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

卖海鲜年入10亿,80后海归冲击港股IPO,北斗星通、顺为、元璟等参投

独角兽早知道

关注

港交所近日披露,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国泰君安国际东兴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公司有望冲击“中国数字渔业服务第一股”。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海上鲜是一家致力于海洋经济数字化赋能的综合服务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供服务。总部位于浙江宁波,并成功辐射至全国多个重要沿海城市,包括宁波象山港和奉化港、广西防城港、福建福州港、辽宁丹东港和山东烟台港等。

据此前媒体报道,海上鲜创始人、董事长叶宁,是浙江科技学院教授,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兼智慧渔业分会会长。作为85后“海归”,叶宁于2015年创办海上鲜。海上鲜此前已完成包括北斗星通(002151)、硅谷火炬基金、顺为资本、元璟资本、中农网、乐业控股、壳牌资本等知名机构在内的多轮融资。

创业伊始,叶宁团队利用正在民用化的北斗卫星系统,自主研发并推出了“海上Wi-Fi”终端,此后,他又发现了海上渔民真正的痛点:捕捞上来的鱼货无法快速卖出,这是事关渔民能否增收的关键。于是,海上鲜又开发了“海上鲜”手机APP,实现了商业模式的跃迁。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宁波被视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城市之一。

根据《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宁波将致力于确立其作为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的领导地位,海洋经济实力预期跃升至全国领先位置,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人民币3200亿元,占浙江省经济总量的25%。此外,《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舟山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推进智能海洋的建设。

根据CIC报告,预计到2027年,中国的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人民币12.6万亿元,占中国预期国内生产总值的8%,凸显了海洋经济在中国整体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海上鲜推出的HSX APP,是一款促进海鲜及燃油及油品在线订购以及渔业经营者融资的数字平台。该平台旨在解决海洋经济中行业痛点,提高交易效率。

最初,海上鲜的海鲜业务采用撮合模式,将上游销售商与下游买家联系起来,逐步转型为直销模式,扩展服务范围,提升了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价值获取能力。在燃油及油品业务方面,海上鲜通过进口保税燃油扩大产品供应,支持宁波—舟山港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海上加油枢纽。

为了解决行业参与者,尤其是个体渔业经营者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海上鲜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评估海鲜产品的价值和质量,协助潜在借款人收集贷款申请资料,激活信贷动能,促进业务增长,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上鲜的起步是通过在渔船上安装海上Wi-Fi通信设备,使渔业经营者在海上作业期间能够进行通信及获取外界信息。最初使用北斗卫星,随后升级为高通量卫星系统。海上鲜利用其技术专长,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IT解决方案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建设、运营及维护与海洋经济相关的IT管理系统,支持政府的发展战略,为海洋经济的数字化做出贡献。

海上鲜在往绩记录期间,从以下业务条线产生收益:海鲜销售、燃油及油品销售、海鲜撮合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海上通信及IT解决方案和租金收入。在2021、2022和2023财年,海上鲜的总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下同)11.98亿元、14.27亿元及9.14亿元,总体毛利分别约为6600万元、7450万元及7180万元,整体毛利率分别约为5.5%、5.2%及7.9%。

市场份额方面,根据CIC报告,作为海洋数字化服务提供商,海上鲜于2022年在中国内地的海鲜销售业务收入所占市场份额为0.2%,公司于2022年在中国内地的燃油及油品销售业务在船用燃油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0.3%。

行业层面,中国冷冻海产贸易的市场规模于2022年达到人民币3634亿元,预计将按复合年增长率3.5%增长至2027年的4310亿元。其中,2022年中国数字化冷冻海产贸易市场规模已达到人民币139亿元,2018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7%,并预计将快速增长至于2027年的3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4%。

目前,数字化冷冻海产贸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渗透率偏低。冷冻海产贸易的数字化渗透率预计将由2022年的3.8%提升至2027年的7.8%。

本次海上鲜香港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奉化数字渔港项目一期;扩展销售及服务网络,在深圳及成都设立新办事处;寻求收购及投资机会,以增强现有业务及服务;偿还来自一家中国持牌银行的部分借款,该等借款已用于其宁波总部建设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