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2023年下半年基金投资策略:底部待飞扬,静候新契机

市场资讯

关注

2023 年下半年基金投资策略:底部待飞扬,静候新契机

主要观点: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向好,中短期看,海外经济、政治环境并不 乐观,通胀、地缘冲突、美国加息等因素可能会继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扰动全球资本流动。在海外需求疲软,而内需尚未补足外需缺口的情况下, 市场信心很难得到快速修复,不过引发悲观情绪的利空因素已在市场中得 到充分反应,积极信号正在酝酿。

下半年基金配置上,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演绎与机会:

1. 美国经济数据向好,通胀释缓但仍处高位

2. 国内多项指标已位于底部区间,积极政策正推动市场预期改善

3. 直接受益于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和战略发展的相关板块有望迎来更多机会

配置方向:

大类资产选择上,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国内经济企稳,市 场有望走出底部周期,下半年,权益资产有望获益最大,权益>债券>商品。

权益基金 1)类型上,权益市场信心仍有待改善,震荡难以避免,因 此适合选择兼顾大类资产择时和个股选择能力的灵活配置类基金。2)主题上,从结构性机会来看,短线可关注有望迎来政策改善或政策利好的行业,如地产产业链、公用事业等;中期重点关注在经济恢复中有望最先得 以修复或增长最值得期待的行业,如消费、医药等;长期来看,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相关板块的长期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具体包括高端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主题。

固收基金:1)、品种上:短期内,正处于稳增长政策窗口期,若经济 恢复斜率放缓,稳增长和防系统性风险政策有望加大,市场对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的担忧可能减弱,叠加 6 月降息后债券收益率出现全面下行,为信 用债市场提供支撑,投资者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可适度采用信用 下沉的策略,风险承受较高的投资者也可适当配置可转债及“固收+”品 种。但长期,金融债产品在收益和风险上仍有较高性价比。2)、期限上: 短期内,债券市场走牛下,利率仍处于低位震荡阶段,上行空间有限。建 议拉长久期,配置上以中长久期债券基金为主。

QDII 基金:1)、权益 QDII,从配置区域看,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 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美股上行势头有望在下半年延续,建议保 持乐观的配置比例。不过,近期美股的上涨更多反映了经济软着陆的预期, 经济衰退预期仍存,且近期表现较好的多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局 部上涨是否能演绎到普涨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警惕回调盘整。2)、商品 QDII黄金产品更具备配置价值,短期来看,美联储释放的鹰派信号, 使国际黄金价格受到压制,但长期看,在全球衰退风险加大、美联储加息 渐近尾声、区域冲突不断的大环境下,各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黄金产品更具备配置价值。原油 QDII,受全球经济走弱、高价格基数和地缘政治冲 突影响,原油价格上涨面临压力,配置原油 QDII 时要保持警惕。 

一、2023 年上半年市场回顾:

今年以来(截至 2023/6/26),债券资产表现稳定,其中信用债依然保 持较高风险收益交换率;大部分高风险资产仍有正收益,其中,标普 500 表现最好,复合月收益率为 2.0%。六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宣布暂 停加息,加息周期大概率见顶,海外市场风险偏好修复,海外权益资产表 现较优;黄金受美联储释放偏鹰信号影响跌幅明显。

6 月份,国内权益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分行业看,截至统计日,家 用电器、汽车、通信等板块表现较优。

分主题看,光模块、汽车、白色家电等概念主题表现明显好于医药、 半导体等概念。

二、2023 下半年市场展望: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向好,中短期看,海外经济、政治环境并不 乐观,通胀、地缘冲突、美国加息等因素可能会继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扰动全球资本流动。在海外需求疲软,而内需尚未补足外需缺口的情况下, 市场信心很难得到快速修复,不过引发悲观情绪的利空因素已在市场中得 到充分反应,积极信号正在酝酿。

下半年基金配置上,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演绎与机会:

1、美国经济数据向好,通胀释缓但仍处高位 海外经济数据显示,美国 6 月 Markit 制造业 PMI 初值仅为 46.3,创 下近五个月新低,制造业萎缩程度加深。不过,Markit 服务业 PMI 初值为 54.1,增长有所放缓,不过依然处于荣枯线上方。失业率小幅上行至 3.7%, 就业市场表现仍强劲。近期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了一季度 GDP 的第三次修 正,修正后的 GDP 增长为 2%,超出市场预期,经济依旧强劲。 通胀数据方面,美国 5 月核心 CPI 同比录得 5.3%,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释放偏鹰信号,表示此次暂停加息不应被视 作“跳过”,而是在利率接近终点时适当放慢加息步伐。同样,点阵图显 示美联储官员将 2023 年底的联邦基准利率预期从 5.1%上调至 5.6%。因此 年内降息概率下降。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出一定韧性,但也加强了美联储加息的动力, 这将提高海外资金市场的融资成本,导致海外企业扩张意愿下降,降低全 球消费动力,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会增加海外风险资产的波动。

2、国内多项指标已位于底部区间,积极政策正推动市场预期改善 年初股票市场走势整体向上,源于疫情快速过峰后,投资者对国内经 济复苏的预期进一步增强。但 3 月以后,经济虽延续复苏态势,却呈现出复苏不均、基础不牢固的情况,并且房地产、消费、出口、就业等数据没 有想象中的乐观,叠加政策刺激力度偏弱,上半年 A 股整体走势较为震荡。

不过,经历了上半年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带来的阶段性调整后,多重 指标显示国内市场正进入底部区间,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2.1 政策利好将不断加码。6 月降息政策率先落地,短期内,降息可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融资需求;同时此次利率下调也释放出 稳增长的信号,进一步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振市场信心。当前尚处 于政策的窗口期,在经济预期趋弱,股市、汇市不断走低,各方面信心急 需提振的背景下。6 月国常会提出“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 策措施”。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协调发力,推动经济进一步 复苏,

2.2 库存底已现,经济有望好转。从库存周期来看,PPI(工业生产者 出厂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库存周期,对于库存周期有一定的 指示性,可以作为领先指标。PPI 同比为过去十二个月环比之和,由于去 年 7 月环比基数较低,预计 PPI 大概率在三季度触底回升。截至 5 月底, 我国产成品存货同比为 3.2%,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库存周期的底部在产成 品存货同比 0%左右,预计库存同比将在三季度触及 0%。

2.3 储蓄存款阶段性触顶回落,居民信贷有所回升。受疫情影响,居民投资和消费意愿低迷,2020 年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速保持高位运 行,2023 年进一步提速,近期增速放缓。居民新增信贷方面,4 月居民中 长期贷款减少 1156 亿元,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5 月居民信贷回升,反映 了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有所改善。

2.4 权益资产性价比大幅提高。从股票市场历史周期来看,每 7-8 年 出现一次指数高点到高点的循环周期,每三年出现指数高点至低点或低点 至高点的短周期。最近三年,虽有结构型行情,但经过近一年半的调整, 指数再次回落至较低位置,而目前距离上一轮指数高点又过了 8 年左右的 时间,当前市场情绪低迷,投资,消费增速边际放缓,市场利空因素已经 基本反应在市场波动中,市场估值水平处于低位,大盘转势的条件基本具备。

当前权益资产的长期性价比(股债收益比)处在历史高位,已接近 2022 年 10 月水平,显示目前 A 股已位于市场底部附近位置。从 A 股主要指数 的估值来看,当前估值水平已经整体回落至历史较低位置,创业板指估值 甚至回落至 5 分位以下,整体估值大幅回落下,使得 A 股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2.5 市场成交量触底,新发基金筑底。从交易指标看,自 2020 年以后, 我国权益市场存量资金大幅增长,日交易量长期保持在万亿以上。受悲观 情绪影响,市场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已接近 2022 年 4 月和 2022 年 10 月市场底部附近水平,未来,随着理财收益率的下降,资金寻找高收益的 需求会持续提升,权益市场成交量进一步收缩的可能性非常低。

从基金发行看,3 月基金发行的平均份额只有 5.17 亿份,基金发行市 场较为“惨淡”,虽然近期发行平均份额市场有所回升,但截至 6 月 26 日, 今年 6 月基金发行份额仅有 306.98 亿份,处于历史低位。从历史数据来 看,仅有 2017 年 1 月及 2018 年 7 月基金发行的平均份额低于 5 亿份,此 后上证指数均有所反弹,可以看到,新发基金“遇冷”时,反而是较为适 合的布局时点。

3、直接受益于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和战略发展的相关板块有望迎来更多 机会 当前市场各项指标已接近底部区间,回顾权益市场近 5 年底部反转行 情,发现市场从底部修复时,创业板指、中证 500 等指数往往表现更好。

另外,从底部反转前 3 个月的申万一级行业收益率来看,前期跌幅越 大的行业,具有更大的弹性。

未来中国经济主要驱动力来自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消费共同驱 动。当前中国新旧经济动能转换,一些行业面临新变化。我们认为,当下 引发悲观预期的利空因素已在市场波动中基本反应,积极信号正在酝酿, 以下行业或将迎来机会:

短期积极关注有望迎来进政策利好的行业,这些行业有望在新的利好 政策支撑下迎来阶段性机会,如市场期待较高的地产产业链、公用事业等板块;中期重点关注在经济恢复中有望最先得以修复或增长最值得期待的 行业,如假期出行消费旺季,消费意愿回升的消费行业和受疫情影响明显, 医疗需求复苏及集采因素基本得以消化的医药生物行业;长期来看,符合 国家战略发展的相关板块的长期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如国内外需求两旺, 在国家激励下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的新能源版块以及在产业升级和美国对中 国半导体行业制裁的大背景下,国产化率加速提升,需求或将不断扩张的半导体行业。

三、下半年大类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理性长期投资者的必备武器,多元化配置在任何时候也不 过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平衡的多元配置结构应对多变的未来不失 为上策。短期内,国际地缘关系、通胀、加息节奏、宏观政策力度仍是影 响市场情绪的关键。 在确保风险水平可充分承担的前提下,建议投资者偏向乐观预期,以 布局中长期未来的方式,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投资布局,并通过对市场基 本面的变化的把握,寻找施展长期资产配置的时机。

1、权益基金:聚焦消费、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确定性机会 当前市场总体信心仍然不足,市场有望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建议继 续坚定长期投资的战略方针。短期战术上,可关注消费、新能源及半导体 等确定性更高的细分领域的机会。 配置建议:

1)、基金类型上,权益市场信心仍有待改善,震荡或难以避免;建议 更多关注配置相对均衡,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的灵活配置类基金。

2)、主题上,从结构性机会来看,短线可关注有望迎来政策改善或政 策利好的行业,如地产产业链、公用事业等;中期重点关注在经济恢复中 有望最先得以修复或增长最值得期待的行业,如消费、医药等;长期来看, 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相关板块的长期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具体包括高端 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主题。

2、固定收益基金:稳增长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仍需观察政策落地情况 今年上半年,债市在经过了短暂的调整后,利率见顶回落,开启了下 行行情。由于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并且政策从出台到政策效果显现 的传导存在时滞,预计经济企稳还需一些时间,对债市形成一定利好。但 国常会提出“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稳增长政策 出台会影响利率下行的节奏,短期内债券市场以震荡为主,但利率总体下 行趋势不变。 配置建议:

1)、品种上:短期内,正处于稳增长政策窗口期,若经济恢复斜率放缓,稳增长和防系统性风险政策有望加大,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 忧可能减弱,叠加 6 月降息后债券收益率出现全面下行,为信用债市场提 供支撑,投资者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可适度采用信用下沉的策略, 风险承受较高的投资者也可适当配置可转债及“固收+”品种。但长期, 金融债产品在收益和风险上仍有较高性价比。 2)、期限上:短期内,债券市场走牛下,利率仍处于低位震荡阶段, 上行空间有限。建议拉长久期,配置上以中长久期债券基金为主。

3、QDII 基金:把握资产性价比的转换节奏 长期看,海外权益、黄金、原油等资产与国内权益及债权资产的相关 性较低,多元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能有效提升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建议投 资者借助 QDII 基金,充分发挥多元配置的优势。 配置建议:

1)、权益 QDII,从配置区域看,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美国就业市场 良好,核心通胀下行缓慢,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进 入尾声,美股上行势头有望在下半年延续,建议保持乐观的配置比例。不 过,近期美股的上涨更多反映了经济软着陆的预期,经济衰退预期仍存, 且近期表现较好的多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局部上涨是否能演绎到 普涨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警惕回调盘整。 2)、商品 QDII,黄金产品更具备配置价值,短期来看,美联储释放的 鹰派信号,使国际黄金价格受到压制,但长期看,在全球衰退风险加大、 美联储加息渐近尾声、区域冲突不断的大环境下,各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 黄金产品更具备配置价值。原油 QDII,受全球经济走弱、高价格基数和地 缘政治冲突影响,原油价格上涨面临压力,配置原油 QDII 时要保持警惕。 此外,商品 QDII 配置以挖掘价格错配为主,不宜采用买入并持有的长期 策略。时机上,兼顾上涨动能及移仓成本的把握。

风险提示:

1、 全球疫情爆发超预期,国内疫情反复加剧,政策收紧,企业经营更加 困难,需求大幅回落,加速全球经济衰退;

2、 通胀超预期,物价、工资螺旋上升;

3、 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全球货币紧缩政策超范围、超预期延长,资产价 格继续大幅缩水;

4、 俄乌冲突升级,加剧全球能源及供应链短缺问题,加重全球通胀;

5、 区域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缓解下,地缘经济冲突加剧;

6、 人民币汇率超预期承压,政府负责压力回升,“稳增长”政策施展空间 受限;

7、 外需超预期走弱,内需提振不及预期,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居民收入 增长放缓,中国经济修复不达预期;

8、 居民财富向证券类资产转移速度放缓;

9、 市场情绪失控,资产定价失常,优质资产被廉价抛售;

10、部分产业政策、稳经济政策落地受限,部分产业转型不达预期;

11、内资南下受阻,海外加息对港股影响加强,港股估值回升的等待期拉 长;

12、政策制定者改变理论方法,导致预测失效; 13、欧美银行业发生系统性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