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

体悟金融市场的“炼金”之路

期货日报

关注

投机交易是一个孤独的职业,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市场中起起落落、输输赢赢的结果,由此带来的心理、心态上的跌宕起伏在所难免。强大的内心世界怎么来?肯定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看多了、盈亏次数多了、交易时间长了,面对意外事件,你的心理波动就会小很多,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麻木了。在我看来,强大和麻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一墙之隔。

高晓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人生不是一个故事,人生是一个事故”。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的,事故发生的次数不会太多,相对偶然。而对一个市场交易员来说,几乎每一天都可能发生事故,甚至一天之内都有可能发生好几次。刚刚还是阳光灿烂,转瞬间就阴云密布。所以,金融投机确实是一个很刺激的工作,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很精彩的工作。

我做了20多年交易,过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你可能觉得这很没有意思,也可能觉得这很有意思。对我来说,无论有没有意思,都会这样继续下去。

回头看来,像我这样天性散漫,不太喜欢受约束的个性,其实并不适合做股票、期货投机这一行。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总有两面性,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和市场交易冲突巨大,我经历的事故就比一般人曲折,体会到的痛苦和沮丧更大一些,因此不得不对投资和人生比别人要多一些思考,也就多了一些感悟。

十多年前,我写了一本《十年一梦》,算是对自己投资人生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或者交代。又过了这么多年,难免又发生了很多故事或者说事故,我想还是得给自己一个说法,所以有了写这本书的冲动。

那本书讲故事多一些,而这本书更多的是我对投机交易的思考和总结,所以读起来不会太轻松、太有趣。

我思故我在

西方哲学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大多数哲学家认为是从本体论走向认识论的过程。本体论是古代哲学的根本课题,它要解决的是世界万物的统一性根据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把握多种多样、变化无常的现象后面起支配作用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和原理。

一般说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这个过程中的分水岭。

康德认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本身,我们的感性或理性认识能力围绕着事物展开。实际上人们如何认识事物呢?康德认为事物在进入我们的认识领域时就被我们的认识能力进行了建构,比如说时空概念就是人头脑中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在时空之中,就像我们的头脑中带了一副时空的眼镜,所以事物呈现什么样子是受我们头脑中有什么认识框架所决定的。

康德哲学对我的投资生涯影响很大。

在没有接受康德哲学以前,我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寻找到市场价格运动背后的规律,只要你找到了市场运动的规律,赚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在市场交易中赚到钱,肯定是别人发现了规律,而你没有发现。所以,你在投资市场努力的方向很明确,寻找到打开市场运动奥秘的钥匙。

2000年前后,正是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强烈启发,我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因为在康德看来,我们只能认识世界的现象,世界的本质不可知,甚至世界背后根本就没有本质。知识是主体通过理知、概念主动构建和创造的。所以,康德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

如果这个思想是合理的,那么,我原来投资思维的模式就是错误的,面对不确定性、混沌的市场,我永远不可能寻求到市场运动背后的规律,我必须自己创立一套观察市场、理解市场的理论,通过“人为市场立法”,才能给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依据。

正是在康德哲学的引导下,我才走上了构建自身投资哲学和交易体系的道路,提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市场观察和操作。

哲学确实是观察世界的角度学,角度一变,世界就变了。我对市场交易的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不可能找到百战百胜、完美的市场交易理论,必须放弃寻找“投资圣杯”的努力。二是意识到在市场中我们确实很渺小,我们就是井底之蛙,就是摸象的瞎子,我们看到的天,我们摸到的感觉就是真实的世界和市场。只能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投资标准,确定自己的能力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活动。

多则惑,少则得

既然我提出了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市场观察和操作,那么,在金融市场要投资成功,我们选择自己的投资理论就变得至关重要。

但是,市场中有各门各派的投资理论、技术,为了更好地观察市场、理解市场,提高我们交易的质量,应该怎么做才是最聪明的呢?

兼收并蓄,综合各派理论的优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思路分析、把握市场运动,似乎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市场走势,为我们的交易决策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依据。

然后,当我尝试这样一种思路理解、操作时,我立刻发现了极为尴尬的情况。面对同一个市场,面对同一个市场价格,不同的理论、技术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有的看涨,有的看跌,理论之间相互冲突矛盾,我一下子跌入了混乱的深渊,在市场交易中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

显然,此路不通。打个比方,可能我们更容易理解:比如做一道菜,每一样食材本身都很好,但当你把牛肉、羊肉、带鱼、豆腐、黄瓜等东西全部都煮在一起,绝对就不好吃了。每一样食材分开做一道菜,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实践和逻辑都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和答案,我不能试图打造全天候作战系统,只能选择一套理论、技术作为我交易的根据,“多则惑,少则得”。

但是,人性追求完美的期望是那么强大,我立刻感觉到任何理论都只能解释市场的部分运动,大多数情况它都无能为力。市场每天都在波动,而且有时候波动幅度巨大。但是,如果我想要长期投资成功,只要我的理论、模型、系统没有信号,很多时候我就什么也不能干,只能坐在电脑屏幕前无奈地看着市场行情起起落落。

还有一点也令人沮丧,即使我只选择、信奉一套理论工具,也有巨大的遗憾。我在接受它的优点的同时,必须同时承受它的缺点。想明白了这一点,我的内心也就释然了。单纯的眼睛看到的是单纯的世界,复杂的眼睛看到的是混乱的世界。与其在市场交易中像个无头苍蝇那样瞎做,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相信一套简单的理论工具,看不懂的不做,只做自己能够把握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觉得增加一个字更好,“哀莫大于心不死”。

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原来心存侥幸、不愿止损、不愿强制性风险管理的心理障碍就慢慢消解了。

所谓的交易境界,指的是投机者在洞悉了技术层面的局限性以后,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思想体系,通过构建相对合理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在交易世界放弃完美,进退有序,淡定从容的心境。所以,交易绩效的稳定,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放弃的学问。

                               (本文节选自《澄明之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