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险

陈东辉:增加保险有效供给的7点建议

新浪财经

关注

11月28日,由新浪网、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新浪金麒麟·2019保险高峰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出席并演讲。

陈东辉表示,中国的保险业会经历五个浪潮,而当前中国处于第二个浪潮,即寿险以健康险主导,产险以政府补贴为主的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帮助保险业在有效供给和产品丰富方面取得跨越式进展,陈东辉提出了7点建议。

以下是演讲实录(部分):

陈东辉: 大家中午好!

我注意到上午的论坛,所有领导、嘉宾都是讲寿险,我的内容里面原来寿险和产险都有所涉及,但现在我重点说一下产险相关的内容。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保险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做的一些思考。前面几位嘉宾演讲当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总体需求和总体供给的矛盾不像以前那么突出,但是有效供给的不足成为最突出的一个矛盾。在这方面我希望行业能够做一些呼吁,改变这个局面,现在我想把我们的思考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瑞士再保险认为,中国有望到2030年代中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但我在此列举的关于身故、自然灾害和医疗健康相关的三个数字都非常低,所以深入观察来看,当前中国保险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以寿险为例,我国人均身故赔付金额只有5000元,而日本目前已达到60万元人民币。财险方面,自然灾害,1%讲的是汶川地震和雨雪冰灾,经济损失超千亿元,但保险能提供的赔付当时不到1%。今天这个比例有所提高,台风、地震等灾后的赔付金额占经济损失的比率大概到10%左右。再看全球,全球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保险赔付金额大概占到经济损失的30%的水平,我们能够提供的有效供给还是非常不够的,自然灾害的保障缺口巨大。此外,瑞士再保险跟三甲医院做交流时,得到的反馈是商业健康险赔付在三甲医院医疗费用收入当中占比大概6%,意味着商业健康险在社会医疗支出中的占比很低。由于商业健康险的贡献较少,三甲医院不太重视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只重视和社保的合作。此外,整个保险行业没有形成统一的声音,保险公司各自为战,三甲医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兴趣不高,系统对接和医疗控费缺乏抓手。商业健康险之所以占比较低,原因之一是因为健康险产品中较大比例是重疾险,保险公司不需要和医院有赔付往来。未来,我们认为这个比例,商业保险占40% (为美国当前水平),社保占50%,个人付10%,我认为如果能够达到这样一个结构比例,是非常理想的。所以,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在身故、巨灾、医疗健康这三个方面的有效供给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我们看到了保障缺口,结合当前保险业发展的现状,我总结了未来保险业可能会经历的5个浪潮:

第一个浪潮,产险方面,以车险为主,同时寿险方面以理财、储蓄产品为主,这个浪潮已经结束了。

当前,我们正处于第二个浪潮,保险消费者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和医疗费用,因此,健康险实现高速增长,成为寿险领域增长最快的险种。在财险方面,政府支持的业务如农险、大病、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工程险等这三块产险业务发展很快。没有政府支持的商业保险业务增长较为缓慢。

第三个浪潮,随着未来家庭财富的进一步累积,看病问题解决之后,养老、财富传承的需求就会凸显。这一阶段预期将会是纯粹的寿险浪潮,以养老和寿险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寿险的保障产品,会获得快速的发展。在此阶段,产险的发展会面临着挑战。

第四个浪潮,未来养老问题解决之后,大家随着身价的高涨,会怕什么?怕打官司,大家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名誉和信用,怕有赔偿、侵权等责任。因此在这个阶段,个人和社会都会关注到责任险和信用险,所以责任险和信用险将迎来高速发展。

第五,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大家财富进一步积累,才会关注自然灾害、地震等低频高损的保障需求,因此财产保险和巨灾保险会迎来高速增长。

我们行业怎么推动、宣导、争取政策的支持,让保险业5个浪潮来得更快,甚至同时来临。我们有7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交强险要回归“保人”本质,建议分离人伤和物损责任,大幅提高人伤保障的限额,真正实现车险的风险转移。对比香港地区和内地的车险差异,香港车险的第三者责任险人伤保障限额可达1亿港币,而内地的交强险即使加上三者险往往才50万人民币,而两者的保费是基本相近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内地交强险人伤和物损责任是在一起的,而物损是高频的,所以挤出了人伤保障。因此,建议在交强险中,剔除物损责任,大幅提高人伤保障,实现交强险的“人伤保障”目的。

十年前交强险制度出台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公安部门不支持这个意见,他们希望又保人伤又保物损,原因是当时汽车碰撞事故的出险率特别高,有的一线城市当时的车险出险率达到了60%甚至80%,这样交强险保了物损以后,可以在两车发生碰撞之后,各自都有保险,从而马上撤离现场,解决交通拥堵和事故处理的问题。当时公安部门的这一意见也是合理的,所以在交强险中,既保人伤又保物损。但现在的情况出现了变化,现在车险的出险率已经大幅下降,行业的出险率已经降到了30%甚至20%这样一个水平。当时必须涵盖物损的压力也已减轻,碰撞事故不像以前那么多,因而更需要解决的是人伤保障的问题,如果发生人伤碰撞的话,赔付成本越来越高,现在有些地方发生死亡事故后,赔偿金额超过了100万,甚至到了200万,所以我们更需要解决人伤保障问题。现在应该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把物损责任从交强险剔除,用商业保险覆盖物损责任,交强险只是解决人伤的问题。这样可以大幅提高人伤保障,彻底解决交通事故中人伤救助问题,能够有效改善车险的有效供给,对车险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

第二个建议是推动银行建立抵押物的保险制度。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所接受的抵押物必须是有保险的。银行业应达成共识——没有保险的抵押物是不完整的,因为万一遭遇洪水、台风、地震,抵押物在损毁之后就没有价值了,银行就出现敞口。抵押物是否具有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应该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如果能达到这一效果,将有助于推动实施抵押物保险,一方面降低银行敞口风险,另一方面提高保险行业有效供给。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银行接受抵押物时,无论是房子还是企业财产,很多都是没有保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呼吁是不行的,必须体现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当中。目前银行充足率只覆盖了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也应该覆盖到抵押物的自然灾害风险,这样银行在接受抵押物的时候,可以问一下客户有没有保险,有保险对于银行资本是一种节省。在过去十年里,产险行业主要险种当中,增长最慢的两个险种是家财险和企财险。银行作为企财险和家财险业务的源头和渠道,如果没有达成这一共识,这两个险种的业务很难发展起来。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在这一方面也有相关报告。同时,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契机,双方的监管人员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将对产险行业产生巨大推动。

第三个建议是企业考虑员工福利,特别是长期激励时,应优先考虑年金和高端医疗。国家税收政策确实非常重要,个人税优可以发挥作用,但是企业也能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建议行业应该共同推动和普及一个重要理念,也就是企业在考虑员工福利时,特别是长期激励时,应优先考虑年金,优先考虑高端医疗,把股票作为长期激励中的第二考虑,而非第一考虑。现在大家首先想到的长期激励就是股票,当经济处于高增长阶段,大家都希望有很好的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年金和高端医疗对于人才具有长期稳定的吸引,作用非常巨大。在很多国际大公司,将年金和高端医疗作为福利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做法。未来我们判断,对于很多人才来讲,他们在选择就业机会时,也会把年金和高端医疗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第四,让保险成为最基本的商业规则,比如餐馆、网吧或是KTV在开业之前,必须要投保公众责任险。在一些特定行业,企业申领执照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或一些高危行业则必须要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如果没有责任保险的话,是不能允许他们开业的,这在国外是非常标准的做法,这是对公众最基本的保护,否则发生安全生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它们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是非常巨大的。此外,会计师、律师、医师在执业的时候必须要有职业责任险,否则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必须要有职业责任险来保驾护航。让保险成为最基本的商业规则,这样责任险在产险的占比将会从现在的3.5%左右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10%左右,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通常会超过15%,所以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目前,行业的责任险已经体现出了高增长,但目前高增长的责任险都是政府有法规予以规定,甚至有保费补贴的这类政府主导的责任险,才会高速增长。纯粹商业性的责任险,企业自发投保的责任险增长较慢,还有待开发。

第五,把保险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中。全行业要通过推动和普及让地方政府了解到保险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高阶的社会治理方式,要普及“保险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一理念。怎么鼓励地方政府运用保险手段来做好社会治理,光呼吁是不够的,我们建议一定要把保险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考核指标有两类,一是扶贫考核指标,贫困地区脱贫的标志之一应该包含保险指标,也就是说必须通过保险来解决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的这些问题,这样一个地方才能真正脱贫,如果没有保险的保障的话,很容易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扶贫和脱贫都是不彻底的。另一个考核指标是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比如环境污染责任险或巨灾保险,以及像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这些保险手段,没有得到很好运用,保险覆盖率很低,那么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没有基础的,所以我们建议把这两个指标纳入到政府的考核体系当中。

第六,健康险方面,要打破重疾险单一产品主导的局面。我列了一组数据,目前健康险保费当中,重疾险的保费占比超过了65%,我认为重疾险是一个好卖的健康险产品,但不是一个好的健康险产品,因为重疾险没有体现健康管理,没有体现医疗费用的控制,也没有充分体现出行业的服务价值。我们希望行业共同合作,在监管的带领下,能不断丰富健康险产品种类,打破一个单一重疾产品主导的局面,让健康险真正成为比较丰富的一种保障。

第七,共同推动改变社会的理财观念,让大众认可“保险才是特别好的储蓄”这一观念,而不仅仅是把钱存在银行。目前保险行业的资产总规模是20万亿,银行的资产总规模是200万亿,反差非常巨大。如果大众能将“保险才是特别好的储蓄”这一理念建立起来,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才能逐渐缩小。我们判断社会的财富会逐渐从中短期融资再生产的需求转向长期代际转移和家族传承,从而社会财富会从银行逐渐汇聚沉淀到保险行业,通过年金、寿险产品、健康险、重大灾害产品、责任险产品让社会财富不断沉淀到保险行业。这个理念的普及需要个人理财规划师的业务模型的推动,让保险行业的高端营销员变成个人理财规划师,能够提供家庭理财的综合服务,推动整个社会储蓄观念和理财观念的转变,让大家看到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在保险,能够实现财富的传承。如果这个理念普及的话,整个行业就有像美国一样的发展潜力,因为美国的保险业和银行业的总资产比较接近,体现了成熟市场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就是社会财富更多聚集在保险行业。

从再保险公司角度,从提供保险的有效供给的7点思考和建议,希望行业在有效供给和产品丰富方面能够取得跨越式进展,让保险行业的5个浪潮来得更早一点,而不需要等20年、30年。特别是产险,如果按照自然的行业演进,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那将不是一个理想的局面。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