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普通市民成功阻止政府计划 领汇再上市未有预期

《全球财经观察》

关注

领汇上市受阻是罕见的香港普通市民成功阻止政府计划的事例,但从一个层面折射出香港法治的完备

文 陆新之 李美珍 发自香港

2004年圣诞之前,香港最忙的行业要算邮政人员。因为,他们从12月20日起,一下子平空增加了50万封邮件要寄送。

这50万份邮件本来是可以不必出现的。但是由于扰攘了十多天的香港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因一起讼诉搁浅,领汇的暂时管理机构不得不退款。

立法会议员郑经翰一直协助公屋居民挑战领汇上市,被认为是此次诉讼的“幕后黑手”,他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电话采访时候回应,香港是法治社会,又是国际金融中心,因为上市而引起诉讼是正常事情,而政府在处理上亦有失误,例如上市过程并无充分咨询市民意见,亦没有尊重立法会曾提出延迟上市计划的议题。

这次退款涉及金额达135亿港元,大部分支票通过邮寄方式回给各申请人,所有退款支票已于20日以普通邮递方式,寄回获配领汇基金的白表投资者,当中会连同相关的佣金及证监会交易征费等。

同样忙碌起来还有部分大额认购的散户,他们选择亲身到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领取退款支票。至于通过银行网上理财或电话理财服务认购的人士,就轮到银行忙碌了,因为要根据电脑记录,手工退还款项给认购人。

对这次上市失败,国际权威的通讯社CMBC以“混乱”来形容香港的近期举措。

“领汇”是香港特区政府拥有的大型房地产基金。今年7月,香港政府的房屋管理部门──香港房屋委员会为分拆出售180个商场和7.9万个停车场车位,成立了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领汇基金),并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详见本刊12月13日相关报道)。

领汇自从月初公开发售后,反应热烈,香港有51万个投资者认购,超额认购130倍,冻结资金约2800亿港元。国际发售也获得超额认购16倍。

不过,有港人特别是公屋住户担心,港府把领汇上市,意味着把公有资产转移给私人投资者,放弃对公共房屋应尽的义务。因此,当月9日,在香港一片认购领汇热潮之中,67岁的卢少兰和70多岁的马基召两名公屋居民提出上诉,对领汇上市的合法性提出质疑,阻止领汇上市。12月14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卢马两人败诉。16日高等法院再次驳回卢少兰上诉。但卢少兰表示会向终审法院上诉。

由于事关重大公众利益,房委会向终审法院提出缩短上诉期的申请,但被终审法院驳回。房委会被迫将领汇上市日期从12月16日押后到12月20日。但考虑到终审法院不可能在12月20日上午8时前作出有利房委会的终极裁决,政府最后只能在上市之前的十小时宣布取消领汇上市计划。

这是罕见的香港普通市民成功阻止政府计划的事例。受到影响的包括香港政府机构、投资银行及近50万名认购该基金的散户投资者。

“决定暂缓领汇的上市是明智的。”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苏伟文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表示,“事件扰攘,相信短期会影响本港的营商环境,并令营商成本增加。由于这些既定的伤害已成事实,因此政府应尽量将负面的事变成正面,趁机宣传香港是法治社会。”

12月22日,接近房委会的消息人士对媒体披露,房委会现时推断官司的发展不出三个情况,包括若卢少兰上诉,但遭终审法院驳回,便能厘清领汇上市疑问,尽快上市。但若卢少兰提出上诉并得胜,领汇便难于短期内再上市,届时房委会可能要向立法会呈交修改《房屋条例》的草议文件,寻求立法会同意修订条例后,才能正式重新上市。最后一个可能则是如果卢不提上诉,便会留下尾巴,房委会无法从终审庭处取得判决厘清疑问,领汇若再上市,可能将再要面对诉讼风险。

房委会接受《全球财经观察》查询时候表示,目前正继续进行领汇重新上市的预备工作。房委会正在征询法律意见,除在招股书披露更多可能面对的诉讼风险外,更会订出一些措施,以便日后不幸再有诉讼而败诉时,可以有一个还原机制。由于需要重新进行独立的估值工作、重新印制招股书及进行介绍等,估计需要再花费最少一亿元。

香港律师张永盛为《全球财经观察》分析,一般司法复核的期限只是3个月时间,如以领汇招股日开始计算,则明年2月25日便是最后限期,但亦可以有例外,故不代表领汇可在2月25日后立即重新上市。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在12月22日,遇到媒体提问时表示,领汇若再上市,是否需重新估值,会由房委会上市保荐人决定及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他又表示,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消除法律障碍,保障投资者及减少市场出现混乱情况。他指出,由于重新估值由房委会上市保荐人负责,所以他不清楚何时会估值,何时重新上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