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

国海证券:20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出清启示

智通财经网

关注

国海证券发布研报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出清。该团队认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日本市场供需严重错配,需进行产业出清和结构调整,日本通过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其中不良债权问题解决起到缓解作用;此外,该团队划分了日本制造业去产能的三种路径:自然淘汰企业兼并重组转移出海;以日本汽车家电为例,对比家电行业,分析其成功出海的原因

1、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伴随资产泡沫破灭、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制造业短期和中长期均有困扰,经历了漫长的产业出清以及结构调整。

2、宏观背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设备投资需求随之膨胀,资产价格下跌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有效需求不足浮出水面,供需严重错配。

3、日本政策应对及效果:宏观政策分为三阶段,前两阶段货币与财政皆有发力,财政以公共工程为主,第三阶段解决不良债权为主,财政逐渐收敛。效果来看财政拉动仅作为支撑项未成为带动项,第三阶段不良债权问题解决起到缓解作用,产业政策端在90年代受自由化影响,未出现强有力的干预手段。

4、日本制造业出清分三种情形:多数情形Ⅰ:产能下→库存下(多数行业出清主要依赖去产能);少数情形Ⅱ:产能未下→但完成去库(需求仍在的有色金属);少数情形Ⅲ:产能下→但库存未能出清(无机化学、纸制品等需求持续偏低,有机化学则存在“后过剩”现象)。

5、日本制造业去产能的路径:1. 依靠时间(设备报废或落后淘汰等)、2.企业兼并重组或破产加速产能去化、3.产能转移出海。

6、以日本汽车家电为例:优势制造业在出海与出口方面均有优势,但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技术壁垒及比较优势等,日本豪华汽车品牌在欧美受到青睐,中低端汽车主要面向增长潜力较高的亚太市场并成功顺应全球化分工趋势实现降本增量,而家电产业则最终面临“滑铁卢”。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经验启示有局限性;历史资料不能反映全部客观事实;个别细分指标缺失,因此不能完全反映行业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超预期变化;产业政策超预期变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