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险

内地访客重燃“赴港购险”热情?业内:存量需求集中释放,预计下半年进入业务平稳期

蓝鲸财经

关注

随着香港与内地实现全面“通关”,强劲的内地访客需求,正推动港澳保险市场恢复往日活力,再现“打飞的赴港投保”盛况,内地居民对于海外资产配置、财富传承、高端医疗等需求依然旺盛。

据香港保监局数据,2022年来自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为21亿港元,因前期基数较低而显著回升,同比上涨200.3%,占个人业务总额1.5%,但这一数值与高峰值相去甚远,2016年,内地访客占全港新单保费一度达到40%左右。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当前香港保险市场的快速回暖,与疫情冰封三年后通关所带来的内地居民消费能力集中释放有一定关系,预计下半年会进入业务平稳期,后续能否在政策加持下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还有待观察。

作者|李丹萍

投保需求集中释放带动赴港购险热潮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自2月6日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后,首月内地访客数量总数达140万人次,日均访客数量约4.8万人次,大批内地游客开启了赴港之旅。其中,有部分游客是奔着买保险来的。

“疫情后大家的业务都进入一个集中爆发期,保险公司也想抢这波红利,给出了较多优惠条件,我们的业务开展非常顺利,近期咨询量在逐步增加,一些之前已经离开保险业的人也回来了”,一位香港保险经纪人向蓝鲸保险表示。

瑞银实证所(UBS Evidence Lab)在通关前对1000名内地居民进行访问调查,结果显示,47%的受访人有意向购买境外保险,约2/3居民考虑在通过一年内投保。瑞银表示,在强劲的需求下,预计2024年赴港投保可恢复至疫情前高峰。

多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业的贡献正在走出“至暗时刻”。“相较于国内保险市场,香港保险市场成熟且多元”,业内人士指出,海外投资一直是内地居民渴求的投资渠道之一,而香港又是内地居民海外投资的第一站。

在疫情之前,已有一波“赴港投保”的热潮,后在政策环境变化、疫情影响等多影响因素下遭遇冰封。

据蓝鲸保险梳理,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高峰出现在2016年。2011年至2015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对香港地区个人新单保费的贡献度逐步增强,内地访客在香港保险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期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稳定增长,分别为63亿港元、99亿港元、149亿港元、244亿港元、316亿港元,逐年上行。2016年,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达到历史最高的727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39.3%。

此后,该业务占比一路下行。2021年,来自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跌至7亿港元,仅为个位数。2022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21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1.5%,在前期低基数的对比下,同比上升200.3%。

“赴港购险”经历寒潮的短期重要冲击因素,是疫情下的通关不便和限制跨境人流措施。由于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必须亲赴香港面签,才能使之成为一份有效担保,若通过种种“手段”在境内投保,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内地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不断优化,香港保险产品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下降,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类风险、外汇管制因素等。

据悉,在疫情期间,有强烈购置意愿的客户会选择香港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所在地——澳门,进行投保。前述香港保险经纪人直言,有香港保险公司会直接安排客户转到澳门免隔离签保单。澳门保险的保障利益、费率等基本与香港一致,大部分在澳门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受到澳门金管局和香港保监局的双重监管,可保障保单安全性。

澳门金管局近日公布的保险业数据显示,2022年内地访客赴澳投保保费达到68亿澳门元,同比增长57%,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占比达到58.3%,占全澳新单业务一半以上。

通关后的投保热潮,是疫情期间内地居民保险需求的集中释放还是可持续性的回暖,也成为当下关注热点。

“我个人认为当前的香港保险市场的快速回暖,与疫情冰封三年后通关所带来报复性消费有一定关系,但是香港保险产品比内地保险产品更有吸引力也是客观事实”,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其认为,内地赴香港买保险的人流和资金流都会有所回落,但是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一位香港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投保热潮或会在下半年进入平稳状态,若无政策加持,香港保险来自内地访客的保费贡献,或难以在短期内回到2016年的水平。

信达证券分析师王舫朝则认为,随着香港和内地通关的全面恢复,内地赴港游客有望逐步上升,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升,内地居民相关财富管理和传承、健康保障需求(尤其是高端医疗和重疾)和全球化资产配置等需求有望逐步释放,香港保险市场有望凭借市场化和专业化等优势赢得更多内地客户的信任,从而促进香港保险市场的增长。政策端的不断助力也有望为香港保险市场的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地市场亟待“互联互通”

内地访客为何青睐赴港澳购买保险产品?

受访人士称,主要有预期分红利率高,潜在回报大;保单拆分,受益人可转换灵活;保单账户可多币种转换;能够实现资产风险隔离、财富指定传承等方面的吸引力,有明确的受众和市场需求。

香港保监局发布的2022年全年保险业数据显示,95%的内地访客新单业务均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期交),整体以保障型产品为主,其中终身寿险、重疾和医疗险分别占比为41%、32%和19%。从付款模式来看,约95%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为非整付保费保单,即保费非以一笔过模式支付。澳门地区的内地访客以购买终身寿险为主,危疾、医疗、储蓄险都受到内地客户青睐。

“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产品中受内地居民青睐的主要是重疾险和终身寿险,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的人均寿险更高,以至于纯费率更低,保费相对便宜;另一方面香港的保险监管环境更宽松、金融市场更发达,资金运用收益水平更高”,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其认为,去香港购买保险的人群一般是中高收入者或者因为工作、商务等原因经常往返两地的流动人口,需要加强境外保障配置。

李文中提醒,消费者赴香港买保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香港投保时要履行无限如实告知,而不是内地的询问告知,一旦告知不充分可能影响后期理赔;二是香港适用的是英美法系,且律师费用高昂,若出现纠纷诉讼成本非常高;三是香港保险产品所附的一些服务增值服务可能难以享受。消费者应当充分考虑以上情况,基于个人需求和未来规划来购买合适的产品,不宜盲目跟风。

“分红是香港储蓄险的一大优势,很多储蓄型分红险的预期收益可以达到6%甚至7%,分红盈利在退保或理赔时兑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是否能够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保单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再漂亮的历史分红数据也不能代表、确保未来收益”。此外,香港健康保险所标榜的“严进宽出”中的“严进”,十分严格,需要遵循“最高诚信”原则,也需要消费者引起注意。

需关注的是,内地访客购买的保险大多数为期缴保单,后续需要大量的续期保费服务以及理赔服务,两地亟待“互联互通”,为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的香港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内地居民提供服务。

因此,近年来业内呼吁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的呼声不断,两地也积极推进该服务中心落地。据悉,大湾区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的讨论已进入最后阶段,正等待内地相关部门的审阅和批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曾向蓝鲸保险指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既可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代收续期保费、查询及保险理赔等服务,又可以为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保险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内地保险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供经验,可促进两地保险产品融合和市场联通搭建桥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