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

监管靴子落地:消费信贷将成为头部场景平台的标配

新浪综合

关注

来源:新金融行业观察  

作者:吴龑

首先强调笔者是一个市场派,但在金融创新上,笔者肯定坚持合规是前提。

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监管靴子终于落地,一石惊起千层浪。

现金贷成为了12月以来新金融领域最大的热点,90%平台将关闭,首逾大幅上升,老赖横行,大量现金贷出海印尼……不少观点认为现金贷盛宴将自此散场。

监管落地之后,市面上关于现金贷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应该是相信市场力量,让市场优胜劣汰,这次监管太严格了,不给行业大多数公司将被监管淘汰;另外一种是监管来得有点迟,早该出手整顿。

《通知》明确,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

自此,有场景的消费信贷,成为不少现金贷公司转型的选择。

在笔者看来,从金融适当性的基本原则出发,任何监管机构都不会让现金贷完全市场化的发展,在金融整治和降杠杆年度里,没有对现金贷一刀切,给出发展空间已经是万幸。

最近笔者也和行业头部企业、风投、研究机构都有过交流,大家比较一致的结论:关于现金贷《通知》虽然细节模糊,但给了基本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规矩,将淘汰大多草根和野蛮公司,而更多的大型机构在跑步入场,从此消费信贷将成为有场景平台标配生意,属于巨头们的盛宴已经开启。

大机构跑步入场

其实说到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得不提到蚂蚁金服的明星借贷产品“借呗”。基于整个阿里体系留下的数据,蚂蚁金服通过给自己客户线上授信,采用按日付息的还款模式,改变了之前贷款必须去现场,要么最少必须贷款三个月,想要提前还款必须还清三个月所有利息的信贷模式。

借呗的产品创新,解决了用户短期贷款中的几大痛点,虽然借呗利率比大多银行贷款利率高,但仍然受到市场的欢迎。

根据数据授信,按日付息,借呗的贷款模式,被后来的大多平台先后效仿。

在借呗上线一年多之后,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才陆续上线了自己的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公司也都陆续上线信贷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类产品,主要服务自身体系里的客户,利率也相对较低。

在借呗的刺激之下,互联网流量巨头的消费信贷也获得了发展迅速:百度的给你花、京东的金条、腾讯的微粒贷、360金融的借条……蚂蚁金服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净利率45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流量巨头消费信贷有巨大的市场。

而在现金贷野蛮生长的一年中,市场规模轻松破万亿,也充分说明了不容忽视的强大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一些消费场景巨头如美团、唯品会、携程、去哪儿,要么自己做,要么就逐步嫁接有资质的机构一起做;今日头条、新浪微博、暴风集团都传出招募现金贷业务人员的消息,甚至传出摩拜单车和ofo也有上线消费信贷产品的计划。

现实情况是,在《通知》出台之前,很多大公司私下里已经逐步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了,在政策出台之后,终于可以拿到台面上来做业务。

招商银行现在除了消费信贷业务闪电贷,其信用卡APP掌上生活已经开始与别的机构合作,做起了消费信贷导流的业务。

目前具有全国放贷资质的互联网小贷牌照已经价格翻番。这一方面说明了,消费信贷俨然成为巨头的生意,没有雄厚资本已经很难入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市场对于这个生意仍颇为看好。

《通知》第一条即规定: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关于牌照,头部公司已经提前布局。

根据公开信息,蚂蚁金服通过重庆蚂蚁小贷从事信贷业务,百度金融通过重庆百度小贷开展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消费金融业务,趣店在江西拥有两张网络小贷牌照,二三四五在广州设有网络小贷公司等等。

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11月21日,市场上共有网络小贷牌照249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229张,已过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20张。毋庸置疑,这些网络小贷牌照很可能会是幸存者,也将成为市场争夺的热点。

当存量牌照成为市场争夺的热点,立志做消费信贷业务的公司,收购和入股牌照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

12月11日,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明确指出,排查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在其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区域或业务范围外发放贷款。是否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

再一次强调了场景的重要性,所以,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各种有消费场景公司上线消费信贷业务的新闻报道。

同一个起跑线拼内功

有媒体认为,此次监管落地,标志着消费信贷监管套利结束。

的确,早期现金贷最受诟病的就是高利率。超出规定的利率,持牌的金融高利率不能做,无牌照公司却可以做。此次《通知》,最为明确的是给出了利率红线。

《通知》规定,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

根据2015年9月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由此,36%成为目前市场上所有信贷业务的利率红线。要想在这个市场玩,必须遵守这条红线,超过即是违规。

而这,考验的就是市场主体的获客、风控与运营能力,有能力在红线范围内生存的可以继续活着,在红线范围内没法生存的只能选择退出。大家终于在规矩下展开竞争,拼的就是大家的运营能力。

在《通知》出台之前,趣店、掌众金服、玖富叮当、佰仟金融、现金借款与用钱宝等纷纷下调综合年化借款成本至年化36%以下。

根据已在纽交所上市的趣店招股说明书,今年4月份以后,趣店旗下消费信贷产品综合年化利率已控制在36%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即便是在36%这个红线之下,市场也会进一步细分。

蚂蚁金服在政策出台之前表示,合作机构在支付宝生活号上展示推荐的贷款产品,综合费率应不超过年利率24%,并且规定各消费金融类生活号自查,于2017年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

此后,与蚂蚁金服合作密切的趣店宣布,自11月30日起,通过支付宝消费界面完成的所有交易最高年利率均不超过24%。

蚂蚁金服的规定,反映了他们最终选择开展法律保护的利率在24%以下的业务。

同理,未来有的机构会选择服务利率18%以下的人群,有的机构选择服务利率24%以下的人群,有的机构愿意服务利率36%以下的人群。

有业内人士在最近交流中坦言,消费信贷是最有可能用科技的手段实现全线上运营的,是一个体现科技能力的新金融领域。政策出台,没有一刀切,终于到了比拼能力的时候。

当然,现在一些专门向场景机构输出消费金融技术的第三方服务商,其自身没有场景,而是向拥有场景但缺乏金融能力的平台提供支持,帮助它们推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这类机构也会迎来一个发展期。

未来消费信贷发展如何?其实,有了规矩,市场最终会给出答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