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杨迈军:谋篇布局 逐梦“百年老店”

期货日报

关注

原标题:杨迈军:谋篇布局 逐梦“百年老店” 来源:原创

上期所20年发展亲历者专访

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期货市场格局发生积极变化的新形势,在2006—2015年间,杨迈军和上期所领导班子通过制定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谋篇布局图发展,向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进一步迈进。

这一时期,沪铜期货价格在全球铜市场的定价影响力进一步巩固;锌、铅、锡、镍期货一一登场,与已上市的铜、铝期货共同形成完整的有色金属期货品种序列;黄金期货上市促进了多层次黄金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螺纹钢期货破冰黑色系列;原油期货筹备臻于成熟……

A    市场初立  攻坚探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时期。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众多矛盾与需求,国内关于探索和主张试办期货市场的呼声渐起。在政策支持下,商品期货交易所及相关经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落地开花。至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所有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

当时,仅在上海地区就有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上海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上海化工交易所及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等6家交易所,品种覆盖有色金属、农业生产资料、石油产品、粮油商品、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但在初期,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对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模式缺乏了解,在各地政府积极推动试办商品期货市场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在杨迈军看来,首先是在双轨制运行的环境中,由于市场定价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期货市场价格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场过度投机现象突出。同时,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及社会条件不一,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期货市场功能的正确认识,也造成了市场管理的复杂性。

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对证券、期货市场进行整顿。那一年杨迈军调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开始介入证券期货市场工作。

“期货市场早期发展中的乱象,先后引发两次较大的市场清理整顿。”据杨迈军介绍,清理整顿的主要措施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撤并交易所,缩减交易品种,清理整顿经纪机构,最终仅在上海、郑州、大连保留了3家期货交易所;二是对保留的期货交易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将期货市场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三是加快法规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监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法规。

直至1999年,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基本完成,上海期货市场格局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调整变化。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粮油交易所实现“三所合并”,上海期货交易所由此诞生,逐渐步入正轨。

同时,经历了两次市场清理整顿后,国内期货市场管理者、监督者及参与者都获取了一定的经验,期货市场整体的管理框架、管理法规基本上得到了完善,为之后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00年之后,国内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处于除旧革新的重要节点。一方面需要继续规范发展,确保市场走在平稳运行的轨道上;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创新探索,深入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刚刚出任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的杨迈军按照证监会领导的部署,一边着手筹备建立中国期货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同时会同3家期货交易所和市场各方,共同研究具体发展举措。

“在当时市场规模较小、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不仅要促进市场平稳发展,防止过度投机现象及违法违规行为再度出现,同时还需要让期货市场的功能在我们的经济运行中有所体现。”杨迈军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农业、工业领域的生产消费大国,在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需求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他认为,在合规稳健运行的前提下,交易所及市场各方应选择有相对成熟的现货市场基础的行业,加大对相关期货品种的研究开发,为相关实体产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期货服务实体的功能作用,实现市场稳健运行、品种逐步增加、功能逐步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逐步增强的良性循环。

B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06年,杨迈军出任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之后十年间,上期所遵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强调稳健运行、稳步发展,以“研究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产品创新策略,产品线向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所需要的方向不断延伸,规模稳步扩大,价格发现功能显著提升。

“在我进入上期所时,有色金属品种序列经过前任领导班子的努力,已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并正在稳步发展壮大,于是我们就将目光看向了钢材期货和原油期货。”杨迈军表示,二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形象地说,如果钢材是实体经济的筋骨,那么原油就是实体经济运行的血液。

在探索新领域、开发新品种的路上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在期货市场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初期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这两个行业中管理部门及主要生产者的不理解,他们认为在这两个领域开展期货交易的条件是不成熟的。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改变行业整体认知的难度可想而知。只能通过不断沟通交流,用以往的成功范例来让对方逐步认识期货交易的功能。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演变,也凸显出开展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08年,受美国次贷事件的影响,全球发生了金融危机,面对系统性风险,中国大宗商品的不同行业却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钢铁行业在危机中损失惨重,但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行业却依然运行稳健。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正是有色行业成功地运用了期货工具来对冲风险,最终实现了整个行业的稳定经营,而钢铁行业由于缺乏管理风险的工具,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损失。“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巨人轰然倒地而无能为力。”杨迈军向期货日报记者表达了当时的惋惜,但也正是这次危机,促使钢铁行业逐步认识到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双方得以不断开展合作、积极培育市场,最终稳步推出钢材期货。

从2007年推出的锌期货、2008年黄金期货的上市,到2009年螺纹钢和线材期货挂牌,再到2015年锡、镍期货挂牌上市,近十年时间内,上期所陆续推出了包括螺纹钢、黄金、石油沥青等在内共计9个期货品种,市场产品结构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涵盖了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几大类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到2016年,全球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显示,上期所成交量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6位,在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中排名第1位,所占市场份额为24.18%。

C    面对现实  忠于理想

在“国九条”的推动下,这个时期的期货市场由规范发展步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期所启动了发展战略规划的谋篇布局。

2006—2016年的这十年也是杨迈军与当时的领导班子一起制定上期所两个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并在辛勤耕耘中看到规划一点一滴逐步成为现实的十年。这段历程不仅是年轮叠加之旅,更是初心守望和使命延伸之旅。

“上期所以建设成规范、高效、透明,综合性、国际化的衍生品期货交易所为长期目标,制定了两个五年战略发展规划,以持续发展完善产品序列和国际化进程,拓宽市场广度和深度,积极弥补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空缺。”据杨迈军介绍,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以基础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为主的期货市场”;第二个五年规划则要实现成为“亚太时区领先且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商品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的交易所”。

回忆当时制定这两个规划,杨迈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时的领导班子认为,上期所未来十年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上海,更要立足于全国甚至整个亚太地区,要把上期所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上期所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牢牢抓住上海的地域优势,打造“亚太时区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以工业品为主的交易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逐渐推进,市场对交易所国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也意识到,市场参与的广泛性是交易所价格影响力的基石,打破市场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市场,才能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此,上期所早早就开始研究、积极布局原油期货的上市。”杨迈军表示。

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同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改,删除了限制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特定期货品种交易,为大宗商品期货的国际化打开了大门。2018年,上期所原油期货上市,国际投资者已经可以在国内原油期货平台实现直接参与交易,这不仅是上期所迈出国际化的一大步,而且开启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征程。

D    期市国际化  任重道远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除了不断完善上市品种序列,上期所本着为实体经济服务逐步走向国际化的需求思考,一直努力在现有品种功能发挥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2013年,夜盘的推出填补了国内期货市场晚间交易时段的空白,为投资者实时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便利,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有力增强了上海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杨迈军举例说。

据了解,欧美成熟的期货市场基本都是24小时连续交易。在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商品现货在国际贸易中“大进大出”,现货领域无论是价格形成还是贸易形式,都已经充分国际化。然而,在期货方面,中国与国际主要市场交易时间存在差异,国外市场的主要交易时段恰恰是国内市场晚间休息时段,因而在行情波动大的情况下,国内日盘开盘就会出现价格“跳空”缺口,这不利于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认识到这个问题后,上期所开始有意识、有方向地朝这方面发展。“虽然不能马上实现让国内外交易者在一个平台上24小时进行交易,但是否可以通过延长我们的交易时间,实现对国际市场主要交易时段的覆盖,以便国内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杨迈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个设想也得到了证监会的支持。2009年11月,上期所完成《黄金期货夜盘交易的研究》,开启了连续交易市场运作模式的探索创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13年7月,上期所推出了黄金、白银期货品种的连续交易,实现中国资本市场首开夜盘。夜盘效果也不负众望:黄金、白银成交量占国际市场份额明显提升,盘后跳空幅度明显收窄,国际联动更加紧密,价格影响力显著增强。当年,白银合约成交量因跃居全球首位,被期货、期权世界杂志(FOW)评为“2012—2013年度亚洲最佳合约。”2013年12月20日,铜、铝、铅、锌4个有色金属品种连续交易上线,有色金属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后续新品种上市时,便直接加入了连续交易品种行列。

在经济全球化、商品金融化、资产证券化、交易网络化的背景下,连续交易是期货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推出连续交易制度,顺应了实体企业对期货品种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价格的连续性和影响力,有助于深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也符合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将推动期货市场在更高层次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E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国际成熟期货市场,一般都经历了从现货市场到商品期货市场再到金融期货市场的探索发展演化过程。市场的发展进度和现货市场、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协调。其中,期货是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相应程度时候自然产生的,而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则利用了后发优势。

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实体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尚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就开始探索和建立了期货市场,这意味着“国内市场体系发展过程有一个跳空脱节”。“以农产品期货为例,我们在发展期货品种时候,广大农村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一家一户、比较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杨迈军向期货日报记者举例说。

实际上,近年来各种现货、中远期平台如雨后春笋,也是现货市场本身发展有所需要的表现,但此类平台良莠不齐,频繁出现的风险事件对证监会监管的期货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杨迈军看来,规范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很有必要,互联网技术和中远期合约等形式在现货大宗市场中的运用有其合理性。

“现在,国家也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制法规建设,做好边界限定——什么样的交易能做,什么样的交易不能做。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各地方政府、相关部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管理,促进大宗现货市场的规范稳定发展,减少可能出现的欺诈和功能扭曲。”杨迈军说。

此外,他认为,国内期货交易所也应该在商品期货发展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向下延伸建立、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提供相关服务,引导和促进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他说:“交易所在证监会的集中统一监管下,有良好的市场公信力,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具备健全规范的交易和监管制度,有能力来促进和提高现货市场的规范性。”

杨迈军及其他老一辈“上期人”对于深化期现结合、促进现货市场规范发展的梦想终于在2018年5月28日落地——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这个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标准仓单开户、交易、结算、交收与风险管理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实现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互通,期货市场扎根现货、服务实体的路将越走越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