品,您的初衷是什么?是您在媒体的那段时间发现了一些事情使您产生了写这部作品的想法吗?

赵迪:对,因为我对基金跟踪也有一段时间了,过去在基金公司那边有一些采访。因为我是记者,也做电视这一块的采访,对他们也有所了解。这部作品肯定是有基金行业的现实在里面。一个是接触,另外,本身我也跟踪这个行业,也做一些研究,也发现有一些问题。

你能举例说一下是哪些基金公司的问题吗?

赵迪:它不一定是针对某一家公司,比如行业里边存在着利益输送这些现象,其实我过去有些文章,也点到了一些基金。但是我想总体上来讲,可能在行业当中有些事情还是普遍存在的。

  你所写的《基金经理》反映了基金交易里面的一些所谓的博弈,也就是一些内幕。基金业中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些内幕交易呢?

赵迪:前半部分写的都是真实的一些情况。后半部分是根据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就是属于虚构的东西。故事本身可能是虚构的,但是描写的一些现象,包括我们对它的一些担忧,都是可能会出现的。这部作品还是有相当的真实性。

你对基金行业的了解还是比较深的,这几年的工作。你觉得现在基金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道德问题吗?

赵迪:对,道德风险。因为从公募基金来说,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的最终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募基金所获取的就是管理费,这是固定的收入,完全是按规模来计算。所以,公募基金追求的规模的最大化,而持有人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这两者之间有时候会发生一些矛盾。平时可能多数时间是统一的,因为业绩做得好才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来申购。但是有些产品,比如说封闭式基金就不一定,封闭式基金规模没有办法扩大,又是强制分红,你做得再好,第二年都要分给投资者,所以管理费收入使用上不去。所以,封闭式基金的利益,基金管理人和持有人就不一样,基金管理人可能就会用封闭式基金向它的开放式基金利益输送,开放式基金做得好才有资金做申购。所以,封闭式基金我们现在来看2006年、2007年业绩都要弱于开放式基金,肯定是有一些动机在里面。

你觉得公募基金在投资策略方面有问题吗?

赵迪:公募基金在策略方面还是有些差异的,虽然大家都讲价值投资,对于公募基金,它本身主观上其实想做,外部也会给它一些压力,包括短期业绩的排名这些,都会促使它有一些短期行为。这也是很难避免的,不光是基金公司的问题,社会上媒体方方面面都给它压力。

目前跌破面值的基金可分三种,一是下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二是前期进行分拆营销的基金;三是大比例分红的基金。有段时间一些基金公司就陆续拆分和分红,您觉得这些基金公司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为了公司的利益多些还是基民的利益多些?基民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持续营销活动,持续营销时是否合适购买?

赵迪:我的文章之前也讲过,所有拆分都是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的。

不管市场处于上涨还是下跌,拆分都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它破坏了开放式基金应该有的规律,自由的申购、赎回,缓慢的变化是一个规律。拆分之后,人为出现大规模的申购,破坏动态平衡,肯定是有害于投资者的权益。所以,对拆分不能说禁止,但至少应该是淡化。其实管理层也是在做一些要求,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不能够说拆分之后变得便宜这样来误导投资者。

现在有很多基金重新开放申购了,现在又进行什么分红,你觉得对他们现在有什么建议吗?

赵迪:基金公司的利益来讲本身是追求持续营销,作为一个营销的方式,完全去杜绝,可能也做不到。主要就是从基面本身去做一些自己的思考,究竟是不是一定要参与这样的一个拆分之后的基金,我个人的建议是回避。因为很多老基金的业绩也都是还不错的,也有一些指标可以参考,规模相对比较小的这些,我觉得都可以考虑一些老基金,并不一定一定要是按照媒体的宣传。因为拆分之后,肯定是以基金的事件作为推广和宣传,肯定这时你得到这方面的信息是比较多的,但其实可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而且投资者觉得老基金比较贵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误区。这种误区只能慢慢调整,我们去说它有价值,其实投资者不一定会马上接受,相信会有一个过程。

您觉得这种外资基金公司、合资基金公司跟本土的基金公司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您比较看好的基金公司有哪些?

赵迪:其实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我个人觉得差别并不是很显著,不管是从它的治理结构还是所谓的所谓的先进经验,目前还没有看到外资把先进的经验带过来,相反有些问题还恰恰发生在外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上面。我觉得本土的基金管理公司其实不管是从它们的经验来说还是对中国市场的受益程度,已经和外资的差距不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差距不大。

请您你能跟网友说一下,你最看好具体的基金公司有哪些吗?

赵迪:本土的像华夏就做得比较好。广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公司,也不能完全用好坏来评价,反正是很有个性,很进取的一家公司。易方达的股票做得很好,很稳健,一直都不错,但是它的债券和货币2006年实际上出现一些问题。

基金公司跳槽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听说有的基金公司平均从业的时间都相对较短,那么这些公募基金经理经验是不是不够丰富?

赵迪:主要是基金行业发展太快了,过去100来个基金经理,国内还有这么多人才,现在300多个基金经理,其实这个门槛自然就放低了。

他们跳槽是不是因为收入问题?你觉得这是不是最直接的问题?

赵迪:肯定是人们都追求一种收入的最高。一个是公募之间的跳槽,在前几年比较多,大家互相挖来挖去。因为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就那几十个,然后有些反复地跳来跳去。今年比较明显的是公募往私募跳,因为私募可能如果你业绩做得很好,你的收入可能会很高,远远很高。

因为这两年是牛市,很多公募到了私募,觉得自己做得不错,牛市又可以收益很高。但其实也有一种现象,很多公募到了私募之后业绩就降下来了,就变得很差了。

其实在公募来说,虽然我们也看到基金经理是很风光,但实际上是一个团队化的管理,公募基金不是一个人决定的,相对来讲是一个投资团队。但是私募基本上就是以个人为主,其实有时公募基金经理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团队,到了私募基金,会发现各方面的业绩会降下来,有这方面的原因。这里边有一些过度自信在里面。

有媒体报道基金经理认为明年能达到8000点,合理预期是30%到50%。你个人是怎么看待明年基金的整体收益?

赵迪:因为这主要是跟股票市场有一个相关性。像现在市场在5000点左右,如果到明年,以明年的业绩去进行估值,如果明年还是5000点,估计市场的市盈率能够降到30倍以下,20多倍,相对来说是有投资价值的这样一个市场。如果本身中国还处在升值的这样一个趋势,所以说可能泡沫还会有一些,20多倍市场还觉得相对来讲会是比较低的,可能上到8000点,不到40倍的样子,相对来讲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区域。所以,我觉得到8000点是有可能的。基金的收益30%到50%,我相信多数股票型基金可能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相关链接:

《基金经理》原文

【美国法官裁定苹果违反反垄断禁令】美国奥克兰地区法官罗杰斯在一份长达80页的裁决书中说,苹果公司没有遵守她之前在《堡垒之夜》制造商Epic Games提起的反垄断诉讼中发布的禁令。她表示:"我们不会容忍苹果继续试图干扰竞争。这是禁令,不是谈判。一旦一方故意无视法院命令,就不能重来。”罗杰斯说,她将把苹果公司移交联邦检察官,对其在此案中的行为进行刑事藐视法庭调查。

【日本央行可能会下调GDP预测】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央行很可能会在周四的政策会议下调其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日经称,日本央行可能会把2025和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测下调至1.0%以下。

【福特终止开发类似特斯拉的电子大脑的项目】知情人士表示,福特汽车终止了一项开发下一代电气架构(现代汽车的大脑)的计划,福特高管曾称,该计划对与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先锋竞争至关重要。福特在这个内部称为FNV4(全联网汽车)的系统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简化汽车软件功能。其目标是削减成本,提高质量,并在电动和汽油动力汽车中增加有利可图的功能。消息人士称,由于成本膨胀和延误,该项目被放弃。福特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将把从开发FNV4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应用到现有的软件系统中,并将继续专注于与“臭鼬工厂”团队一起提供先进的电气架构。

【美国法官裁定苹果违反反垄断禁令】美国奥克兰地区法官罗杰斯在一份长达80页的裁决书中说,苹果公司没有遵守她之前在《堡垒之夜》制造商Epic Games提起的反垄断诉讼中发布的禁令。她表示:"我们不会容忍苹果继续试图干扰竞争。这是禁令,不是谈判。一旦一方故意无视法院命令,就不能重来。”罗杰斯说,她将把苹果公司移交联邦检察官,对其在此案中的行为进行刑事藐视法庭调查。

【日本央行可能会下调GDP预测】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央行很可能会在周四的政策会议下调其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日经称,日本央行可能会把2025和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测下调至1.0%以下。

热门评论

新浪网友0 1
他的阅历根本就不足以写出能真实反映基金内幕的作品~
新浪网友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