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解读中融基金基金经理走心年报:投资之大事 不可不察也

新浪基金

关注

中融基金旗下基金的2022年年报火热出炉,基金经理们各抒胸臆,带来了对年度投资的深度思考。

柯海东:坚信投资成长股依然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方法

经历过2022年A股市场的再次压力测试后,有些底层信仰需要持续坚守并强化:首先,对国家经济和A股市场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长期乐观主义。其次,坚持在长期给社会创造最大增量价值的行业中聚焦投研资源。

产业趋势变化需要着重把握三点:更值得关注中长期变化,产业趋势至少持续三年以上才可能构成较大级别的机会;技术进步、竞争格局迭代在加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关注变化当中的不变性或者相对稳定性较强的环节,并且时刻提防内卷。

基于经济复苏及中长期的产业发展,目前我们依然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 第一,疫后修复、经济复苏带来消费的投资机会。第二,高景气的成长性行业。第三,逆全球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自主可控具备长期机会。

寇文红:继续聚焦新能源领域,挖掘高景气板块进行重仓配置

2022年是我从业以来,资本市场影响因素最纷繁复杂、A股走势最难判断的一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我们也不应该浪费难熬的时光。反思错误,总结得失,有助于吸取教训,更好地进步。

我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个阶段,寻找景气度最高的行业进行重仓配置,除非逻辑发生了变化,否则不轻易进行调仓。

我们对2023年A股走势相对乐观,预计消费类、医药、新能源、房地产产业链、军工、信创、黄金等都存在阶段性的机会。

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很多人认为新能源产业已经很成熟了,估值可能会下降,投资机会不多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整个新能源产业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变革。这种技术进步能降低成本,替代之前的产品,打开市场空间,催生出新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挖掘成长股的一个重要逻辑。

甘传琦: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展投资能力

2023年,我们对储能看法偏乐观,主要观点是认为当前储能渗透率较低、成长性较高,且是全球需求共振的细分市场,值得跟踪关注;摩托车是我们认为值得跟踪的小领域;我们认为随着收入提升,一些偏新的有娱乐属性的需求是我们关注重点,这类需求可能是整个社会收入上个台阶后会出现渗透率提升;医药会是我们在2023年重点投入精力研究的领域,一方面随着管控放开,之前受损的部分医疗场景会复苏且需求属性更刚性、收入预期的影响扰动较小,另一方面部分有真正创新能力的公司会逐渐找到新的国际化增长点。

郑玲: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蓄势待发

中融国企改革混合的权益投资的策略是重点布局国企改革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重点布局具有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有能力、有动力兑现业绩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有业绩拐点的上市公司。配置上,低估值标的作为基金底仓,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各子领域板块,选择未来景气度持续改善的成长性行业作为基金的弹性仓位。在成长性行业中,寻找长期成长空间较大、估值合理的标的。低估值底仓以建筑、电力、传媒为主,成长性方向以军工、计算机等板块投资为主。

2023年,对于权益市场而言,横向对比全球市场,国内经济恢复和政策宽松的组合是相对稀缺的,可以聚焦拐点变化的细分领域去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潘巍:走得慢一点是为了更好地达到长期的投资目标

规避风险是长期投资盈利的基础,低回撤是长期复利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实施相对严苛的风控措施,尽可能降低市场冲击带来的波动,从而在出现机会时更加宽裕和从容。行稳方能致远,走得慢一点是为了更好地达到长期的投资目标,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希望做大概率正确的事,积极寻找长期的确定性,理性应对短期的不确定性,以相对稳健的方式,进行有规划的仓位管理、有预判的品类选择,在市场贪婪时多一分沉稳,在市场低落时多一分坚持。

以上观点来源:中融基金旗下基金2022年年报。

注:中融竞争优势、中融新机遇混合、中融新经济混合、中融国企改革混合为R3-中等风险,适合C3及以上等级投资者。中融盈泽中短债为R2-中低风险,适合C2及以上等级投资者。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须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及相关公告,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