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

阿里上市有多火? 不仅现货火爆衍生品也是供不应求

上海证券报

关注

原标题:阿里二次上市有多火?不仅现货交易火爆,衍生品也是供不应求

近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点燃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上市首日,阿里巴巴成交金额达到140亿港元,而现货交易的火热也带动了其衍生产品的购买需求。

11月29日,国泰君安国际获得港交所颁发的上市结构性产品发行商资格,并推出首批“轮证”产品,分别为港股标的腾讯控股及阿里巴巴的相关衍生权证。国泰君安国际也成为继海通国际和中银国际后第三家中资背景的港股证券衍生品发行商。

国君国际窝轮产品交投活跃

窝轮音译自英文Warrant,专业名称为“认股证”,是期权的一种。投资者持有窝轮实际上是拥有在指定的日期,用指定的行使价,购买或者卖出特定股票、指数、商品、货币或者一篮子股票等资产的权利。

国泰君安国际介绍,尽管名义上是买卖相关资产,但香港绝大部分的窝轮实际都以现金交收,也就是说,只会计算输赢而不会有真正资产转移。窝轮最初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用作集资,或者回馈雇员及股东。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需求不断多元化,就多了一种由投资银行发行的窝轮(也叫“衍生权证”)。

从上市前两日的交投数据来看,国君国际发行的阿里及腾讯窝轮颇受市场欢迎。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介绍,投资者可以用窝轮来对冲及锁定利润。例如,以176港元中签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在上市首日即以187港元的价格卖出部分正股以锁定利润,但是他继续看好阿里巴巴短期内的走势,此时便可以0.279的价格再买入适量的价外窝轮,如“阿里海通零九购A”,至第三日再以0.337的价格卖出了结,从而实现以小博大的目的。

在阿里巴巴的窝轮中,国君国际发行的三只认购证成交量排进前十,其中阿里国君零五购A以1.72亿港元的成交量排在首位。而腾讯的窝轮产品中,也有两只国君国际发行的窝轮成交量排进前十。

在下图的20只窝轮产品中,已有10只为中资券商发行,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阿里腾讯窝轮成交图

作为“轮证游戏里”的新参与者,国君国际发行的产品为何能够在上市之初便得到投资者的欢迎?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认为,一方面由于阿里在港股的上市吸引了大量的内地投资者,而阿里上市后股价表现理想,导致很多窝轮杠杆比率降低,吸引力减弱,投资者寻求新的价外窝轮。另一方面可能反映出国君国际旗下客户的对冲或者投资需求强烈。

“中资券商的内地客户数目庞大,但内地的对冲工具相对欠缺,因而中资券商的产品能够很快找到足够的买家。另外,窝轮的利率较低,需要取得很大市场占有率才能产生足够利润。目前中资券商往往背靠母公司,有着丰厚的资本金支持。”颜招骏解释称。

港股衍生产品市场火爆  

近年来,港股市场认股证及牛熊证市场的每日成交金额占港交所每日总成交额比例达到20%左右的水平,是全球交投最活跃的结构性产品市场之一。

港交所年报显示,2018年在港交所新发行的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分别创下11794及26678只的历史新高。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的成交宗数同比大增81%。而港交所也将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的强劲增长视作港交所2018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港交所最新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牛熊证日均成交金额为84亿元,同比上升14%。在衍生品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下,港交所今年7月再度推出界内证,这属于新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者可在到期时获得预定的固定收益,具体收益取决于相关资产价格在到期日是在上限价及下限价之内(界内)或之外(界外),进一步丰富了结构转型产品种类。

衍生品市场的火爆自然也让一众中资券商垂涎。

除了起步早、发展较好的中银国际外,2011年左右,招商证券(香港)、海通国际等机构开始陆续筹建衍生产品部门,但其后发展态势却又各异。2012年,由于市场环境及公司战略等多方面考虑,招商证券(香港)便停止开展窝轮业务,并且解散了成立时间还不到两年的衍生产品部门。

而海通国际的衍生品业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跻身香港第一梯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共发行窝轮及牛熊证1397只,成交量达到3800亿港元,位列香港市场第二。而作为首家拥有港交所界内证发行资格的中资券商,海通国际目前已经可以为60多种结构化产品提供报价。

颜招骏表示,发行衍生品非常考验券商的风控能力。每发一份认购证,券商需要购入相应的正股或期权做对冲。国际大行经历过多次股市大波动,而中资券商的衍生品发行资历相对较短。

事实上,若放眼整个港股市场的窝轮及牛熊证市场,虽然中银及海通也有部分产品成交量居前,但摩根大通、法兴、瑞信等国际投行的产品仍占据绝对优势。

12月2日港股窝轮及牛熊证成交量前十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