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中国石化:端牢能源饭碗 书写时代答卷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关注

SHPGX导读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能源化工企业,2014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石化深入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得到提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茫茫戈壁,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正加快上产步伐,日产原油160吨、日产天然气4万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蓄足“底气”;

南海之滨,亚洲最深地热科探井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引领我国深层高温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走向世界前列;

红海岸边,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公司合资建设的延布炼厂累计产出清洁油品1.43亿吨,成为中国与沙特能源合作的典范……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能源化工企业,2014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石化深入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得到提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奋力书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节能降碳 推动用能走向绿色高效

能源化工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加大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调整力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连续13年获得“中国低碳榜样”称号,成为获得该奖项次数最多的能源央企,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中国石化坚持绿色生产,系统推进资源输入最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服务绿色化,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持续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绿电”应用比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同时,中国石化加大节能技术推广,累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5000余项,节能836万吨标煤,能耗强度下降10%。“能效提升计划”获得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奖,下属多家企业能效在石油炼制、乙烯生产领域领跑行业标杆水平。

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方面,中国石化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将齐鲁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至胜利油田注入地层,既降碳减排又驱油增产,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纵深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深入抓好传统业务节能提效,不断提高新能源终端消费比例,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多元供应 全面提升自主保障能力

当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作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中国石化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全力落实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

中国石化推进高质量勘探,取得一批重大突破。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现落实十亿吨级超深层海相大油气田、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发现落实超十亿吨级陆相页岩油增储阵地、四川盆地累计页岩气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新探明千亿方大气田、准噶尔盆地西缘浅层超剥带和石炭系累计探明石油储量超2亿吨、海域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据了解,十年时间里,中国石化累计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2.35万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推进效益开发,油气产量当量屡创历史新高。“深地一号”推开超深层油气宝库大门,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超650亿立方米,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普光、元坝等主力气田持续规模效益建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年产量超240亿方。十年时间里,中国石化累计生产原油3.67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2825.19亿立方米。

系列成绩不断夯实保供能力。中国石化将增强国内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储气能力建设,资源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全方位提升。十年来,中国石化累计供应天然气4097.5亿方,有力保障我国重点区域和民生用气平稳供应。

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纵深推进能源供给革命,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新能源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努力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抢占先机 加快锻造科技创新利器

“面对深度重塑的世界能源格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抢占能源革命先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马永生说。

记者从中国石化了解到,中国石化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海相油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科技支撑。

同时,中国石化引领页岩气技术创新进程,加快突破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认识和技术装备,建成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我国首个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辟新领域新阵地。

在深地技术方面,中国石化大力推进“深地工程”,创新发展深层海相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自主研发的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高温高压测井仪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支撑了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建设上产,目前13口井完钻井深超过珠峰高度,屡次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

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纵深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加快建设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入攻坚新能源经济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以强大的技术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深化改革 动能转换持续升级

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一系列重磅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规划体系,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石化介绍,公司落实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的战略部署,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展活力动力持续释放。

中国石化组建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加强油气业务运营协同和一体化统筹,完善新能源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国家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按期完成相关资产和业务划转,助力构建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国内首家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积极发挥在CCUS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

“中国石化将牢牢把握能源体制革命的战略方向,加快建立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打通能源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马永生说。

融入全球 推动产业链共赢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和合作国家深化能源合作、应对全球能源安全挑战创造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

近年来,中国石化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理念,在油气资源、成品油销售、工程技术服务、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了利长远、惠民众、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打造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标杆项目,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授予“202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荣誉。

首先是加快打造规模化、效益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据悉,中国石化在境外23个国家拥有44个勘探开发项目,10年来累计完成权益油气产量当量近4亿吨,基本形成油气并举、常非并重、海陆兼顾的全球油气合作布局。

其次是坚持用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与境外8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贸易,其中2023年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开展原油贸易超2.3亿吨、LNG贸易超600万吨,开放条件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持续提升。

“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奋力书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马永生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