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昔日百亿基金全军“缩水”,易方达规模缩水居首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周观新金融

投资者们跟着艰难爬坑

文 | 周先先

 | 周星星

今年基金半程冠军的排名没激起太大水花,连“期中考”时点惯有的冲规模动作也小了很多。

眼下“不求排名”、“不冲规模”的行业氛围,可以说是与三年前的公募发行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回首2020至2021年的市场高点,不少“百亿级”的爆款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下简称“百亿基金”)集中诞生,而到今年期中再复盘,上一轮牛市里成立的百亿基金,规模已集体缩水。

其中,昔日百亿基金持有数量最多的“课代表”易方达,规模缩水也最大。

Part 1

百亿基金全军“缩水”

据wind数据,2020年、2021年市场高点,爆款基金集中发行和成立,两年间共成立了44只发行规模超1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总发行规模6551.09亿元。

彼时市场的热度一度造成了“千亿”现象级产品。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为例,据当时财联社报道,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发行首日认购规模高达2398.58亿元,按照150亿元募集上限计算,配售比仅为6.2537%,成为了当时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募规模最大的产品。

而成立之后,“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净值几乎没怎么在“1”上方停留就一路下滑。据Wind数据,截至7月8日,该基金近三年亏损幅度已经超过50%,全市场同类排名也处于后十分之一(1751/1973),规模已从发行时的148.49亿元缩水至不足百亿。

实际上,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只是爆款基金的缩影,经过近几年市场的洗礼,截至7月8日,据Wind数据,百亿基金总规模已缩水至845.71亿元,缩水幅度高达87%。而从单只基金来看,44只牛市高点成立的基金已全部“缩水”,规模均已不足100亿元。

其中,缩水幅度较大的工银高质量成长A、平安低碳经济A、易方达信息行业精选A等7只基金,规模已缩水至10-20亿元之间。

从收益率的角度,百亿基金表现都不太乐观。截至7月8日,44只基金近三年全部负收益,平均下跌39.63%,跑输同期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35.21%。其中,包括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在内的10只百亿基金跌幅靠前,近三年下跌超过50%。

此外,据小周不完全统计,由于成立时点问题,“在上一轮牛市(2020-2021期间)成立”且“发行规模突破百亿”的基金(近三年下跌39.63%)跌幅明显超过“历史上发行规模突破百亿”的基金(近三年下跌33.34%)

这意味着,有不少投资者在市场高位时被吸引并套牢。

据Wind数据,易方达是彼时当之无愧的“爆款王”,2020、2021两年间,易方达发行了8只规模超过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1256.58亿元,而今8只加起来仅剩414.61亿,昔日基数大,而百亿基金总体规模缩水也最大。

此外,汇添富、广发基金也分别发行了7只和6只百亿基金。如今,上述基金公司发行的百亿基金总规模均已缩水了七、八成。

Part 2

艰难爬坑中的百亿基金

无论三、四年前对百亿基金的期望如何,当下,多数基民的期待是“回本”。

根据上涨回本幅度计算公式 :1/(1-亏损率)-1,当基金亏损10%时,上涨回本幅度是:1/(1-10%)-1=11.11%,即亏损10%,需要上涨12%才能回本。以此类推,

  • 亏损20%,回本需要上涨25%;

  • 亏损30%,回本需要上涨42.85%;

  • 亏损40%,回本需要上涨66.67%;

  • 亏损50%,回本需要上涨100%;

如果考虑补仓因素,降低单位份额成本,则回本根据补仓数量需要上涨的幅度要小一些。但对于44只平均下跌39.63%的百亿基金而言,回本之路依然面临艰难爬坑。

实际上,上一轮牛市高位发行的产品离不开消费、医药和新能源,如今这些百亿基金投资策略有没有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季报,或因投资惯性,或是规模效应或能力所限,大部分百亿基金依然延续了以往策略,因而净值并无多大起色。

以上文所述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为例,基金经理冯波2021年一季度重仓腾讯控股,此时是腾讯股价的历史最高点,2021年二季度冯波对腾讯翻倍加仓,随后腾讯股价由最高点698元跌至2022年四季度的185元附近。此外,冯波将白酒视为避险板块,自2022年二季度开始加仓食品饮料板块,将权重提升至30%以上并一直维持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百亿基金整体业绩拉胯,但有小部分产品已经开始逐渐走出深坑。这些基金或是把握节奏、灵活调仓,如富国成长策略等,该基金长期权益类仓位占基金净值的比重在80%以上,虽然近三年收益率为29.59%,但今年以来已经开始盈利12.19%;或是股债双修、分散投资,如“广发稳健优选”、“南方兴润价值”等。不同的策略让这些基金成为了百亿坑中的一股“清流”。

总体复盘而言,昔日的百亿爆款行至今日,表现亮眼的产品并不多,绝大多数仍在艰难爬坑,投资者想要“回本”的心情显然比想“盈利”更急切。

从过往经验看,每到市场低点,上一轮牛市成立的百亿基金市场处境总显“尴尬”。百亿基金的批量出现,总象征着投资者跑步进场,同时也大概率意味着套牢。比如,2007年成立的巨无霸在2010年饱受批判,2013年成立爆款在2016年饱受诟病。

市场总是复杂的,历史却又总是相似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择时似乎总是个艰难又违反人性的任务。

—THE END—

☻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