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险

相互宝互助计划模式不容易持续 依赖会让你败北

新浪财经

关注

相互宝,呵呵

原创 司书甲 

来源:小司淘保 

01

大家好,我是小司。

相互宝,大家晓得伐。

当初还挺火的,一开始是正经保险,后来被监管一纸令下,就从相互保,变成了相互宝。

别看只是一字之差,性质是完全不同了。

相互宝,是个互助计划,它不是保险。

互助计划,模式很简单,你也可以。

比如说,你可以号召所有程序猿,组成一个猝死互助小组。

要是有哥们突然猝死了,小组里的人每人出一点钱,给他的家人,以感恩他在代码事业上的付出。

相互宝就是这么个东西。

只不过发起人是蚂蚁罢了,只不过管的疾病更多罢了,只不过号召力更强、加入小组的人更多罢了。

但是吧,所有规则解释权归蚂蚁所有。

你要是有异议,去杭州告它啊。

估计我要是不说,很少会有人注意到,相互宝里有这么一句话,

本计划履行过程中,相关争议首先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本条款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款签订地:杭州市西湖区

有个网友,姑且叫他张三。

就同时把信美和蚂蚁都告上了北京的法院,因为他参加的时候还是相互保,是个正经保险,理赔要找信美。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是正经的、有牌照的、实打实的保险公司,说起来还是蚂蚁发起设立的#

可等他确诊的时候,相互保就成了相互宝,理赔要找蚂蚁。

但信美说他是等待期出险,不赔。

蚂蚁说,信美说得对。

到底赔不赔,我还没看到后续,就是今年5月份的事,可能还在审。但蚂蚁在法院第一次答辩的时候,给的理由非常抓马。

“用户升级以后,就和信美没关系了...信美不是被告,你不能告...告我的话,我条款里写了,和我打官司得去杭州...你这个法院没有没有审理权...”

然后,就被北京西城区法院驳回了。

我想,蚂蚁大概是想学腾讯,当“杭州必胜客”吧。

#腾讯总部在深圳南山,打起官司来10打9胜,人称“南山必胜客”#

02

我对相互宝没什么误会,主要是怕大家对相互宝有什么误会。

与其说很多人对相互宝有好感,倒不如说是对蚂蚁有好感,凡蚂蚁出品,必属精品。

而互助计划的风险,其实很明显。

一、模式不容易持续

因为背靠蚂蚁,所以有很多人都加入了相互宝。其实也不只蚂蚁有这种互助计划,很多互联网大厂都有自己的互助计划。

但你们细品。

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并且可以熟练使用平台,加入互助计划的这群人,其实从一开始就和其他人区分开了。

而保险不同。

保险发展几十年,它的人群基数是巨大的,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一代,它面向的人群,是中国14亿人,不只是会上网的这群人。

它的设计依据,也是官方提供的,全部中国人的重疾发生表和死亡表。

保险可比相互宝算得精。

因为算得精,所以保险更持久。

要知道,重疾的发生率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的,当现在加入互助计划的这群人逐渐变老后,每个月申请互助金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申请的人多了,分摊的费用也会越来越高。

现在对于每个用户的分摊有上限,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现在投保的人,大多数人的状况很好,人也很年轻,申请互助金的人数也在承受范围内。

比如,每月有10个人申请,需要300万互助金,加入的人有300万,每个人1块钱就够了。

即便有个把月,申请互助金的人变多,有10几个,一人1块不够也没关系,以蚂蚁的财大气粗,会自己掏钱补上。

但long long以后呢?

当计划里的这群人都老了,病了,申请的人从每月10个,到每月100、1000个、10000个人呢?每个月分摊的钱,从1块,到10块、100块,你退不退出?

千。万。别。当。相。互。宝。是。慈。善。

今天能规定上限,明天就能调整上限。

一旦新加入的人开始显著变少,而已经加入的人,因为年纪,出险概率也越来越大,每个人分摊的费用就会越来越高。

要是每月分摊的费用,超过了大家的心理价位,就会有人退出,剩下的人分摊的费用又会提高,进入恶性循环。

要是每月补贴的成本,超过了蚂蚁的心理价位,那相互宝只有一个命运:关停。

你30岁加入了相互宝,50岁了,自己还没出险,相互宝却没了。

你打算转投商业险,看见商业险的保费,一定会恨不得抽30岁的自己一耳光,当初为什么不投保商业险。

什么?

相互宝不能没?

就算没了,蚂蚁也要管你一辈子?

别傻了。

03

二、做不到刚性兑付

保险业是有各种兜底的,这也是现代保险制度最大的优势。

设计就有兜底。

保险产品设计的时候,就是按全部中国人算的。

除非出现重大灾难,比方说我们和美国撕破脸开始热战,伤敌1000自损800,我们人口出现大量死亡。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倒是可能会赔穿。

大多数情况下,保险都是稳赚不亏。

理赔也有兜底。

保险公司收上来的钱,可不能乱花。

尤其是人身险。

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费用,会被预先提取出来做“责任准备金”,就是用来每年赔付的。实践中,保险公司还会准备多余的钱,专门赔付那些通融理赔、“可赔可不赔”的钱。

监管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有KPI考核的,要是达不到,监管能分分钟教保险公司做人。

比如限制高管薪资,限制开展新业务等。

政策还有兜底。

有安邦的例子在前,这趴倒是好说了。

安邦改名大家保险,客户保单,没有出现一个违约。

这些才叫刚性兑付。

相互宝要是赔得多了,蚂蚁当然能关,一个业务而已,想关就关,又没对里面的人许下什么终身承诺。

连保险公司这么受监管的,都时不时被大家吐槽条款不人性,何况相互宝这么一个互助计划。

但和相互宝有纠纷了,你得去杭州告。

就这一步,就能劝退不少人。

倒不是说互助计划就不能加入了,拿它当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可以。

比方说,因为预算问题,可以当做投保商业险前的临时保障,或者是针对已有保障的补充,又或者商业险健康告知无法通过的人,可以在这试试。 

但不要依赖,依赖会让你败北。

因为真的会有很多人,因为对蚂蚁带有盲目信任感,不了解互助计划的局限,把互助计划当做自己和家人核心保障手段的。

我可不想几十年后,各种互助计划成功关停,资本完成了升华,只给参与者留下一地鸡毛。

而且在咱们国家,《保险法》是倾向于保护投保人利益的。

很多时候,法院都会非常明显偏袒投保人,连保险公司都直呼过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