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曼德尔森:夹缝中的平衡术

《财经时报》

关注

□本报记者 王霖

这一回,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给了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好大一个面子”。风尘仆仆来到中国,又风尘仆仆赶回欧洲之后,曼德尔森终于说服欧盟各国,通过了他带回去的《磋商纪要》。

他可以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了。6月11日的时候,曼德尔森原本以为自己取得了一次战役的大胜,但是后来他发现,那次胜利没让他的谈判对手满意,也没有让他的欧盟人民满意,他开始遭受“夹板气”。

欧盟贸易委员这个位子难坐。因为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账本,众口难调。曼德尔森因此也就只能在各种利益集团的夹缝中寻求平衡。

今年,欧盟盯上了中国的纺织品,曼德尔森也就成了中国人和中国媒体关注的对象。这位英国绅士,在中国成了名人。

在互联网上搜索“曼德尔森”,英文会出现18万多条信息、法文网页有7.5万、中文网页会有4.7万多项内容出现。而在3个多月前,中文网页出现的项数还不足现在的一半。

他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是:强硬派,说一不二,不轻易妥协。在今年关于纺织品的两次中欧磋商中,这一风格得以充分表现。

欧洲人却称他为“政治策略很模糊的政客”。曼德尔森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从未低过头。曼德尔森曾说,他是一个战斗者,不是懦夫。

受祖父是英国工党内阁大臣的影响,青年时期的曼德尔森就参加工党活动。1994年他担当起为工党重新崛起制定改革政策的重任。1997年积极致力于工党竞选,并为工党重夺执政党地位立下汉马功劳。

曼德尔森与英国首相布莱尔交情深厚。从1994年布莱尔接任工党领袖到1997年大选获胜,在布莱尔上台执政后,曼德尔森曾几度担任内阁要员。1998年和2001年两次丑闻(第一次是购房借款37.3万英镑未公布;第二次是被指控帮助一名印度亿万富翁申请英国护照),曼德尔森被迫辞职,但在1999年和2004年,布莱尔又重新召其入阁,并在2004年11月成为欧盟贸易委员。由此舆论称彼得为“击不沉的船”。

在曼德尔森的个人网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引人注目:“贸易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我们经济繁荣的基石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为欧盟贸易委员,我希望通过一个建立在规则上的开放贸易,促进繁荣的进步、增长和更广泛的社会公正。所有人都应该是贸易交换的受益者,其中包括最贫穷者。”这段话真诚而且体现了他的个人观点,一个自由贸易的支持者。

曼德尔森内心是个自由贸易信徒,但在这个位子上却不得不经常违心行事,这是他个人的悲哀;而他之所以要被迫做这些违心事,与欧盟决策机制缺陷有关。

欧盟既是一个单独的政治经济实体,又是25个主权国家,尽管欧盟在对外政策方面一直追求用一个声音说话,但由于“欧洲利益”未必与国家利益完全重合,加之欧盟内部决策机制仍然存在缺陷,所以在“声音”和“利益”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往往是务虚的议题容易通过,务实(换言之就是涉及具体国家利益)的议题却难以达成共识。

结果,在纺织品贸易等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的,本来只是欧盟的部分成员国,经过欧盟决策机制之后却形成整个欧盟与中国的对抗。

作为欧盟的贸易代表,曼德尔森被认为是“欧盟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就在刚上任后面临中欧贸易摩擦的重大挑战时,他表示:“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整个亚洲经济增长的现象。我今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了解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同中国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彼得·曼德尔森其人

1953年10月21日出生于英国,曾就读于英国牛津圣凯萨琳大学,并获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大学毕业后,回到工党成为英国青年议会的领导人。1979年起担任兰伯斯议员。1982年供职于英国工会联盟,担任经济专家。1985年后专管工党的运动和通信交流。1990年当选为工党哈特尔浦区候选人。1996年1月-1997年5月间,曼德尔森致力于工党竞选,还出版了著名的《布莱尔的革命》一书。1997年5月-1998年6月,效力于英国内阁。2004年,担任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