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美国“脱钩断链”不受赞成,我国应寻求各个击破
“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于7月8日在青岛举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出席“金融创新与产业合作助推贸易投资”分论坛并致辞。
霍建国指出,目前,国际贸易和投资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美国的各项政策暴露其自身的战略焦虑,“它看到了中国快速发展和崛起,已经在挑战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他们的共识是现在要加大对中国的限制,如果现在不动手,将来后悔晚矣”,他解释说。
霍建国指出,美国的“脱钩断链”是不现实的。他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合作,特别是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更加突出,人为切断这种联系或合作,美国自身的企业也会受损的。
他强调,要坚定信心,目前很多政策基本是到位的,但一定要落到实处,一定要到位,要见效,这是必须要坚持的。
“从政府的角度,还是要保持对外的沟通和谈判。美国有很不合理的地方,耶伦要来,你可以谈,谈判过程中会有利益的安排。另外,美国脱钩断链的政策也好、动作也好,全世界很多都是不赞成的,至少在公开场合是很难迎合的,我们要注意到这些机会,积极和有关国家和地区沟通,像上合就是很好的合作基础,包括跟欧洲的沟通,能不能寻求各个击破。也就是说,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战线,形成对它的抵制,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霍建国说。
另一方面,他还指出,我国企业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转型升级。自身结构的调整,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是抵制外来冲击的最好办法。
“它的脱钩断链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短期看可能压力比较大,长期会有逐步的分化和缓解的可能”,霍建国强调。
以下为演讲实录:
霍建国:大家好,很高兴来青岛参加本次财富论坛。这个对话节目的主题是强调金融赋能和产业合作,助推贸易和投资。但是我想需要强调的是,金融赋能、产业合作,在国内推进起来,应该是政策到位、各地贯彻落实已经走了很多年,对制造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是,现在有一个新的情况,贸易和投资在国际环境上看,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当然了,保护主义、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对我们都有冲击和影响。
但是,更为务实的或者更为突出的一点,有的企业感受到了,有的企业不一定现在感受到,但下一步也可能会感受到,就是美国推进的脱钩和断链,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和调整,但是美国窃用了这个机会强调与中国脱钩。
美国这个策略的推行,实际从特朗普时期就开始了,特朗普是先打的贸易加关税,后来发现光靠贸易很难封杀和制约中国的发展,就采取了在科技领域加强限制。大家都记得华为等几家大的科技公司,实际在特朗普时期已经纳入到了实体经济清单进行监测。
但是,拜登上台之后,老拜登比特朗普更加狡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框架,而且所有法律框架对外是限制中国的,对内是扶持美国自己加快发展的,这些法案都会使中国受到更长时间的影响。另外,他利用了俄乌冲突恢复了美国和北约的关系,在国际上到处构建反华联盟,但实际就是小院高墙,“小院”就是几家联合对中国进行限制,比如搞的美日英澳,还搞了一个军事同盟,单独和日本韩国恢复了很多更加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都是跟着限制中国来的。
同时,在高科技领域,对芯片等高端技术的限制,显然它还觉得不放心,发现光靠产品限制不行,还有一个设备问题。它勾结了日本和荷兰签订了一个协定,对中国芯片设备的出口进行限制。
这一切,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它看到了中国快速发展和崛起,已经在挑战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他们的共识是现在要加大对中国的限制,如果现在不动手,将来后悔晚矣。
但是,我们从经济的角度去研究,它的这些脱钩战略是不现实的,整个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合作的,特别是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更加突出,人为切断这种联系或合作,美国自身的企业也会受损的。比如这次耶伦来,他们的话题改成了“去风险”,更准确的判断是“去中国化”,觉得跟中国的合作是有风险的,要摆脱跟中国的合作。所以这一波,我们国内感受不一样,有些开放型经济,或者跟跨国公司合作比较密切的,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压力,有的可能是山雨欲来,正要发生一些跨国公司订单加工的调整,这对我们是有深刻影响的。
现在全国上下也在积极应对这一切,从应对的措施看,更主要的还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很多政策基本是到位的,但要强调一定要落到实处,像我们强调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自立自强,这些政策都是非常经典的政策,政策一定要到位,要让它见效,这是必须要坚持的。
从政府的角度,还是要保持对外的沟通和谈判。美国有很不合理的地方,耶伦要来,你可以谈,谈判过程中会有利益的安排。另外,美国脱钩断链的政策也好、动作也好,全世界很多都是不赞成的,至少在公开场合是很难迎合的,我们要注意到这些机会,积极和有关国家和地区沟通,像上合就是很好的合作基础,包括跟欧洲的沟通,能不能寻求各个击破。也就是说,我们要形成我们的盟友,盟友谈不上,建立一个统一战线,形成对它的抵制,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另一方面,需要企业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转型升级。自身结构的调整,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是抵制外来冲击的最好办法。国内在产业链方面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在数字经济方面,起步还是很好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还应该树立信心,只不过一定要有紧迫感,国家在积极应对,企业也要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最终无论从理论上讲、实践上看,它的脱钩断链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短期看可能压力比较大,长期会有逐步的分化和缓解的可能。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那么请问一下霍会长,在“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情况下,能不能具体提一下,行业企业怎么突围?给地方政府一个建议,他们怎么能够把国家的高质量开放、国际和国内要素打通的政策落地?
霍建国:中央已经采取一列措施,对高新技术,原材料的出口管制,我们是比较主动的,但对外不讲说针对谁,外界普遍解释说是一种反制手段,所以那天新闻评论,我们不针对任何国家,是国际惯例。6月29日,国务院又下达了一个文件,鼓励有条件的自贸区和自贸港,加快从国际高标准的对接,稳步制度性开放。这个文件也是很重的,也就是说,上海、广州、福建、天津、北京、海南优先对标国际高标准的开放规则,实际我们没有直接说对标CPTPP,但所有的理解都认为现在CPTPP的标准体系代表了世界的高标准开放体系,因为它是WTO+。
总体上看,国内改革任务还是比较重的,特别是在建立公平法治、公开透明、国际化的运营体制方面,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如果这些能够逐步推进到位,会见到很大的效果。反过来讲,对稳定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和投资,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只能挑战一些高科技领域。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内在的需要,当然了,在起步阶段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支持,这是必要的。包括企业成功,新产品出来之后,它的市场化过程,也是需要国家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能够使得完成第一阶段的投入产出的循环,会进入到良性的发展阶段,这一点还需要特别关注。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