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度小满许冬亮: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需要“五大举措”并举

市场资讯

关注

2022年7月27日,“第六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顺利召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胡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度小满CTO许冬亮、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峰会。围绕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金融机构兼顾数字合规与伦理的数字化转型、信息安全与金融科技伦理重要性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许冬亮认为,“大数据+AI技术”是金融数智化升级的强劲驱动力,但数智化升级过程中也伴随着伦理风险:例如在数据伦理方面,会涉及数据的非法/过度采集、隐私数据的传播与滥用等问题;在技术伦理方面,存在算法歧视、模型黑盒(不可解释性)等隐患。

“科技伦理建设是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应有的义务”,许冬亮表示。围绕防控科技伦理风险,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他分享了度小满采取的 “五大措施”。

首先是组织层面,科技伦理的落地要有对应的组织保障,度小满IT治理委员会的基础下新设立了科技伦理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是站在科技伦理的角度制定公司的科技伦理原则,同时要去监督科技伦理原则的落地。

其次是健全规章制度。度小满目前已经建立了科技伦理审查制度,监督伦理原则的落地,具体审查内容落实在技术风险管理制度、数据风险管理等制度中。

第三,在数据治理方面,度小满围绕三大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把整个数据安全与管理、隐私保护贯穿于数据的采集、存储、流通、应用以及销毁全环节,制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设置了严格的数据红线。

第四,技术治理方面,从三个维度开展工作:打破算法模型黑箱,深度学习算法可解释性是比较差的,通过技术革新,比如因果推断的方式能够使得模型的因果关系可解释性变得更强,以及制定算法规范,防范算法歧视,避免用户遭受不应该有的伤害;通过构建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将模型立项到下线全流程纳入规范管理,确保模型安全可靠、持续、透明可解释、尊重隐私、可审计可监督,有效控制模型风险;通过专家经验防范系统性的风险,例如用成熟的框架限定新技术应用边界,在顶层我们使用的是专家经验的整体框架,新技术的应用会在专家经验的大框架下进行应用,即使可能出现风险影响范围也是约束在相对小的范围,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最后是人才培养,科技伦理的意识需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人员招聘、任用、培训、内部交流。

许冬亮强调,科技企业在践行科技创新时要秉承“意识先行,伦理前置,以制度约束,让科技自我完善”的理念,共同建设美好科技生态。

【俄军在多地打击乌军 乌军击退俄军进攻】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9日通报称,俄军打击了乌克兰一家生产战术导弹的企业、组装攻击型无人机的车间等目标。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9日表示,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击退了俄军的进攻,乌军还打击了俄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央视新闻)

【证券日报头版评论: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合时宜】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频繁出现。虽然当前降准降息的实施也面临着一定约束,但“择机”并非简单的“等待”,而是基于对经济变量、市场预期和外部冲击的实时研判,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选择政策工具落地的“最佳时机”,既保留政策空间,也凸显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当前,进一步谋划出台总量或结构性货币政策也有必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可以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突发外部冲击,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为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创造更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上市险企力推业务结构转型,分红险占比持续提高】随着行业步入转型期,多家上市险企在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中表示,将大力推动分红险业务发展。同时,据记者梳理,截至4月9日,2025年以来保险行业新备案的185款人寿保险产品中,有71款为分红险,占比为38%,较2024年全年上升10个百分点。受访专家表示,分红险的弹性收益机制可以帮助险企在降低刚性兑付成本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持产品的吸引力,因此受到保险行业的青睐和关注。(证券日报)

【俄军在多地打击乌军 乌军击退俄军进攻】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9日通报称,俄军打击了乌克兰一家生产战术导弹的企业、组装攻击型无人机的车间等目标。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9日表示,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击退了俄军的进攻,乌军还打击了俄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央视新闻)

【证券日报头版评论: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合时宜】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频繁出现。虽然当前降准降息的实施也面临着一定约束,但“择机”并非简单的“等待”,而是基于对经济变量、市场预期和外部冲击的实时研判,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选择政策工具落地的“最佳时机”,既保留政策空间,也凸显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当前,进一步谋划出台总量或结构性货币政策也有必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可以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突发外部冲击,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为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创造更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延伸阅读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