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险

人保换旗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导语:中国人保从形式上完成了“去罗熹化”。

抹去痕迹

6月21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内部审批通过,决定恢复此前被改换的公司LOGO、公司简称、司庆日。

LOGO标志,曾与“新人保”文化一脉相承,在前任董事长罗熹一力主张下推行。

罗熹于2020年9月出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当年10月,罗熹获批出任中国人保集团执行董事、董事长。

2023年1月,人保经历了一场重大舆论考验,旗下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寿险)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分别曝出“学金句”和“禁酒令”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半个月后,罗熹被免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职务,后又辞去董事长职务。

而今,随着LOGO被改换,人保现任管理团队“去罗熹化”的意图,不言而喻。

被免职的一把手

罗熹是横跨银行与保险、金融与实业公司的复合型高管。

在加盟人保之前,罗熹30多年的履历中,有26年与银行相关。

17岁时,罗熹还只是江西上高县蒙山林场的一名普通知青。他于江西银行学校信贷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研室教师。

高考十年后,罗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学位,是正宗的“五道口出身”。

1987年,罗熹的“金融人生”正式拉开帷幕。其后,他曾任中国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执行董事、副行长以及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副行长等职。

如此在银行工作26年后,罗熹转战保险。

他先是担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三年后,罗熹南下香港,接替退休的乔世波,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执掌人保前,罗熹曾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太平)董事长。

2023年2月,在人保任职还不到三年,罗熹就辞任了董事长职务。

中国人保公告提到,罗熹辞任系年龄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罗熹出生于1960年12月,距副部级央企一把手63岁的退休年龄上限,仅有10个月。

但坊间传闻称,为继续深化集团改革,当时罗熹正在申请延迟退休。加之上述人事任免事发突然,不少业内人士推测,导火索或为半个月前爆出的“学金句”和“禁酒令”事件。

2023年春,就在罗熹兼任中国人保子公司人保寿险董事长后不久,人保寿险内部下发了一则《关于开展“学习罗董金句,激扬奋进力量”学习活动的通知》。

该通知不仅要求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学习并背诵“罗熹金句”,还要在2月10日前完成全员闭卷考试。

同一时期,人保寿险官方公众号多次发布提倡员工学习“罗熹金句”的内容,并推送《首季峰启动会上,罗熹董事长这些金句值得收藏!》、《以考促学,一套题带你牢记“首季峰”金句》等数篇文章。

2023年2月5日,“学金句”活动在被媒体曝光后,“一央企要求全员背诵董事长金句”的话题,迅速引发热议。

有人指出,这种做法涉嫌个人崇拜和媚权主义。

舆论持续发酵后,相关公众号内容被删除,人保寿险此项学习活动戛然而止。

不料,仅一天之隔,人保另一重要子公司人保财险,又曝出了“禁酒令”事件。

“禁酒令”是一项内部管理措施,公司要求员工在工作日上下班时间内,也不能饮酒。

同样,该通知再度引起了广泛热议。许多人认为它过于严苛,限制了员工的个人自由。

就在这两起事件发生后不久,中国人保集团党委扩大会议宣布了罗熹的免职令。

巧合的是,两份文件均发布于2023年1月30日,一前一后登上热搜,连环“爆破”引起舆论狂潮。

铁面郎君,抑或治世能臣?

罗熹素以严苛著称。在任职过的金融机构里,他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近距离接触过罗熹的人都知道,他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悍。下级“向上管理”并不容易,向罗熹汇报工作时,经常碰钉子。

人保员工提到,在“学金句”事件发生之前,罗熹在基层视察时,突然点名提问分支机构负责人,结果一问三不知。

为此,罗熹大怒,才有了后来的全员背诵。

2020年罗熹还是中国太保董事长时,已届六十高龄。平稳度过三年,就能安然退休。

到了功成身退、即将享受儿孙承欢膝下时,罗熹老骥伏枥,接受了新挑战。

彼时的人保,内有数起高层腐败案连发,在外则承受着剧烈竞争压力。

2018年,中国人保原副董事长、总裁王银成,因受贿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

一年不到,人保旗下投资控股公司(简称人保投控)原党委书记兼总裁刘虹,因收受贿赂305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紧接着,人保投控副总裁刘继东,也因违纪违法“落马”。

在这样的背景下,罗熹“临危受命”,接掌中国人保董事长一职,被视为人保重振旗鼓、寻求变革的关键一步。

于他自己而言,或许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抑或人保近年表现难尽人意,更不容有失。

作为“新中国保险业长子”,中国人保一度在国内保险业遥遥领先。

随着保险改革和市场化发展,人保市场地位日益受到挑战,仅财险占据优势地位。

不料,2019年年报显示,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出现了28亿元巨额亏损。

进入2020年,尽管人保财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清理整顿风险,但上半年的信保业务综合成本率仍然高达138.6%,承保亏损29.5亿元,信保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9%。

在首次亮相业绩发布会时,罗熹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人保“重回行业C位”的决心:

“我们从原来的老大变成现在的老三,谁能服气啊?不服气。那怎么能够重回C位?”

他认为,除了能力、体制和技术等问题,最重要是思想和观念,所以文化的改造不可避免。

为此,罗熹重新研究了人保文化体系,专门设计了中国人保新LOGO。

这一举动,集团内部有不同看法。“老人保”认为,“PICC”是人保金字招牌,换LOGO更多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

如果说LOGO改换属于“压力测试”,那么组织结构变革,就是震动整个人保集团,人人自危的大事件。

这一变革,罗熹称之为“三湾改编”。

他主持推出五项体制变革与五项配套机制,旨在重塑组织架构,重建作业规范,并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子公司人保寿险,罗熹同样推动了名为“湘江突围”的改革计划。

这场改革重点,是以探索先进业务模式,压降趸交保费,优化业务结构,清退低产能代理人。可以说,这是一场对传统业务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大胆革新。

在上述变革下,人保的人事版图,也经历了一场大洗牌。

多位原高管被撤换,一线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被提拔。系统内的“关系户”遭到“赶尽杀绝”,人保集团公司部门,也从19个精简为14个。

与此同时,上班时间的变相延长以及绩效考评制度的严格推行,激起了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的不满情绪。

罗熹这些举措,动了不少人的蛋糕,被视为“铁面郎君”。

不过,转年就看到了成果。

2022年,中国人保保费收入6258.0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06亿元,同比增长12.79%,创下了历史最好盈利业绩。

对此,也有保险业人士指出,该年全行业赔付率普遍下降,盈利增长并不少见。

对比来看,罗熹被免职后的2023年,人保实现归母净利润223.22亿元,下降了10.23%。2024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又加速下降了23.50%。

随着LOGO撤换,人保已经从形式上完成了“罗熹化”。

目前,中国人保官网、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在线渠道的LOGO已经全面更换完毕,恢复了2021年经典样式。纸质及楼体等实体LOGO恢复也在逐步进行中。

但“前掌门”罗熹,在人保的功与过,现在评价还为时太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