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MF报告:我国依靠劳动力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新浪财经

关注

2004-201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不断增长,但是2010年开始转变,此后总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也开始呈现减少趋势,近几年来递减趋势尤为明显。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0年第三季度)于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副书记,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二级教授张可云出席并做了题为“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与增长极重构”的报告。

张可云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出口均出现了下行态势。

长期以来,投资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投资增速有下降趋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低于2018年的5.9%。分产业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0.6%(低于2018年的12.9%);第二产业投资163070亿元,增长3.2%(低于2018年的6.2%);第三产业投资375775亿元,增长6.5%(高于2018年的5.5%)。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4.1%(低于2018年的5.7%),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5%(低于2018年的10.0%),西部地区投资增长5.6%(高于2018年的4.7%),东北地区投资则下降3.0%(2018年增速为1.0%)。

由于中央政府债务余额自2004年以来一直处于节节攀升的状态,而且中央政府债务率(债务/GDP)基本保持在15%左右。虽然中央政府债务率低于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但是在中央债务不断增加的情形下通过中央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在未来也可能出现减弱的趋势。

但张可云强调,我国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明显与美国出现了不一样的趋势,“我想这也是美国最近新冠疫情以来,对中国无所不用其极打压的主要原因”。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布了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比去年上升了3个位次。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列第25位;2017年中国位列第22位;2018年中国位列第17位;在国际专利方面,欧洲国家占据了前十名中的七席,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中国和南非占据前两名。 可见,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世界银行居民专利申请量数据来看,中国专利申请量自2004年以来不断增长,中国专利申请量占世界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也与专利总量一样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表明中国创新活力在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境内外专利申请438.0万件,比上年增长1.3%;授予专利权259.2万件,增长5.9%;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8.4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谈及房地产,张可云认为其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能,未来会遇到瓶颈。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房地产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显著的下降。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69631亿元,增长3.0%,增长率低于2018年的3.8%。从历年房地产住宅投资趋势来看,未来全国层面房地产投资的潜力也可能继续保持在低位。城镇住宅投资增长潜力有限。一方面,城市化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不足。全社会住宅投资中城镇投资占比自2013年开始占比超过90%,且增长趋势与城市化率基本一致。而2004年以来,城市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2018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0%,但是房地产住宅投资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见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城镇住房空置率呈现增长趋势,住房供给侧呈现出局部过剩的态势。依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报告,城镇住房空置率在2011、2013、2015和2017年分别为18.4%、19.5%、20.6%和21.4%。未来如果继续扩大房地产住宅投资,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住房空置率。

此外,我国劳动力在减少,人口扶养比比较高。2004-201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不断增长,但是2010年开始转变,此后总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也开始呈现减少趋势,近几年来递减趋势尤为明显。2019年,16-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人口数量由2018年的64.3%下降到64%,而且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劳动供给重要组成部分的流动人口,由2018年的2.41亿人下降到2019年的2.36亿人。因此,当前我国依靠劳动力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