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

金价坐“过山车” 黄金投资产品风险增大

证券时报网

关注

近期,黄金价格走势犹如“过山车”——美国大选后出现“六连跌”,本月下旬又恢复上涨态势,11月24日一度冲上2700美元/盎司高位。不过,11月25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回调。截至当日17时32分,现货黄金日内下跌1.63%,报2671.7美元/盎司。

金价明显波动,银行积存金交易也因此备受市场关注。11月22日,建设银行公告称,将上调易存金(实物黄金定投)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实际上,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已于年内先后对黄金投资产品的风险作出了调整。

多家银行调整起存金额

为顺应市场变化,建设银行在上述公告中称,将以审慎、客观的方式调整易存金(实物黄金定投)产品风险等级,自2024年11月23日起,调整其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根据建行发布的公告,个人客户在办理易存金业务前,应有与易存金风险等级匹配且当前有效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个人客户可通过建设银行网点、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如个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为稳健型、进取型、激进型,则客户可以办理易存金签约、实时买入、设置定投计划、变更定投计划等交易;如该评估结果为保守型、谨慎型,则客户不可以办理前述易存金相应交易。个人客户办理易存金赎回、兑换、定投计划终止、解约等交易,不受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限制。

伴随着黄金价格前期的一路攀升,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已于年内陆续上调了相关产品的起购金额。

10月16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市场变化,自2024年10月18日9:30起,该行贵金属钱包、黄金定投业务积存计划交易起点金额将由600元调整至700元;光大银行也公告称,自2024年10月8日9:30起,黄金积存个人业务定期投资按固定金额投资起购金额由600元调整为700元,追加金额维持100元整数倍不变。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商业银行调整黄金积存个人业务定投起点,既是面对黄金价格高涨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风险进行提示。

后续或有更多银行跟进

“高位进场的,现在还亏。”李女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她在636元/克的价格买入黄金产品,即便现在金价有所回升,持仓仍处浮亏中。

“很多人往往认为黄金是一成不变的保值品,但金价并非只涨不跌,投资黄金同样存在风险。”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黄金价格较快上涨的情况下,部分银行对个人黄金业务风险等级进行了调整,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预测,后续还会有银行跟进调整黄金投资业务的风险等级。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当前,黄金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大,其他银行也可能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跟进调整积存金业务的风险等级。”

至于金价牛市会否延续,多位专家普遍认为,短期金价虽有波动,但由于地缘冲突频发,叠加黄金具备抗通胀属性,因此金价的中长期走势仍然看涨。

银河期货首席策略师沈恩贤认为,长期看美联储降息周期,美国政府债务负担高企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加上各国央行购金的支撑,黄金市场仍然具备吸引力,因此短期的回调不改向上的趋势。

【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北京开幕】当日,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北京开幕。本届创新周以“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一年,成为教育政产学研用各方交流互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新华社)

【外媒:外国年轻人开始觉得中国很酷】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何变酷了”的文章,称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仅在过去3年稳步提升,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人开始觉得中国很酷。 尽管这种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中国政府持续的投入,但《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认为,在中国变“酷”这件事上,中国民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球时报)

【科特迪瓦国际农展会开幕 主宾国中国展示先进农机技术】科特迪瓦第七届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23日在阿比让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本届农展会主宾国,中国参展方在展厅中心设立了红色主色调的中国馆,向观展者展示智慧农业蓝图、橡胶加工厂沙盘、专业农机等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和机械。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由科特迪瓦农业部等4个政府部门联合举办,每两年一届,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规模最大的农业专业展会之一。今年展会主题是“建设以实现非洲粮食主权为目标的食品加工体系”,为期十天,吸引全球近千家企业参展。(新华社)

【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北京开幕】当日,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北京开幕。本届创新周以“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一年,成为教育政产学研用各方交流互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新华社)

【外媒:外国年轻人开始觉得中国很酷】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何变酷了”的文章,称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仅在过去3年稳步提升,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人开始觉得中国很酷。 尽管这种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中国政府持续的投入,但《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认为,在中国变“酷”这件事上,中国民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球时报)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