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老证券人回忆六 在七重天喝早茶的老法师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关注

上海证券报 应健中

应健中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教师、律师、编辑、证券公司高管

在我收藏的各类名片中,有这样几张普通的名片十分珍贵,他们的主人是当年已退休的老人,共同头衔是"上海市金融学会证券研究会顾问"、"七重天(集团)联营公司金融沙龙顾问"。他们的名字是林乐耕、穆壮武、柴昌明、魏少庭、施子敏……,收集这些名片的时间是1989年,他们是经过有关部门广泛收集信息后找寻到的在上世纪40年代旧上海证券交易所做过股票经纪人的"老法师"。

1989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建立证券交易所,由人民银行负责筹建,但交易所是什么样子,当时主事的人都没见过。为此,人民银行通过各种手段在上海滩寻找到了这批在旧社会干过证券行当的老先生。这些老先生讲出了许许多多旧上海的证券故事,老先生中资格最老的还曾是蒋介石做股票经纪人时的同事。每位老先生的经历都十分坎坷,有的不但在解放前蹲过监狱,解放后也曾身陷囹圄。时隔40年,改革开放的热潮又将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聚拢在一起,当时他们年龄最大的已有90高龄,最小的也已65岁。

这些老先生每周六在曾是旧上海最高建筑之一的七重天宾馆聚会一次,雷打不动。因为都早已退休,所以老先生们名片上通讯地址一栏上印着的是家庭地址和电话,还有一个共同的地址:南京东路627号的七重天宾馆,可见老人们对这个聚会的重视。聚会的时间是上午8点喝早茶,那个时候在上海,喝早茶还是比较时尚的。他们在窗口面对南京路的一角摆一张可坐15人左右的大桌子,老先生每人的座位是固定的,每次聚会按顺时针方向轮流买单。七重天宾馆为自己的营销,将餐厅向社会开放,任何人都可参加,无须缴纳听课费,只须支付自己的茶资即可,花50元可享用丰盛的早茶,并可与老先生们交流。那时买卖股票的人不多,参加沙龙的人自然也不多,每次除老先生外,少时二三十人,多时不过五六十人。那时我是这个沙龙的长客,开始自己买单,由于我当时已经常在报刊上撰文,后来宾馆和老先生们就免了我的茶资,经常让我给大家谈谈对市场的看法。

沙龙的活动方式是讨论式的,在老先生靠窗的一桌边上放一个话筒,茶客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后,老先生中就会有一个人上来跟大家交流,气氛十分活跃,也很随意,老先生中讲老故事比较多,对新的交易制度不太理解,我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对"多头"和"空头"的争论。当时股票跌了,报纸上就评论说:"空头气氛浓烈",老先生就不理解了,这怎么算"空头"呢?只不过抛自己的股票,不能算空头,从前可以借股票抛空的,这才是"空头"。一直到现在为止,"空头"的说法已成一种评论的习惯,反正大家约定俗成了。不过我至今还以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老先生的说法是对的。

在七重天股票沙龙中,可以看得出,当年老先生每个人的生活现状参差不齐,有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有的生活比较拮据。我每隔一段时间去参加沙龙,看到老先生们那一桌出现了空位,一打听,坐这位子的老人去世了,老先生们很固执,这个位子就让它空着,似乎他还在沙龙中。面对此情此景,总令人唏嘘不已。

我有时想,再过二三十年,我们也变成了老人,那时一批走过了中国股市坎坷之路的证券老人,有的功成名就了、有的刑满释放了……,大家能不能每周也像这些老人那般聚聚呢?人到了这个份上想来早已超脱,没了利益之争,大家在一起回首往事,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