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亿元规模!央行已与几家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借入方式如何?会不会影响利率?

2024-07-05 19:05:26 作者:林羽

央行借入国债最新进展来了!

7月5日,有消息称,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对此,央行确认该信息,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此前,央行曾在7月1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据了解,公告发布后,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4收益率大幅上升,从2.2115%一度升至2.2850%。

那么,央行此番最新表态意图何在?借入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影响利率?对债市等有何影响?

  央行开展债券借入操作

  曾频繁发声提醒风险

何为国债借入操作?公开资料显示,国债借入是指央行或其他机构通过国债逆回购等方式,从持有国债的投资者手中短期借入国债,并约定在未来某个日期以约定的价格将国债归还给原持有人,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使用国债的费用。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这一过程中,央行可以快速获得国债持仓,进而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压低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简单说,可以类比于资本市场的‘融券交易’。”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可以将这些国债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

央行宣布即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前,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在年内下行较为明显,对此,央行方面曾频繁发声,有意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

央行在3月29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一季度例会上提及:“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利率的变化”。

随后,央行方面又多次提示长久期债券存在的利率风险,并称“对于交易型投资者,通过加大杠杆、拉长久期,在短期价格大幅上行中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行出现的损失。对于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投资者,如果将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久期债券资产上,若遇到负债端成本显著上升,会面临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曾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指出:“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6月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2.5%以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3%,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

  原因为何?

央行借券卖出的政策意图何在?罗志恒表示,央行多次向市场预告未来可能卖出国债并开始采取实质操作,主要出于对长端收益率偏低的担忧,央行引导长端收益率向上的诉求较强。

他认为,央行关注长端收益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担忧利率风险,避免类似“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在我国发生;二是引导市场预期,健康的、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至关重要,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央行最新表态明确了借入国债的方式,即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那么,央行为何选择此种方式?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央行采取信用方式借入,意味着央行将不会向融出国债的银行提供质押品,这也意味着借券的过程将不会实现流动性投放。此外,央行表明将采用无固定期限的借券方式,意味着央行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将不会局限于某一期限品种。相较于防止长端收益率过低,央行的意图或在于完整控制一条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

此外,据央行消息,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

据华泰固收此前测算,根据中债公布的托管数据,截至2024年5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为20万亿,主要为大行。粗略估计,扣掉质押等需求,一级交易商可供借出的国债大概在8万亿左右,但这些国债期限一般不会太长。

我国2024年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计51家,包括商业银行、政策行、外资银行和券商等,其中有29家上市银行(6家国有行、9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

国盛证券以上述29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测算。在国债持有者结构中,商业银行占比达到71%,因此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经测算,29家作为一级交易商的上市银行持有剩余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规模在2万亿附近。已经用于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6700亿元,非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1.3万亿。

不过,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提醒,央行并未明确仅开展一次国债借入操作,也从未明确不会使用其他工具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如果接下来债券收益率走势不及预期,再次借入并卖出国债或采取其他政策工具亦在情理之中。

  市场后续表现将会如何?

  是否影响利率?

当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此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中泰证券认为,央行借入国债表明其调控长端利率的决心,后续随着国债卖出带来短期的抛压,市场短期调整不可避免,且30年国债2.4%已经成为央行的“政策底”,突破难度大增。

国盛证券指出,4月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并不断将政策加码。但需要看到,一方面,当前利率下行的动力并不完全来自债市,而是经济中缺乏能够提供稳定的可观收益的资产,这导致整体融资需求收缩,风险偏好下降;另一方面,需要观察政策在多目标之间的权衡。央行借券并且可能在未来卖出国债,以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这意味着央行操作从引导预期到执行层面,对利率影响更为直接。

此外,国盛证券还认为,在整体广谱利率下行,以及实体融资收缩形成资产荒的环境下,债券资产依然具有相应的性价比,整体市场依然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资产荒状态。因而这种情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长端利率也可能难以明显回升。

对债市而言,华西证券认为,平衡收益和风险变得愈发重要。长端和超长端利率下行至历史低点附近,对于市场来说,意味着我们可参考的本国金融市场历史经验已经不多。当前利率下行,站在基本面角度来看,主要是受价格下行、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站在市场角度,则是资产供给相对不足。

与此同时,短期来看是地方债发行偏慢;中期则是居民贷款放缓、城投融资减少等导致高收益资产供给缩减,而需求方则面临居民积累超额储蓄、风险偏好下降带来的品类再配置、以及存量资产滚动配置等增量需求。在市场主要矛盾尚未逆转之前,利率中长期维度下行趋势或很难转向。

联系我们

           money@staff.sina.com.cn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