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外语学习“低能儿”闯荡人生(图)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他不懂音乐,也不喜欢英语,却靠它们做成一番大事业
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人,却做了一把《音乐天堂》,在上世纪90年代,该系列英文歌曲磁带风迷大学校园。
一个不喜欢英语,甚至读大学时连英语四级都没有通过的人,却出版了《疯狂英语》有声杂志———相关出版物至今已出版了上千万本(盒),同时也为自己赚得超亿元的收入。
这就是邓良平,一个1969年出生的广州书商。他的“认真英语企业公司”,现在是行内公认的第一个成功、也是迄今为止做得最大的公司。
“久病成医”做英语产业
记:带入你进入事业佳境的,最早是一种叫《音乐天堂》的有声读物。可以说它影响了一代大学生。听说你并不喜欢音乐,但怎么想起来做这行?
邓:我承认我不喜欢音乐。我出生在农村,自小没受过什么音乐教育。但这并不妨碍我编有声杂志。我是一个文学青年,喜欢舞文弄墨,在读大学时我就是学校杂志的副主编。更重要的是,我有生意头脑。我太太当年在中山大学读外文系,包括她还有她的同学都喜欢听英文歌曲,但苦于没有收集的渠道。所以我就想到,能不能专门收录英文歌曲,一定有市场。
记:就这样一炮打响?凭什么?
邓:对。最早每期都有30多万盒的发行量,差不多与当时当红的港台歌星相媲美。现在每两个月还要出一期,每期仍能发行4万。至于成功的原因,我想主要在创新、在于抓住了机会。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市场需要大量西方的音乐,但渠道不畅。而且广东也是“媒体特区”,我抓住了机会。
记:听说你读大学时连英语四级都没有通过(如果是现在,可能连大学学位证书也拿不到),现在怎么做起了英语产业?最早创业的《音乐天堂》是英文的,后来做的《疯狂英语》更是英文的。
邓:我大学时英语的确不好,但问题不在我。我很努力,但学校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老是读、老是看。总之,我当时是一个“英语学习贫困病”患者。“久病成医”,所以我很清楚英语学不好的人的痛苦,没找到好的学习方式。后来我找到方式了,所以要推广,做英语教育产业。
不是李阳,胜过李阳
记:听说你做“疯狂英语”,受过那位将“疯狂英语”四个字弄得非常出名的李阳的启发,是这样吗?
邓:我在1996年开始做“疯狂英语”,后来成立了认真英语企业。应该说,我当时想做英语有声读物是受了李阳的影响,他把英语教学搞得那么有声有色。
记:但李阳至今仍是以上课的形式赚钱,仍保持着某种较“低级”的产业形态,而你的英语出版产业则做得很大。你们有没有想过合作?
邓:早期的时候他对我也用“疯狂英语”来做品牌,非常有成见,但后来他成熟了很多。我们曾经谈过合作,但谈不拢。原因是俩人的性格不和。他是一个“意识流”的人,而我则很理性。
记:我们注意到,你对“疯狂英语”这个品牌的应用,已发挥到极致。从英语系列杂志到各类出版物。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比较低调,喜欢躲在李阳后面“闷声发大财”。但现在我们却看到你为了新英语教学系统软件,站到前台搞现场推销。这是不是一种思路的改变,或者说,你们的志向更远?
邓:对。我们过去的发展是借了李阳一些光。但不能老这样,我们有更新、更大的目标。我们现在除了有声读物外,正在进入网上教学领域———这更有发展潜力。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记:当年做这一行的时候,这是一个边缘产业。但现在各种出版机构都在争食,书店里的不下几十种种同类出版物。您怎么看英语出版产业的前景?《疯狂英语》还有多大的竞争优势?
邓:这个产业非常有前途,中国有两三亿想学英语而苦于无门的人,你想这有多大市场?但进入容易做大难。我们现在在出版界最大的对手是外研社和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在教学方面,是新东方。其他民营企业
记:一个私人的问题:在英语行业浸泡了这么久,您现在的英语水平如何?
邓:还可以吧。因为我一直在学。阅读当然不错,听力和口语与公司里的“鬼佬”同事进行一般地交流也没问题。
记:你的企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能否谈一下她的由来?
邓:认真英语———毛主席有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学习英语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本报记者汪令来
(夏天/编制)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