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内地挖金 重振亚洲霸主地位

经济参考报
当香港著名导演徐克大喊“开拍”的时候,《七剑下天山》的片场立即安静下来。按照事前的排演,一些古时装束的农民和马、羊等牲畜一起在村庄内奔走,这是《七剑下天山》中一段村民撤出村庄的场景。
“停!”导演徐克再次大喊,他把自己裹在一件厚厚的羽绒服中,以抵御新疆小村冬日里的刺骨寒风。被雇来当临时演员的当地小孩在片场周围追跑打闹。空气里充斥着牲口的草料味,以及淡淡的烟草味。香港著名动作演员甄子丹点上一支雪茄,站在场边等待着下一场戏,甄子丹说这里很冷,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保暖。
甄子丹或许感觉很冷,但对于许多香港演员和电影人来说,内地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地方,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已经踏入好莱坞的大牌演员和导演。
事实上,过去少有香港电影人参与内地的电影制作,但现在情况已经截然不同,香港演员和导演们纷纷来到内地“掘金”。他们希望借此为萎靡不振的香港电影业注入新的活力。港片在亚洲电影界曾经享有霸主地位,但是近年来,受盗版、有线电视,以及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已经不再。
首先使香港电影界将目光转向内地的自然是内地潜在的电影消费市场。伴随文化娱乐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在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首选的娱乐消费之一。参与出演《七剑下天山》的资深动作片导演兼演员刘家良就表示,聪明的香港电影人现在已经意识到,香港电影应当向内地发展,因为“电影应当向着市场所在的地方走”。虽然当前高昂的发行和宣传费用,以及仍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盗版问题使得香港方面未必能够立即从内地市场上收获高额利润,但是很多香港电影人都相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要在内地电影市场上站住了脚,利润仍将是不可估算的。
在内地电影消费的主要群体中,很多人是看着港片长大的,对于香港电影有着特殊的情感。北京的一位制片人认为,内地电影市场在将来会翻上一番,香港电影业进军内地从经济角度说比进军好莱坞合算得多,何况内地观众对港产片的熟悉程度非同一般,文化背景也相对紧密。
另外使香港电影界开始重视内地的原因是许多知名的国际大导演和演员都有内地背景,内地在很多时候成为了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地。执导过好莱坞主流大片《谍中谍2》和《变脸》的香港导演吴宇森便是其中的一位。吴宇森出生在广州,他的最新影片打算拍摄以中国古典名著为背景的战争片《赤壁之战》,计划邀请周润发、李连杰、巩俐和章子怡等人出演。另一位知名艺术片导演王家卫出身于上海,他和这个城市一样带着浪漫怀旧气息。王家卫的下一部影片《上海来的女人》将打破他只和亚洲演员合作的惯例,好莱坞当红女星妮可·基德曼有望出任女主角。据悉,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将选在上海。
与此同时,内地电影界也希望借香港的东风提高影片人气,双方合作已经成为电影界的新趋势。许多知名的内地导演都邀请香港演员在他们的大制作中担任主演,比如人气颇高的刘德华。另外,因影片《卧虎藏龙》而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鲍德熹与获得“最佳艺术指导”的叶锦添也应陈凯歌之邀参与了他的新片《无极》的制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合作名单上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但即便如此,香港电影未必能够保证在内地市场上稳获全胜。根据内地与香港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香港影片在内地上映不再受配额限制,合拍影片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至少港产片从此不必再和好莱坞大片为争夺配额而拼个头破血流。但内地的电影市场仍然十分拥挤,平均每3部电影争夺1部电影的放映权。另外,香港演员的语言问题,港产片一贯浓重的商业气息,都令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内地观众和电影人大皱眉头。北京某媒体的一位高级主管就曾把港产片比作快餐麦当劳,在他看来,想吃“大餐”的人们未必能从中获得享受。
此外,内地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对于习惯自由主义的香港电影制作人来说恐怕是最大的难题。香港电影导演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吴思远就曾公开批评内地电影审查制度过于保守。一部电影,从开始的题材到最终的剪辑,都需要通过审查制度,色情、暴力、宗教和政治等话题都属敏感范畴。
但可以肯定的是,内地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仍然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从故事叙述到人物塑造,比起好莱坞,内地给予了香港电影更多反传统的空间,根据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改编的影片《七剑下天山》便是其中一例。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部公式化的、令好莱坞的赞助商们乖乖掏钱的影片。导演徐克认为,内地的拍摄方式能够为影片带来更多新的元素。为了拍出更可信的动作镜头,徐克摒弃了好莱坞欣赏的、香港动作片传统的吊钢丝方式,而是采用内地实打实的动作镜头。
作者:于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