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借公主卖童话

中国经营报
暑期刚过,正当《海底总动员》在全世界掀起票房旋风之时,迪士尼公司率领旗下六位“公主”,开始了其亚太之行。迪士尼消费品亚太区新兴市场及业务拓展部副总裁左明良表示,公司把“公主概念”引入中国,强大的行销计划准备让迪士尼公主再创商业神话,力求让其继续成为“成长最快速的品牌”。
童话体验式营销
“把小女孩迷住,激发她们的灵感,让她们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童话体验式营销是迪士尼一贯的营销特色。这次的公主系列也继续沿用了这种营销思想。据左明良介绍:“公主系列”是迪士尼推出的第三大品牌,希望把神奇的童话和想像带入消费者的心灵,在同一个品牌下,提供一系列属于女孩们的产品和娱乐。因此,迪士尼并不是在卖公主,而是在卖童话、卖故事。
童话体验式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体验童话作品情境的心理消费需求,其核心是体验。如同美国人沃尔夫在他的《娱乐经济》一书中说的,是“从有形消费品到花钱买感觉”。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需要,每个人或明或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需要。随着人们物质需要的较好满足,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富裕而又忙碌的人们会对体验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越来越富有想像力的消费需求。人们从满足对各种现实生活情境的体验,开始追求一种虚幻梦化的虚构情境的体验。
“公主”不同于“娃娃”
“公主系列”品牌旗下有6位迪士尼公主:分别是《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尔公主、《睡美人》中的爱洛公主、《灰姑娘》中的仙蒂公主、《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公主、《阿拉丁》的茉莉公主。
迪士尼公主都是迪士尼的老牌经典人物,继米老鼠和小熊维尼之后,这群公主是“尚未利用的良机”。迪士尼公司中国区事务总监陈婉玲女士告诉记者,迪士尼将同授权商合作,设计、开发、销售一系列女孩儿用品,针对3至7岁的目标消费群。把这些人物重新制成玩具系列,除了最早面世的21英寸芭比娃娃大小的塑料娃娃,还会打入日常用品领域中,如童装、家居用品、包装纸、杂志和录像带等。
在被问到“公主系列”是不是另一个“芭比娃娃”时,陈女士反问记者,“你能告诉我芭比娃娃或HELLOKITTY背后的故事吗?她们展现给女孩子的只是一个漂亮的形象而已。但每位公主背后都有一个女孩们所熟悉的故事。不仅如此,我们的公主还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如:爱丽儿的勇敢,白雪公主的优雅,贝儿的善良……除了美丽外表,公主最重要的是拥有独立个性。”
基于这些背景,迪士尼还将通过小公主评选、小公主学院等一系列推广活动,教育女孩子的行为礼仪也要像个“公主”。“让父母觉得我们的产品还具有教育意义。这也是非常符合我们消费者的心态的。”陈婉玲女士补充说道。而且,与已经诞生了几十年的芭比娃娃和HELLOKITTY相比,迪士尼公主系列更年轻、充满活力,更具挑战性。
切入中国市场空白点
目前,中国男女儿童消费比例相当,而单一为女孩子主导开发的品牌还很少。迪士尼公主系列就主打这块市场。据悉,迪士尼的公主系列是在今年七月份进入中国市场的。陈女士说,虽然没有具体数字说明该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但有一个事实能够非常说明问题:由于热卖,现在,小公主的授权商们已经把原先的零售开发计划提升了一倍。
与此配合,将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其中包括《美女与野兽》的冰上芭蕾巡回表演,以及相关录影带、电影、电视节目以及衍生产品的中国发行。
迪士尼在全球的增长情况足以增强他们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世界市场上,迪士尼公主系列的收入也从2001年品牌诞生时的1.36亿美元激增至去年的7亿美元。迪士尼消费产品部的负责人安迪·穆尼表示,他预期迪士尼公主在2003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3亿美元。公主娃娃每年将售出400万个,这个品牌已经让迪士尼消费产品部摆脱了对米老鼠和小熊维尼的依赖。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