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夏至“回头”

期货日报

关注

   夏,大也;至,极也。夏至,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据载,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周代,人们就通过测日影定节气,将日影最长和最短的两天,分别定为夏至和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这两个节气也最能体现出远古时期的科学观。比如,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地方。

   俗话说,日长长不过夏至,日短短不过冬至。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而夜晚最短。当时间的车轮碾过夏至,再向前驶去,白昼的时间会慢慢缩减,到冬至日短至极点,而人们大多于白昼忙碌,白天的时间短了,感觉就像走了回头路,故云“回头”。

   夏至时节,“回头”的不只有时间,还有风雨。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为我们留下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句里呈现的正是夏日下阵雨的即视感——相邻的两座山或两条路,东边下着雨,西边却是艳阳天,仿佛来自东边的雨下着下着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受欢迎,就自觉停住了脚步,待其回头时,天际处常能看到一条七色彩虹,一如其羞赧的表情。

   当然,夏至“回头”的也不只有风雨,还有人。民谚有云:春困秋乏夏打盹。夏至的风一吹,仿佛瞌睡虫在脸上爬过,整个人立时就变得无精打采,常常走两步路忽然就不想走了。同时疲乏的还有人的体重,因为天气的关系,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常感食欲不振,对吃的东西提不起兴趣,俗称“苦夏”。口中吃的食物少了,体重自然就“回头”了。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这特色保存久了便成了习俗。据《礼记》等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便已开始选择在夏至进行祭祀,以祈求平安,远离疫疠和饥荒。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夏至也承载着古人的许多美好愿望。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美食,北方的习俗是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且以凉面条为主。南方则有不少水果于这时成熟,桃、梨、龙眼、荔枝、西瓜,而在我的家乡慈溪,杨梅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端午节一到,你就可以拎着篮子去山上采摘杨梅尝鲜了,但真正好吃要到夏至前后,漫山遍野闪红烁紫,都是熟透了的杨梅,叫人垂涎欲滴。

   杨梅好吃,胜过闽广荔枝、西凉葡萄,这是宋代学者苏轼说的。人们对于杨梅的喜爱,千百年来从未变过。每当杨梅成熟时,我们那个平日里人影稀疏的小村庄,顷刻间就会汇聚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宾朋。这些人都是奔着杨梅而来的,虽然路上堵得慌,却从不轻言回头,足见杨梅的魅力之大。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细想来,夏至这个节气当真是怪有意思的,该看书的不看书,一颗心都叫屋外的鸣蝉偷了去,而不识字的狸花猫却躲在茶几下偷偷地翻起了书。两相比较,人真应该觉得惭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夏至离期末考不远,平日里惯于耍乐的中学生、小学生们到此时都该收收心了,不然难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些在外求学的大学生考完试,也要准备放暑假了,而夏至的作用似乎是为了提醒这些人:放假了,买张车票回家看看,不要在外逗留太久。虽然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牵强,但夏至给人的感觉正是如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