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

大宗商品巨头托克:铜价飙升已经无法从基本面得到解释

智通财经APP

关注
听新闻

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大宗商品贸易商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近日表示,价最近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并不符合实际的现货供需情况,无法从基本面得到合理解释。托克集团长期以来是大宗商品市场上最乐观的看涨声音之一。托克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在该交易商周四发布上半年业绩评论中写道:“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远高于实际现货市场基本面可能显示或证明的水平,尤其是铜。”由于冶炼厂不断减产,托克仍预计未来市场将趋紧。

据了解,全球铜价基准——LME铜期货价格在上月飙升至每吨11,104.50美元的历史高位,但此后已回落约10%,周四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期货交易价为每吨10,025美元。在投资者们大举买入铜期货之际,主要消费国市场的铜需求却一直显露出不温不火迹象,但是全球企业布局AI技术的这股热潮,以及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向趋势却在不断推高铜需求预期。

长期以来,托克集团一直是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铜市场最乐观的看涨声音之一,托克集团前铜交易业务主管Kostas Bintas在2021年预测,铜将进入长期牛市,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万美元。

去年秋天,托克首席经济学家Rahim曾经承认,铜期货市场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托克的预期,他将铜市场表现不佳归咎于美元持续走强。

周四,这位首席经济学家则将铜价近期大幅上涨归因于创纪录的“全球资金流动”。

不过,他预计铜市场将因供应紧张而不断趋紧,比如铜业巨头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在巴拿马的铜矿关闭等事件可能引发半加工铜精矿市场出现创纪录的供应紧张。Rahim写道,令人失望的矿山供应规模“导致铜精矿严重短缺,也导致冶炼厂不得不加大力度减产,他指出即使需求低迷,也意味着精炼金属库存长期将持续收紧。”

除了现有铜精矿产量大幅下降以及高质量铜矿越来越难找到且开采成本高昂,共同导致未来铜产量与供给预期趋紧推动铜价上涨,AI热潮推动铜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全球转向可再生能源也是铜价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重要支撑,而这两者可谓托克所描述的“非现货基本面因素”。

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表示,随着全球企业纷纷布局AI领域以及AI技术快速迭代发展,铜需求将大幅增长,其中AI数据中心将成为铜需求新的增长点。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集团近期也指出,预计到2030年,与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相关的铜需求可能增加多达100万吨,并在本十年末加剧供应短缺。

在ChatGPT等生成式AI应用软件背后的庞大AI数据中心,铜金属主要用于电力分配设备以及接地与互联。具体来看,铜重点用在电力传输(如电缆、连接器、母线),以及热交换器和水槽、接地与互联,以及管道和暖通空调系统。

摩根士丹利预计,AI数据中心将成为铜需求新增长点,预计在2024年-2027年,全球AI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将以18%的年复合增速增长。AI数据中心的铜需求或将从2023年的每年20万吨-50万吨增长至2027年的50万吨-120万吨,年复合增速达到26%。

全球脱碳化大趋势之下,可再生能源或将是发电的最重要源头,甚至没有之一。能源智库Ember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扩张增长步伐继续远远超过煤炭等传统的化石燃料,去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规模中所占的份额升至创纪录的30%,该智库预计这一趋势将在今年将继续加速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