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

兴业证券:地产政策落地后 是核心资产的春天

智通财经网

关注

一、稳地产政策落地,再次验证“多头思维”

多头思维是我们今年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核心在于年初过度悲观的预期在政策发力、数据修复下逐渐修正。

年初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包括央行降准降息、重启PSL,第一批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地,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强调和侧重稳增长部署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呵护并提振市场信心。本次稳地产政策落地,是对于政策宽松方向的再一次确认,同时也巩固了市场对于基本面信心的修复。因此2024年整体仍建议保持多头思维,尤其是出现阶段性的调整或风险偏好收缩时,更应积极应对。

二、地产政策落地后,是核心资产的春天

首先,随着政策落地,地产部门有望逐步企稳。而本轮经济修复或较为温和,而非“V形”反转。在此背景下,核心资产作为各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的标杆龙头,将呈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参考历史经验,每一轮经济、盈利企稳复苏阶段,龙头白马往往率先企稳并迎来修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指数也多数跑赢全A。随着稳地产政策落地,本轮的经济底部更加明朗,后续随着企业盈利修复,以各行业龙头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将持续跑赢。

其次,随着经济预期的改善,核心资产兼具当下的确定性与一定的成长性,有望成为共识凝聚的方向。年初市场风险偏好急剧收缩下,出于避险部分投资者偏向于缩短资产久期,对当下确定性尤为看重,过度偏向“现实”。举例而言,我们可以选取两种资产类别,一类是纯粹的高股息而缺乏增长,例如0增长、5%股息(0+5),另一类则是兼具了一定的增速和股息,例如15%增长、3%股息(15+3),类似于核心资产。年初“0+5”一度显著跑赢“15+3”,原因在于市场对于经济与未来的假设过度悲观,因此过度偏向于短期的确定性。

然而当前随着地产的放松,经济预期从悲观中逐步扭转,亮点开始增多,因此也要兼顾未来。这其中,以核心资产为代表,既有一定增速作为长期空间及可持续性的保证、又有适当的分红作为短期稳定性安全性的确认,既怀揣“梦想”,也兼顾“现实”,有望成为共识凝聚的方向。

三、核心资产统一战线正在重塑

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积极信号,指向市场各类资金开始聚焦龙头白马,统一战线正在逐步建立:

1、主动基金持仓“分久必合”,重新聚焦龙头。参考基金一季报,从重仓股分布看,基金持仓的集中度再次提升。我们在年度策略中对于2024年持仓“分久必合”、从“分散”到“集中”的分水岭即将出现的判断已在验证。

首先,参考历史经验,基金持仓的集中度大概每3~4年出现一次趋势性的变化。本轮公募基金的仓位集中度从2020年底见顶以来,至2023年底已连续回落3年。而当前,根据最新的2024年一季度基金季报数据,我们观察到,主动偏股型基金持股市值前5/10/30/50/100的重仓股占全部重仓股持仓市值的比重分别较上一季度提升1.12 pct、1.42 pct、2.91 pct、3.06 pct、3.40pct。新一轮持仓从“分散”到“集中”、从市值下沉到聚焦龙头的转折点或已出现。

并且,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主动偏股基金前3/5/10大重仓行业持仓占比却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4.24 pct、3.16 pct、2.02 pct。个股集中度提升,而行业重仓集中度回落,显示市场更倾向于从各个行业中寻找优质龙头资产,而非聚焦某个行业赛道。

2、ETF和险资是今年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也带动市场进一步聚焦龙头白马、核心资产。截至5月10日,今年以来股票型ETF净流入3273.64亿元。这其中,沪深300指数ETF是最重要的增量来源。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3月,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维持两位数的增长,也带动险资继续流入。

3、近期外资大幅入场,并依然聚焦龙头,与国内各类机构形成共振。行业层面上,近期北上资金主要加仓银行、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等板块。个股层面,加仓也集中在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宁德时代立讯精密等龙头白马。

因此,随着核心资产统一战线重塑,我们在2024年度策略中——“核心资产主线回归”的判断,也愈加清晰明朗。

四、“15+3”:新时代的核心资产

今年以来市场出现了红利、AI、出海、资源等比较鲜明的主线,但如果换个视角,从财务指标出发,我们发现“15+3”资产是今年以来市场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根据2024年预期增速将全A分成12组,今年以来超额收益最显著的一组落在10%-15%区间,超额收益高达21.6%,这组增速区间对应的股息率为2.8%,恰好符合了15%左右增速+3%左右股息率的特征。而去年表现最强的哑铃型的两端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率并非最高,尤其是高增速的一端。高股息资产(0%-5%增速+股息率4.5%、5%-10%+股息率3.2%)表现略逊色于“15+3”,高增速资产大幅跑输,且增速越高,跑输的幅度越大。

“15+3”资产是更顺应这个时代的核心资产:

一是高质量时代,“15%增速”已属佼佼者,高景气需要向下找稳定性。过去,经济增速中枢较高,高增长并不稀缺,投资者倾向于将30%以上增速的行业定义为高景气、高增速。但随着经济从高增长向高质量转换,高增长将变得稀缺,未来对增速的要求必然会降低、但对稳定性的要求会提升,能够维持15%的长期复合增速已属佼佼者。上市公司盈利五年复合增速超过名义GDP增速三倍的数量占比基本在20%,如果未来名义GDP增长中枢在5%,那么意味着同期盈利复合增速超15%已属于佼佼者。

二是高分红时代,“3%股息率”将不再稀缺,高股息需要向上找弹性。2023年全A分红比例中位数为30.37%,较2022年的20.96%大幅提升9.41pct。且分红率提升不仅仅局限在增速较低的行业中,正在向更多行业扩散。未来随着监管引导分红率的提升,超过3%股息率的个股数量可能迎来扩容,3%提供了保底收益率。当具备一定成长性的行业同时又具备高分红的特征,其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向上的弹性。

三是高胜率投资时代,“15+3”资产隐含着较高的ROE水平和确定性的回报。在永续经营假设下,ROE=g/(1-d),维持稳定的ROE,一方面来自分子端增长率,另一方面来自分母端分红或回购。如果15%左右增速+3%左右股息率,也隐含着15%+3%*PB的ROE水平,回报率较高且稳定。兴证策略春节提出“高胜率投资:大波动后的共识”,在经历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波动后,对确定性的共同追求使得高胜率资产成为共识。“15+3”资产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又有高股息保底,隐含着较高的ROE,这类资产提供了确定性的回报率,是这个时代下天然的高胜率资产。

“15+3”资产提供了简单、明确的筛选标准,筛选条件如下(“15+3”基础上放宽):

1)中证800成分股,市值不低于300亿;

2)2024Q1、2024E、2025E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

3)2023年股息率不低于2.5%;

“15+3”资产标的池共33只,具体名单欢迎联系兴证策略团队获取。

五、5月行业配置建议

5月重点行业推荐:食饮、电新、光模块、电子、港股互联网

1、食品饮料:财报彰显盈利韧性,高分红比例+估值低提供高安全边际

年初以来市场对于消费复苏力度一度产生分歧,但最新财报显示,食品饮料板块稳定增长、高盈利能力的属性持续印证,同时分红比例也处于全行业之首。考虑到当前板块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后续随着消费复苏持续得到验证、CPI有望触底回升,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悲观预期有望修复,关注出海+困境反转逻辑

前期投资者对于板块的盈利能力、增速等问题产生较大分歧,但近期相关担忧因素已在逐步缓解:一方面,电网受益于海内外需求高增,尤其是外需强劲持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锂电、光伏等环节的供需矛盾已在逐步缓解,后续产业链各缓解盈利能力也有望逐步修复,困境反转可期。

3、光模块:大厂资本开始大幅提升,明年1.6T有望超预期

业绩披露期结束,TMT板块风险偏好有望提升,光模块作为其中景气确定性强、业绩弹性大的方向之一有望受益。产业链多环节验证明年1.6T光模块有望超预期,近期海外大厂的AI资本开支也大幅提升,未来增长确定性进一步加强。

4、电子:全球消费电子周期回升,AI算力建设提速支撑核心环节景气

除了光模块以外,电子板块同样是TMT中业绩复苏确定性较高、受益于AI浪潮的重要方向。一方面,智能机+笔电等终端需求回升有望拉动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复苏;另一方面,AI带动的算力需求爆发也会继续催化基础设施相关环节。

5、港股互联网:压制因素缓解+估值低位带来正反馈,后续仍具修复弹性

压制因素缓解叠加估值低位,港股互联网板块仍具备向上弹性。近期港股互联网板块连续大涨,主因海内外的压制因素迎来明显缓解。国内方面,经济数据的回暖和政策的决心近期正在扭转投资者对于内需修复的预期,港股互联网板块受国内内需影响较大,因此受到较大提振。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对于港股市场具有一定提振。

此外,日本等部分前期较为活跃的亚洲市场近期表现平平,或带动部分外资回流估值处于较低水位的港股市场,尤其是港股互联网板块。参考过去两年历次港股市场修复的行情,港股互联网均为弹性较大、持续性较好的重要方向之一。考虑到当前海内外利好催化持续、港股互联网板块估值仍然处于偏低位置,5月港股互联网仍然是行情修复中的重要弹性方向。

风险提示:关注经济数据波动,政策超预期收紧,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尧望后势”,作者:兴证策略团队;智通财经编辑:徐文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