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大科技画皮招摇到几时?

中国经济时报

关注

本报记者 王子恢

尽管其原大股东大连北大企业集团公司早在2001年上半年就已经从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但北大科技还是依然故我地披着这件祖上传下来的集“高科技”与“名校”概念于一身的画皮,在证券市场上招摇。

9月25日,北大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9月2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通知,管理层已经对公司立案稽查。消息一出,该股当日跌停。9月26日,记者通过电话与北大科技取得联系,一位姓葛的先生告诉记者,自24日起,中国证监会与辽宁地方证管办的相关人员一行五人已经入驻公司,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稽查。

这位先生没有透露此次稽查的主要内容,但当记者问及是否与当年万时红集团背后运作北大科技的问题有关时,葛先生说:“应该是”。

实际上,“北大科技”这个光芒四射的名头,并没有为其增加过高科技含量。从今年年报披露以来,北大科技就一直处在媒体与市场的质疑之中。股权渊薮:万时红埋下定时炸弹

北大科技原名大连北大车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其原主营业务为机动车辆修配,兼营公路客货运输、土石方施工运输、出租汽车、海珍品、海产品养殖加工、土石方工程、商品贸易、物资经销等。是一家由大连栾金公司所属的大连凌水汽车修配厂、大连凌水栾金汽车队、大连丽丽汽车出租公司三个单位为基础于1988年设立的公司。1995年10月13日,该公司在上交所由南方证券推荐挂牌上市。由于其原大股东是大连北大企业集团公司,上市之初,为了让车行的出身显得“高贵”一些,便将公司简称与股票名称定为“北大车行”。1999年之前,公司经营业绩一直保持着很稳健的状态。

1999年3月,厦门万时红集团出资1.2亿元,拿下原北大车行大股东大连北大企业集团95%股权,间接控股北大车行,自此,公司便发生了一系列可见与不可见的变化,除名称由“北大车行”改变为“北大科技”之外,其主营业务也在一夜之间戴上了“高科技”光环,开始主营高科技纺织、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

自此,北大科技以集高科技概念与名校概念于一身的名头,被万时红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了市场热烈追捧的名流花旦。1999年公司业绩大幅飙升,取得账面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73%。

但不到两年,万时红集团就开始打算抽身撤出。2000年11月底,万时红将其间接持有的“北大科技”法人股1500万股以竞拍的形式,转让给上海新理益公司。2001年5月30日,北大科技发布公告,又将剩下的5101万股分别转让给上海长通与深圳数码。此后,万时红实现全身而退。

表面上看来,万时红仿佛走得水不沾鞋、尘不拂衣,但实际上,万时红绝非“万花丛中走、不折一枝红”清雅之徒,这一资本运作的高手,在不知不觉之中,将北大科技的资产掏成了七窍莲藕,在万时红操纵之下的一项资产收购,已经成了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定时炸弹。资产可疑:3.9亿元注会不认可

2000年年报的披露,使北大科技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年,公司净利润陡然降至3248万元,同时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总额在一年之内暴增了2.59亿元,资产状况急剧恶化。2001年公司净利润进一步下降至1719万,同时1999年的净利润被追溯调整至7010万元。

在业绩跳水的重重疑惑之中,北大科技的相关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让其问题开始显性化的是注册会计师对北大科技2001年年报出具的审计报告。

2001年3月,北大科技年报被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此前,北大科技福建晋江昌盛分公司的固定资产(纺织设备)账面价值达3.9亿元,这些资产已经接近北大科技资产总额的近50%。

对于这一笔巨额资产,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无法证明其真实价值。审计报告称:“贵公司所属分公司——晋江昌盛高科技发展分公司期末固定资产(纺织设备)账面价值390570560.24元,占贵公司期末资产总额的48.9%,由于我们无法采用令人满意的审计程序证实其价值,因而该事项将会对贵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晋江昌盛分公司这部分固定资产,就是万时红集团埋进北大科技体内的定时炸弹:

早在1998年底,北大科技的前身北大车行耗资12070万元,从万时红集团手中收购了晋江昌盛公司;2001年5月28日,北大科技以2.39亿元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与深圳市彩益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置进评估值为23950万元的76套纺织设备,这些设备拨转昌盛高科技分公司。据北大科技董事会分别在2001年报和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中说明:昌盛分公司的资产是经过两次收购及一次资产置入而形成的,并经上海中华社科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众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均是国外进口的成套纺织设备,上述操作由原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在注册会计师面前,北大科技的任何辩解都是无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原大股东大连北大企业集团,北大科技与万时红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另据报道,北大科技投资额达1.11亿元的“新网际网络终端”项目,原计划在2000年7月建成投产,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项目仍处于停工状态。今年8月6日,北大科技发布公告,证监会大连特派办于7月26日起对公司部分项目进行核查。业绩水分:背后文章有多少?

记者查阅公司财务资料,发现至今年中期,北大科技账面总资产为7.85亿元人民币,其中,预付账款2.24亿元,固定资产4.5亿元,两者总和已经超过85%以上。资料同时显示,该公司货币资金已由一季度的446万元下降至245.12万元,短期借款则高达1.84亿元。就这样一个很糟糕的业绩中,其中还有3.9亿元被注会认为价值不能确认。北大科技,在名校画皮下面遮掩的躯体,可能已经是千疮百孔。证监会的调查是否会进一步引爆其业绩地雷,7万多社会股东的心被揪到了嗓子眼。

我们可以再看看北大科技近年的财务资料:虽然从1999年报开始至2001年报,公司经营范围就定在了高科技纺织、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车辆修配等方面,但是业绩一路下滑明显,而这种下滑的轨迹与万时红集团控制北大科技的时间相吻合。从1999年至2001年,北大科技每股收益分别为0.246元、0.114元、0.06元,几乎是每年“缩水”一半。 

我们再细看其收入来源,便发现在此过程中,许多业绩显得蹊跷而不透明。在万时红入驻、业绩大幅增长的1999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820万元,同比增长了148.17%;实现净利润12027万元,同比增长了179.1%。但可疑的是,该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只有1283万元,仅为净利润的10.6%。是年,其主营业务中配件经销收入9494万元,纺织品销售收入30110万元,商品销售收入14040万元。但是到了2000年,配件经销收入和商品贸易收入都从主营业务中销声匿迹了,新增了一项技术服务收入达到了2707.15万元,但在年报经营情况介绍中,公司却只字未提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动。这一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3.46%,净利润同比减少72.9%。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进一步萎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7.9%,实现净利润1719.08万元,同比减少47%。其中,纺织品收入大幅下滑。

至今年半年度报告亮相,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达78.48%,其中原来毛利率极高的技术服务收入由上期的2060万元突变为0,纺织品收入由3746万元下降为1061万元,而相应的纺织品成本则为1458万元,出现了收入与成本倒挂的现象。北大科技已经发生严重亏损,净利润为-1750.15万元。而且公司还对第三季度业绩发出预警,认为还有可能继续亏损。对于其业绩与经营情况,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并不及时,在半年报中存在许多应该披露而没有披露的细节,9月7日,公司又对其中报打了一个不小的“补丁”。

鉴于此,市场普遍认为北大科技的业绩有水分,而当前走到这一步,与万时红对公司的操纵影响不无关系。

而一起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股权转让或许能为公司的业绩水分做注脚:

2002年5月30日,北大科技发布股权转让公告,称公司法人股股东上海长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银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0.95元/股的转让价格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上海长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权,银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北大科技第二大股东。这起看似平常的股权转让,背后透露出不少的玄机。因为这起股权转让发生的时期,已离公司上半年业绩披露时间不远——北大科技2002年中期报告每股净资产是1.67元。上海长通以0.95元/股的价格贱卖法人股,这个原东家是个傻瓜呢?还是北大科技业绩真的有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