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孙祁祥: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开发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由新市民自己组合搭配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金融街举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孙祁祥在“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论坛上表示,保险业要努力做好新市民群体的风险保障。
孙祁祥指出,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开发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涵盖财产险、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由新市民自己组合搭配,以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新市民群体的风险敞口大,但是总体而言他们的保险意识较为淡薄,就需要保险机构在能够提供有效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有新意,有特色,有温度,有成效的保险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新市民了解保险,接受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免费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她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感谢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全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背景下,今年的金融街论坛聚焦金融业如何更好服务于新市民,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根据论坛的主题,我想简要谈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保险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二是保险业如何发挥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
在谈第一个问题之前,我先来做一个概念辨析,因为对概念的理解影响认知,而认知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我认为“富裕”这个词本身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由存量来表示的财富以及用流量表示的收入共同支撑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富裕不一定有共同富裕,但没有富裕一定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大蛋糕明确不代表着每个人都能吃上,但是如果只有小蛋糕,或者没有蛋糕,那谈不上分蛋糕的问题。能否达到富裕的状态有多种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分配制度等,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讨论共同富裕的时候更多是从宏观政策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分配制度的改革来进行的。仅从上面几个方面来研究是不全面的,富裕的状态能否维持,还与风险的因素密切相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收入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可以使人们达到富裕的状态,因此与提升收入和财富积累各项要素可以被视作富裕的正资产。但与此同时,各类风险也会对收入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形成威胁,比如说一个家庭成员罹患重病,不仅不能因工作获取收入,而且还因花费巨资来减少家庭乃至社会的财富。一个富裕家庭因病致贫,一个家庭成员失能,全家失衡,一场地震或者一次洪水让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财富损失成百上千亿,这些事情经常在现实中看到,这些对收入和财富造成的风险因素无疑就是富裕的负资产。
不幸的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风险就如影随形,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工业社会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人为制造的风险开始充斥着整个世界。在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已经进入到以风险为本质特征的风险社会,我们大家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发生的变率越来越高,风险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科技风险、政治风险等各类风险的交互影响越来越深,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金额也越来越大,一旦损失发生,富裕的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幸运的是面对如影随形的风险,人类拥有足够的智慧,其中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最有效、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就是保险制度。作为损失补偿与风险控制内在统一的有效机制,保险制度通过风险研判来防损减损,通过支持灾后重建来促进生产经营,通过稳定居民预期来促进消费,通过分散风险来促进科技创新等等等等,助力收入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为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风险对财富的积累和富裕状态的维持构成了重大威胁,但风险管理则对财富的积累和富裕状态的维持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是否拥有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是我们讨论收入能否持续提升,财富能否有效积累,富裕这一状态能否持续,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如何应对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正是保险行业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第二个问题,保险业要努力做好新市民群体的风险保障。
刚才前面几位领导和专家都谈到了新市民的状况,总体来看,这个群体不仅数量庞大,有三亿之众,而且分布广泛,工作类型庞杂,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相对老市民而言,新市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面临的风险更为突出,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这个群体的风险保障更为不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如果新市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不能有效应对所面临的风险,收入的获取和财富的积累就会受到威胁,如果新市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不能实现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话。正是从风险和风险保障这个视角来说,如果保险行业能够为新市民提供财产、生命、健康、责任等各方面的基本保障服务,对于新市民群体收入的获取和财富的积累,对于增强新市民群体的融入感,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实现中国现代化征程中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由上述各种特征可以看到新市民与老市民面临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特性,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充分调研新市民群体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为新市民群体提供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比如说针对新市民群体短期工、临时工较多,收入水平较低的特点,开发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的寿险和健康险产品,针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创业就业领域,特别是针对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特定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特点,研发和提供适合这个群体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保单抵押贷款险等保险产品与服务。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推广适宜的家庭财产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的风险能力。积极发展学幼险,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尤其是发展普惠型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为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抚养解决后顾之忧。
除了以上特定的保险产品服务以外,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开发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涵盖财产险、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由新市民自己组合搭配,以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新市民群体的风险敞口大,但是总体而言他们的保险意识较为淡薄,就需要保险机构在能够提供有效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有新意,有特色,有温度,有成效的保险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新市民了解保险,接受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免费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
做好新市民群体的保险保障工作还需要保险行业的内外兼修,“内”是指行业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AI等先进科技手段来赋能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展业、营销、理赔、售等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外”是指做好与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衔接,比如说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对接,开发或升级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险产品。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助力医保部门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医。加强与银行机构的对接,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强化保单贷款的功能,增强银行敢贷的信心。由此提升新市民群体银行贷款的可得性,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助力新市民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题。
以上就是我对今天论坛主题的一些思考,谢谢大家!预祝我们的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