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美欧日澳都想找印度来替代中国地位 这事真的能行得通?

财经自媒体

关注

原标题:美欧日澳都想找印度来替代中国地位,这事真的能行得通?

来源:A视野

群殴?其实,是找新的奴隶!

近期,消息面其实是相当丰富了,真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先是印日澳要组建什么“供应链联盟”,然后,土澳瞬间翻脸搞事。

紧接着,欧洲宣布暂停内部讨论与中国的投资协议;反手,立马联系印度,要谈一谈2013年搁置至今的自由贸易协议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印度又去边境推进基础设施,也不关心内部挂了多少人。

所有的这些骚操作都指向一点:

要让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中低端制造业中心,从而彻底摆脱对华依赖。

换句话说,现在没法跟你中国直接切割,因为犹如钝刀割肉,实在太痛了。

那么,索性再培养一个全新的中国,培养一个出口导向的基地,让这个新的基地的人玩卖儿卖女低人权补贴西方消费者的经济殖民地模式。

有意思的是,印度很吃这一套,觉得自己人口红利巨大,可以完全取代中国,甚至复制中国过此前20年的牛逼发展是不在话下的。

我们甚至可以将此视为,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确实是吸引人的。

毕竟,现在中国老龄化、少子化非常严重,再想吸食中国人口红利,也搞不到多少利润了。

反之,再培养一个,让当地想尽办法压低一切内部的资源价格,然后,廉价商品疯狂卖给发达国家,这可是绝壁好生意啊。

既可以压低发达国家越来越明显的通胀趋势,又可以一鱼多吃享受更多的企业利润。

在全球技术革命红利日渐稀薄的时代背景下,如果真的成功,那绝对是堪比一轮技术革命的超级周期。

最关键,这还可以对中国的经济产生釜底抽薪的巨大遏制价值。

然而,这真的行得通吗?

—————————————

看过A森的书《Crisis Insider》的老铁都知道,其中有一章的题目是“众生畏普赛,菩萨畏因果”,有书的老铁还可以再复习一下。

这里面,A森特别提示,一个国家要发展,不能只看人口、技术等单一维度,而是要10多个重大维度综合起来看。

需要指出的是,后进国家要玩出口导向,一定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来调配全国的资源。

因为,既然是后进国家,要想通过出口导向来玩赶超式发展模式,就需要将又破又穷的全国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一起,猛攻最最前沿的产业。

其代价是非常惨烈的,甚至是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土地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汇率不断贬值,内部通胀剧烈爬升,存款利息全面压制,自然资源随意破坏,农业产品拼命压低……

然后,还需要这个中央是可以做到对全民执行强制义务教育,培训出极为有纪律、扛得住巨大压力的劳动力队伍。

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可以实施出口导向战略。

不仅如此,还要财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基层抽取大量储蓄,疯狂投资基础设施,确保本国的出口产品可以第一时间高效出口。

其它不说,就上面这些要求,全球有几个国家可以实现?!

如果不是生存环境极度恶劣,这近乎是反人性的,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可以扛得住的。

就像南美曾经都是军政府,都努力统筹全国资源发展经济,最后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功的。

原因就是无法组建如此强大的中央动员能力,也就只能靠对内发福利、对外卖资源和借钱来混日子了。

至于印度嘛…….

一个邦就像一个国家,其中央联邦的动员能力极差,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世袭制大佬,都需要安抚和摆平。

光这点,就足够中央政府喝一壶的了,更遑论全国范围内施压?

再说了,大量的基层劳动力其实是人身依附于地方大佬的。你搞出口导向,全听中央的了,谁来听地方大佬的?你这不是要抢班夺权吗?

印度的地方力量之大,是从建国起就开始的,这点A森的音频课程《全球视野看中国》说的非常清楚了。

因此,再给印度100年,其内部的离心力都无力将其组成统一的中央型大国,又如何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呢?

更麻烦的是,建国时期的精神领袖甘地,特别喜欢鼓吹农村生活。

这就导致,后面所有的印度总统都很难把人从农村逼出来去城市里打工。

而且农村还要求城市给予补贴,这恰恰是与出口导向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是完全相悖的。

———————————

某种程度上,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国家的强行组合。

所以,它需要不断对华强硬,来实现对内凝聚意志。

可即使如此,其依旧无力改变国内基本面生态。

70年代,印度曾经大力发展钢铁,而且也是国企模式。最后的结果是,血亏,越补贴越亏,越亏越补贴。

核心就在于,印度内部压力巨大,不给福利,马上就搞事。

而原本这样的国家最好的方式是中央集中,可是,英国又搞了一个选举制度的传统。

这就使得印度从地方到中央,全部都是各种势力的分庭抗礼,也就无力出现一个强大而有力的中央可以调动资源去干预产业了。

这点来说,印度正好和俄罗斯完全相反。所以,印度疫情控制不好,非常正常,是制度性的必然。

那么,所有这些发达国家选择印度来取代中国,到底图什么?

除了明面上的人口红利,其实它们也知道印度是扶不起来的。

只不过,现在全球产业链战争格局下,情势极为复杂。

中国牢牢的占据着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大国的核心位置,也就把握了全球通胀的阀门。

可是,中国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下,一方面发达国家也不可能继续获得大量好处,另一方面中国也想升级为中高端制造业强国。

这就近乎是直接踩了所有发达国家的脚了,是抢夺所有发达国家的饭碗。

因此,必须以此为筹码,与中国进行对攻,逼中国接受各种条件。

至于中国内部是否发的出工资、是否能按时发放养老金,没有人关心。

可这种玩法的代价是,两败俱伤

发达国家因为中低端产品供应不足,未来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通胀;而中国如果不能找到大量途径售卖自己的产品,实业也会非常萧条,因为订单不足。

即,全球产业链的格局会极为错综复杂。

中国会遭遇内需不足背景下的,长期人为加杠杆刺激需求;外围市场则会遇到严重的滞胀,却无力解决供给不足的窘境。

至于印度,根本不可能取代中国,光中国疯狂投资20年的基础设施红利就碾压印度,是让其它国家的进口不能摆脱的依赖。

然而,问题是:目前类似的格局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循环模式。

中国与发达国家相互斗狠,各不退让,也都没有太多余地退让。最终,一定是在一场严重的危机中找到新的均衡方式。

也因此,我们将在不久将来看到的不是妥协,而是螺旋式的相互打斗,直至全球经济危机主升浪爆发后,中国才可能会在全球进行经济战略性的扩张。

和平是打出来的,产业链的分工是竞争博弈出来的。

只不过,这个博弈的过程代价是天量的,而且,一定是广大的中产和DS一起承担的。

毕竟,不能让大家光看戏,戏票还是要买的。

所以,实业会越来越难过,物价会不断飙升,核心资产价格才算是刚刚启动罢了。

至于就业和养老金,稳一年算一年,普罗大众也就不要做什么长久依赖了。

既然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殊死搏斗,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而这里的“代价”,还会有谁呢???摸摸口袋,照照镜子,看看账户,撸撸房本,还没有B数吗?

—————————————

就近期个人操作上,我的思路是:

一、大A

PPI快速上行期间,继续持有行业景气的板块。

继续持有家电、芯片、面板、券商、军工、碳中和、5G核心资产、机械。

总结自己近期持仓思路变化:

海外疫情飙升,引发外资快速流入;

继续看多后市,大A本轮行情没有结束,继续研判大A是“M型”走势。

看好“红五月”大反攻;

美国大非农数据惨淡,美联储只能继续放水;

周五午后的下跌,更多是对外围负面消息的消化,和对内部上方套牢盘的再一次洗筹。

二、楼市

目前热门城市基本上大多进入了疯牛的尾部,有垃圾房的可以趁机尽快出清;

热门城市已经进入初熊行情前半程,避让风险,开始为下半年加仓做前期准备;

更大规模和力度的调控正在路上不断到来。

三、贵金属

贵金属作为长期战略资产,继续持有去年3月抄底建立的白银仓位,坚持中长期布局策略;

如同此前预测的那样,5月份金价果然启动了拉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