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通铝峰会:供给侧改革仍会对2018年大宗商品产生影响

上海有色网

关注
期货K线图

期货K线图

嘉宾访谈: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宏观背景及未来走势

嘉宾: Bloomberg全球金属与矿业主管朱轶

VIANT commodities执行董事Julie Zhu

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

CICC研究部副总经理董宇博

主持人/朱轶: 我们觉得供给侧改革仍会对2018年的大宗商品产生影响,只是力度会减弱。

大型企业将从供给侧改革中获益,整体负债缩小,利润在上升,行业集中度和定价权在提升。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矿端供应在未来3年可能短缺。

需求在减速:靠PPP项目提升需求不够。房地产需求放缓无从替代,消费增长开启新常态。

刚果矿业法:钴、铜矿成本将增加,支撑价格。

SMM:供给侧改革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未来是否会减弱或逆转?

景川 : 供给侧改革自从2016年开始已经深入人心,市场上对于供给侧的反映也已比较充足,未来会继续影响大宗商品。2018年政府工作目标中,供给侧改革仍居首位,但未像2017年那样依次罗列“三去一降一补”,而是着重突出了补短板和降成本亮点。其中,“发展长大新动能”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对应补短板;“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对应去产能;“深化放管服”、“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应降成本。

从具体指标看,今年的目标是钢铁压减产能3000万吨左右(去年是5000万吨),煤炭退出产能1.5亿吨左右(去年是1.5亿吨以上),力度均不及17年。

综上,我们觉得供给侧改革仍会对2018年的大宗商品产生影响,只是力度会减弱。

董宇博:近两年的供给侧改革成果显著:提升企业的盈利和ROE、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降低负债率、妥善安置冗员、提升行业产能利用率及行业集中度。从未来看,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进度仍在进行中,2018年仍有超过1.5亿吨煤炭去产能目标,电解铝去产能需求仍存。中央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决心较强,各地政府也都公布了去产能计划,预计未来政策持续性并不会减弱。另一方面,目前产能过剩已经基本被控制,供给侧的产能置换。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利润的良性恢复会成为常态。

朱轶:大型企业将从供给侧改革中获益,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矿端供应在未来3年可能短缺。

SMM: 大宗商品出口量及美欧制造业需求如何?

景川:从最新的2月份外贸数据来看,2月出口增速大幅提升至44.5%,考虑春节因素,把1、2月份结合起来看,1-2月累计出口增速为24.4%,其中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速维持高增。显示出外需仍然比较旺盛。 欧美制造业景气指数继续维持高水平状态,其中美国2月的制造业指数(ISM)上升至60.8,欧元区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8.6。考虑到美国将在未来十年1.5万亿基建投资计划,欧美的制造业投资需求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向好的局面。

SMM: 新能源金属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以及美国进口税调整之后,对几个大宗商品金属的影响?

景川:美国进口税调整后,对钢铁和铝的直接影响不大。当前我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钢材和铝比重较低。2017年,中国出口钢材总量7500多万吨,出口美国的仅118万吨左右,占比不到1.6%。并且这个数量占美国进口比例3%左右,不到韩国对美国钢材出口的1/3。美国目前钢材前五大进口来源地是加拿大、巴西、欧盟、韩国和墨西哥。

铝产品方面,2017年中国对美铝材出口占总出口量的14%,占比高于钢材出口。但美国进口关税的决定对于中国实质影响不大,是因为本次针对铝制品增加10%关税,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铝材中,占比高达95.7%的产品为铝板带、铝箔,这两种产品目前遭受的“双反”税率在50%~170%,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双反”税率均超过100%。因此,再增加10%的进口关税对于中国铝材出口美国总量的影响相对有限。

Julie Zhu: 铝产业状况: 2017年中国铝产量3632万吨,同比增长14.4%, 占全球产量约58%2017供给侧改革减产产能358万吨, 目前国内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美国关税影响: 1) 升贴水影响: a. 美国国内铝升水上升约20%;b. 欧洲鹿特丹升水下降;c. MJP 升水短期受到提振,但从中长期看升水有可能下降。

2) 产业影响:a. 俄铝出口情况对原铝市场影响较大;b. 中国产能过剩和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铝价可能比较长时间处于外强内弱的格局;c. 美国的汽车和航空行业相关最大,成本上升,利润率会降低。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企业开始在亚洲寻找新的消费渠道。

未来一段时间铝价将外强内弱,不利于出口。

贸易大战没有赢家,美国铝、钢行业下游生产企业成本将增加,利润空间将减弱。此外,很可能重蹈1930年贸易大战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

SMM:未来基建、制造行业对工业品的需求将怎样变化?

景川:基建:最近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目标中提到赤字率将由以往的3%下降到2.7%,这将会对基建投资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反映在盘面上,3月份以来的黑色板块大幅下跌也是受此因素影响。在今年总体去杠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举债将受到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再加上积极财政力度的减弱,也会制约基建投资的扩张。

制造业:1-2月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为4.3%,较2017年12月回落,也低于2017年增速。虽然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显著改善,但2017年四季度以来,由于金融监管加强,导致企业表外融资大幅萎缩,而企业表内融资并未明显增加,预计2018年企业融资增速将出现下滑趋势,意味着未来不存在设备投资周期的启动,而只有设备更新。

综上,基建和制造业的下滑将会对工业品产生不利影响。

朱轶:房地产需求放缓无从替代,消费增长开启新常态。

SMM:未来铝价走势如何?

董宇博:预计今年电解铝平均成本14000-14500元/吨左右,甚至个别时间超过15000元/吨。全年铝价仍受成本支撑。

今年铝价不至于特别悲观,今年铝供应与需求增量相匹配,供需相对平衡,行业处于微利状态。

SMM: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中国自主定价的商品与全球定价的商品特征?

景川:目前,我们看到全球主要经济体还是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下;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处于经济复苏期,中国及其它新兴经济体处于经济承压期;同时在货币政策上也有差异,美国已经进入紧缩周期,中国实际上目前也杂进行一定程度的货币收紧,只有欧元区和日本目前仍在QE,但明后年陆续退出转向紧缩的预期较高。

从美欧日经济向好而国内经济承压的角度看,需求端上全球定价的商品表现要好于自主定价的商品;从货币政策角度看,由于欧元区和日本预期退出QE并加息,因此欧元及日元资产仍将受到资本追逐,导致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承压,加上国内目前的偏紧政策,使得RMB受到升值动力推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经济周期所带来的RMB贬值压力,预计RMB对美元未来仍将保持大致稳定。所以,从经济运行角度看,自主定价与全球定价的商品强弱体现在内外部的需求差异,全球定价的商品受到的提振更加明显。但在供应端上,考虑到国内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影响,自主定价商品受到的供应端利多将很大程度上抵消甚至超过需求端的不利因素。因此自主定价商品与全球定价商品,最终仍要看供需上的强弱变化谁更能成为主导。

SMM: 大宗商品未来3-5年的需求会怎样变化?库存周期将如何变化?

景川:未来三到五年,首先国内经济已经出现边际走弱迹象,而国外经济仍在回升,所以接下来与国外经济密切相关的有色和原油可能会继续上涨表现仍将不错。过去历史上大宗商品的轮动顺序是先工业品比如黑色、有色,再是原油,最后是贵金属。如果国外经济仍能维持不错的表现的话,那么有色和原油会相对国内的黑色表现要好。此外,随着整体经济步入中后期,通胀预期的回升会带动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如果从更远的周期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大宗商品的影响,毕竟整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体量还是非常大的。

库存周期:在国内方面我们观察到,一方面PMI中的新订单指数从2017年9月的54.8高位下滑到2月的51.00,而同期产成本库存指数从44.2的低位回升到当前的46.7位置,原材料库存指数则变动不大,意味着目前企业已经进入被动补库存的阶段,库存周期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已经步入尾声。接下去在需求下滑的情况下,或将经历被动去库存阶段。从欧美国家的制造业情况来看,耐用品的出货量和存货量都随着经济的不断走好而继续走高,显示企业继续处在一个主动补库存的阶段。

SMM: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为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哪些机会?

Julie Zhu:新能源对铜和镍影响较大,铜:1 总的电动汽车需求量从今年的300万量增至2027年2,700万辆; 2 电动车铜需求量,电动汽车领域的铜需求或占到全球铜需求的6%左右,今年这一比例不足1%; 3 充电桩铜需求:2020年我国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故2018年新能源对铜需求量6.6万吨,占比近从不足1%逐步提高,或能在2027达到预测的6%。

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需要大量硫酸镍,硫酸镍的含量决定了容量。新能源车更多的试用三元电池,三元电池中使用镍的比例增多。不锈钢的需求持续旺盛,菲律宾环保压力持续,供给下降。印尼出口配额不足以弥补菲律宾减少量,印尼当地不锈钢厂增大对当地镍铁的消化,进入国内镍铁减少。新能源车用镍需求换算,2017年:带动镍消费量1万吨;2020年,带动镍消费量4.2万吨;2025年中国电池用镍量预计14万吨,占镍整体消费量比例将提高至10%左右。镍的价格表现优于预期,镍的库存下降也侧面印证了供需的不平衡,未来镍的价格仍将在支撑中期待新的突破。

景川:新能源主题分为电力领域与汽车领域;有色板块中的铜、镍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新能源电力领域,发电机组将会对拉动铜消费有直接贡献。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主要分为电机及充电桩领域对铜的消费提振,以及锂电池领域对镍消费的带动。

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风电的装机增量为1.7亿千瓦,加上光电所用电缆,整体预计用铜量在25万吨,大约影响到全球铜年消费的1.2%左右。在汽车电机及充电桩领域,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需铜量大约为14.9万吨,而2017年这个用量大约仅在3万吨左右,提升空间很大。充电桩方面,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充电桩总需铜量大约在5-7.5万吨。加起来用铜量大约在2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到2020年前,国内新能源领域将额外对铜产生40万吨左右的额外需求,分摊到每年大约10万吨左右,对于边际供需平衡改变需要关注。

在汽车电池领域,当前主要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磷电池为主,三元锂电池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占电池市场份额大约39%,预计到2025 年将提升至58%。其中镍钴锰酸锂电池(NCM)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并且正在往高镍化方向发展,类似NCM811系列镍使用占比接近50%。根据测算,目前全球电池领域镍应用接近5万金属吨,占总需求约3%;而国内镍电池应用约2万金属吨,应用占比2%左右,整体来说占比并不大,未来提升空间很大。2016-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在40%以上的高增速,将会给铜、镍带来持续的消费增长贡献,短期虽然由于基数较小,绝对提升量有限,但长期效应仍然值得重视。

董宇博: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71万吨,同比增长51%,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3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2017年电池产量达到36GWh,同比增长28%,其中三元占比接近50%。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不变,上游原材料锂、钴、镍、锰因其资源稀缺性都将受益,预计到2022年,锂、钴的需求增长空间在50%以上。同时,铝金属未来有望受益于汽车轻质化和高端新能源车的需求拉动,为铝材行业带来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新能源行业对大宗商品利好,矿山型企业首要受益,冶炼型企业相对收益;而下游需求相对集中于新能源行业的金属品种锂、钴受益最高。未来应关注具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公司。

未来仍看好钴、锂两个品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