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6月LPR为何“按兵不动”?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金融时报

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两个品种LPR均与上月水平持平。

“6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保持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多重因素下LPR延续持平

6月17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50%不变。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6月MLF利率维持不变,这意味着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LPR=MLF利率+加点,MLF利率作为LPR的锚定利率,其变动会对LPR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在内外部双重约束下,使得本月LPR报价变动的概率大幅降低。

实际上,多重市场因素下LPR持平也符合市场预期。

“净息差方面,主要受贷款利率较快下行影响,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4%,较上季度大幅下行0.15个百分点,跌破1.6%关口。”王青分析称,这意味着尽管近期银行各类资金成本下降,但从稳息差角度考虑,报价行缺乏下调报价加点的动力。

温彬也持相似判断。他提到,4月以来,叫停“手工补息”对改善银行负债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预计需要到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效果才会显现得更明显。而此期间,贷款利率仍在下行,尤其是5月17日稳地产一揽子政策集中出台,取消房贷利率下限、降低首付比例与公积金贷款利率,各地相应跟进,使得新发生按揭贷款利率降幅明显加大,商业银行零售端价格进一步下行,并将带动息差延续承压态势。

此外,在当前部分贷款利率已经较低的背景下,LPR维持不变也旨在防空转、提效率。“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温彬从资金效率的角度解释,2月LPR大幅下降后,近期延续“按兵不动”,也可缓解贷款利率过快下行而引致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提升资金运行效率。

LPR报价本身

并不必然需要挂钩MLF利率

当然,尽管不少专家把MLF利率不变视为LPR本月不动的原因之一,但业内人士也提醒,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MLF利率。

LPR是金融机构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理论上,金融机构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并基于一定公式形成LPR报价。可见,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银行自身的LPR报价并不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最优惠客户贷款利率,这在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推动LIBOR改革前也存在类似问题。

“在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到‘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以及‘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表述,也明确提示市场,未来宜进一步淡化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关系。”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实际上,从历史上看,MLF利率与LPR调整步调并非完全一致。2021年12月,MLF利率没动,1年期LPR利率下行5个基点;2022年8月,MLF利率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则下行15个基点;此外,2024年2月,也出现了MLF利率并未调整但5年期以上LPR下降25个基点的情况。

观察LPR是否会调整,更重要的还是看市场实际情况。温彬认为,尽管当前在稳息差、防风险、稳汇率,以及提升资金效率和保持利率在合意水平等考量下,政策利率持稳,LPR并未变化;但4月以来,银行端通过叫停“手工补息”、停止发售智能通知存款,以及各地中小银行跟进补降存款利率等,推动负债成本有所下行,减轻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偏高和存款定期化带来的负债端压力。同时,为降低融资成本、维持银行净息差稳定,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调,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下一步LPR报价。

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未来改革方向应努力生成一个借贷双方都觉得公平的报价,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参考。也有研究提出,可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将类似SOFR等市场基准利率作为浮动贷款的利率定价基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