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与叛逆期孩子进行沟通?

新浪财经
2021年4月9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从电影《你好,李焕英》角度,谈如何与叛逆期孩子进行沟通?》
2021年春节贺岁影片《你好,李焕英》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其中因恰当地反映了教养子女问题的社会痛点,而引爆父母心灵共鸣,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家被电影中李焕英对孩子养育中的爱和智慧所感动。尤其是那句“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走出电影院,家长思考最多的就是该如何与叛逆期孩子进行沟通呢?

从影片《你好,李焕英》分析青少年产生叛逆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智慧和思想不断地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希望得到承认的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忽视了青少年的这一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着别人了。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客观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通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过去所受过的经验教训告诉给孩子,为青少年指出一条没有弯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我们的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对于生命的成长来说, 珍贵的不是经验, 而是经历。青少年由于个体意识的慢慢觉醒,开始改变依赖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欢由别人带着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造成了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而产生叛逆心理。

从影片《你好,李焕英》学习与孩子沟通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 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父母要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父母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1:全面打击。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父母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2: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父母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父母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父母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原则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父母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父母的口头禅。父母们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青春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父母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父母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父母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父母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父母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原则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这里介绍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1.尊重孩子:父母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父母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抗拒心理。
2.换位思考:父母也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3.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父母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父母交流的动机。交流时,父母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4.稳定情绪:父母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父母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5.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父母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影片《你好,李焕英》想到与叛逆期孩子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叛逆期的孩子也不是总那么叛逆,只是有的时候非常叛逆,在他们比较清醒的时候他们是非常懂得父母的爱,但是如果他糊涂的时候他就喜欢顶撞别人,用叛逆来证明自己。家长不要一味地控制孩子,因为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
2.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看似孩子叛逆了,其实他也是在成长,像义务、权利。虽然你会用你自己的经验而否定孩子,但其实他们只是长大了。
3.你要做的不是严声斥责而是应该做好沟通工作,语气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现在的心里往往比较脆弱,如果你对他非常凶的话,毫无疑问他是听不进去你说的话,并且存有戒备心理。
4.虽然和孩子之间需要沟通,但也不能什么时候都去交流,应该在孩子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沟通。这样才可以让问题得到解决。
5.家长要懂得安慰孩子,特别是叛逆期的女孩子,自尊心里往往比较强。你要在适合的时候安慰她,表现出对她的尊重和理解。
6.地点也很重要,大家都明白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尽量选择比较隐蔽的场合。这样才能平静的进行交流。如果选择大街上或者商场等公众场合,必然是效果不好的。

从影片《你好,李焕英》借鉴家长与叛逆期孩子的沟通技巧
1.要认识到成功的沟通没有秘诀
沟通没有通用的模式,与一个孩子沟通的方式并不总是适合于另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比如,一位母亲的儿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难以获得有效的沟通。于是,这位母亲根据儿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儿子一起到书店去,在那里听儿子向她讲述故事和书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还和儿子一起听音乐、做儿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进行鼓励。她的儿子最终慢慢地活跃开朗了起来。可见,成功的亲子沟通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式。
2.要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为了便于做到这一点,沟通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扰。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饭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要做到认真倾听是困难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创造机会交谈
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青少年不喜欢预约的谈话。你想谈的时侯,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4.讨论相互间的差异
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在观念和意见上存在差异。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晚上9点以前回家,而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晚一点回来。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差异,沟通就难免失败。父母应当认识到,这些差异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养方式和限制措施,与孩子一起商议和制定新的制度,从而帮助孩子发展有用的社会技能。由于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辨别能力以及考虑各种可能性或观点的能力不断增强,这种商议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大,一时难以协调,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关心和期望,耐心地进行解释,从而使差异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冲突。
5.避免过度反应
对孩子言行的反应过于激烈往往导致争吵,使交谈无法继续。为了使交谈保持友好的气氛,父母绝对不要带着焦虑和情绪与孩子交谈;同时,为了体现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问题时,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语气进行,如“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谈谈好吗?”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比如,你的孩子告诉你,晚上他和伙伴们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现得很吃惊且激动,或对事情的结果根本不感兴趣,孩子以后就不会再对你说什么了。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和奖赏。如果孩子和父母谈话时受到批评,他会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奖励而是惩罚,这将伤害他继续与父母直接交流的积极性。
6.讨论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生活在不同于成人的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对父母来说并不重要,甚至令人烦恼;但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义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装对孩子们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必须对他们感情和观点表示尊重。
7.沟通时持亲切、尊重的态度
现代的青少年崇尚个性,喜欢自我表现,追逐新鲜事物。因此,他们说话做事时常令人难以接受。但无论孩子给你的刺激有多大,作为父母,你最好保持平静。在与孩子说话时,你所表现出的尊重和自我控制最终有一天会出现在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如何说话与说什么同样重要。简单命令式的、挖苦讽刺式的、情绪发泄式的话语只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而与事无补。父母要学会以尊重的态度、平静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因为,即使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也能轻易地区别不同的态度、情绪和语调。
总之,影片《你好,李焕英》通过穿越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了解了做父母的生活艰辛和教养子女的良苦用心。一个人只有做了父母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父母的宏大恩情。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恨铁不成钢,总把“别人家的孩子 ”挂在嘴边的父母。这类父母给予孩子的往往是压迫感十足、喘不过气的爱。家长应该认识到,青少年叛逆期是人生中必经阶段之一,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有效应对,叛逆期带来的行为问题就会远离我们。当然,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严重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躯体化、睡眠障碍等,建议应及早到专科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就诊,切勿讳病忌医,延误最佳干预治疗时机。
【本期专家】
王永柏,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儿童心理卫生科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
编辑:冯 雪 朱天乐 审核:徐 江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