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中国新闻网|中原红枣援边疆,金融照亮产业路

郑商所

关注

中国新闻网

以红枣为代表的林果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河南源源不断地为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产业支持。2019年4月,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推出我国首个干果类期货品种红枣期货,创新金融手段接续助力新疆红枣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高质量方向发展,为稳疆建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疆红枣(灰枣)发展历程

我国红枣种植面积及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灰枣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红枣品种,原产于河南新郑,因在成熟变红之前通体发灰,遂得名“灰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疆陆续从河南引种灰枣,现已成为新疆红枣主产区的主要栽种品种,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在新疆阿克苏实验林场、十三团、十四团等地进行灰枣栽种实验,发现新疆晴天多、少阴雨、长日照、大温差的气候条件适宜灰枣种植,在新疆种植的灰枣具有皮薄、肉厚、核小、味甜等高品质特点。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灰枣树通过嫁接的方式从新郑大规模引种到新疆,其中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兵团第一师和若羌县均开始大规模种植。在国家“支援新疆建设”的号召下,众多河南企业、枣农在新疆承包土地,开荒种枣。三是2000年以来,新疆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枣树喜光耐旱,种植枣树可享受政策补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现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达620万亩,年产量252万吨,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不但为绿洲竖起了一道道防沙墙,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果果”。

二、红枣产业带动新疆农民富起来

为更好推动红枣产业助力新疆经济发展,红枣在新疆实现规模种植后,河南不断为新疆提供技术、人才、产业支持,提升新疆枣农种植水平,带动新疆枣农增收致富,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是因地制宜,为新疆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1996年起,河南上市公司好想你在新疆多地引种枣树,累计培训乡村干部及当地枣农10000余人,涵盖国家级贫困县21个,使枣农人均收入提升3000元。2000年起,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现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以自然坐果率高且果实性状优良为综合指标的枣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自然坐果率高、结果能力强、耐干旱、耐瘠薄的新品种“灰枣新1号”,减少用工成本投入的同时提高了枣树产量。1996年至2020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由3.86万亩增长至620万亩,产量由1883吨增长至252万吨,产值由0.2亿元增长至277亿元,红枣成为了新疆农民发财致富的摇钱树。

二是龙头引领,推动新疆红枣产业化发展。在河南省委的号召下,好想你、枣都等河南红枣企业纷纷入驻新疆,增强新疆红枣产业的“造血”功能。2000年以来,好想你在新疆投资5.05亿元,建立三厂一基地的产业聚集群,带动当地1100名农牧民就业;通过合同订单和保底收购带动南疆五地州红枣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辐射全疆贫困县达70%;通过原料采购等形式产业扶贫总额达60亿元,惠及100万枣农致富脱贫。河南省枣都蜂产品有限公司在新疆麦盖提县投资成立新疆枣都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当地10个乡镇投资建设5000亩红枣种植示范园,引领全县56万亩红枣种植向科学、品质、增值的高效农业道路上健康发展。

三、红枣期货引领新疆红枣产业强起来

2019年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通过金融手段助力新疆红枣产业转型升级,再次生动见证了河南支援新疆建设的浓浓深情,新疆红枣产业借助红枣期货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是期货明确种植标准,促进红枣品质提升。红枣在新疆扎根后,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种植的红枣良莠不齐,品质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郑商所结合国标创新设计红枣期货规则,期货标准中每千克果粒数等指标引导农户不再一味追求产量,而是疏密提干、增施有机肥、全程机械化,全方位促进红枣品质提升。收购企业按照期货标准进行分级,果肉饱满度、紧实度成为了决定价格的核心因素,优质优价的理念在枣农心中扎根,促进新疆红枣产业良性发展。

二是期货提供价格参考,帮助枣农切实受益。一方面,公开透明连续的期货价格提升枣农售枣“话语权”。前期,红枣市场信息流通不畅,枣农被动等待贸易商前来收购,往往出现“货到地头死”,枣农收入受损。如今,参考期货价格枣农在年初种植时就了解年底收购价位,枣农议价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收购主体多元化促使枣农卖枣“有渠道”。红枣期货上市后,红枣收购主体除了传统的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外,越来越多的期现公司、金融机构前往新疆收购原料,加工期货标准仓单进行交割,有效解决了枣农卖枣难问题。

三是设立期货交割仓库,保障红枣加工利润留在新疆。期货上市前,贸易商仅在新疆收购原料枣,附加值较高的加工收益无法留在新疆。红枣期货上市后,郑商所在新疆设立12家交割仓库,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帮助新疆红枣加工能力持续提升。交割库是连接期货、现货市场的桥梁,也是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关键渠道,企业可以通过注册期货仓单进行基差贸易、融资等,降低套保成本,缓解库存压力。2021/22年度,红枣期货仓单注册量达到9.8万吨,其中新疆仓单量占比82.8%。大量的仓单加工需求有力提升企业产能,新疆红枣加工比例由10%提升至40%,推动了冷库、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加速了新疆红枣产业链发展进程。同时,郑商所牵头研发红枣感官指标检验仪,并免费供新疆交割仓库使用,提升加工质量,加速推动新疆红枣产业科技化。

四是产业化提供就业机会,品牌化带动收入增长。在交割库的辐射带动下,大量红枣加工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实现“离土不离乡”,获得“红枣种植和工资”双份收入。以新疆麦盖提县为例,在当地设立交割仓库后,吸引7家红枣加工企业入驻,年加工量从2000吨增长至10万吨,当地90%以上的红枣已经实现就地加工,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随着新疆红枣品质的提升和产业重心向新疆转移,已形成多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响了新疆红枣品牌,提升了新疆红枣的产业附加值,带动了新疆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五是开展“保险+期货”项目,助力枣农稳收增收。2019-2022年,郑商所在新疆开展20个红枣“保险+期货”项目,保障金额17.7亿元,现货规模14.78万吨,承保面积35.57万亩,占全疆红枣种植面积的5.74%,覆盖农户3万户,赔付6557.7万元。郑商所不断优化模式,创新推出“保险+期货+订单”,既保价格又保销售,极大解决枣农的后顾之忧。2022年,在保价格下跌的同时,现货企业通过期货套保,对第一师1049户枣农进行托底收购,按照每户枣农40亩地、亩产800公斤的平均水平计算,每户枣农通过该项目理赔15680元,通过订单农业增收32000元,总增收47680元。

四、红枣搭起豫疆共同发展的“友谊桥”

在帮助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的同时,河南企业也依靠新疆优质的原料保障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跨越,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河南经济增长。近年来,好想你等河南红枣企业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有了原料的充足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可控,企业经营更稳健,新郑工厂的运营为河南创造2000余个就业岗位。

30余年的艰苦努力,河南援疆已由技术、人才、产业引进到金融支持深度融合,全方位创新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新疆红枣产业由“种植-销售”的单一贸易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新疆“红色经济”的典型代表。如今,红枣产业成为了联系河南和新疆的纽带,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繁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