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ETF市场面面观:13只股票ETF规模超100亿 国资钟爱ETF

新浪财经

关注

ETF市场面面观

远洋渔歌

市场上有2018年是ETF发展元年的说法。对比之下2019年是ETF大爆炸的一年:2019年前三季度新成立的ETF产品52只,上市交易42只,规模合计超830亿元人民币。国内ETF市场表现亮眼,国资参与ETF热情同样高涨,国企一带一路、央企创新驱动、军工龙头等产品陆续发行。ETF产品缘何火爆,2019年ETF市场又有哪些看点?远洋君就来和大家聊聊ETF那些事儿。

什么是指数?

要了解什么是ETF,必须要先从指数说起。指数是动态反映社会及经济现象的综合指标,指数通过统计方法加权计算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有反映物价变化的CPI指数和PPI指数;反映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股价动态变化的上证综指;反映特定板块股票表现的股票指数,比如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股票指数一般由证券交易所或者中证指数公司计算和发布,组成指数中的每只股票就是这个指数的“成分股”。

以今年4月发布的 “国企一带一路”指数为例,这一指数成分股有100只股票,均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盈利状况和发展前景良好。每只成分股在指数中所占权重并不相同,宝钢股份的权重最大,达到2.91%;中海油服的权重最低,只有0.1%。这100只成分股,就相当于一篮子权重各不相同的股票。如果看成是一篮子100斤蔬菜的话,相当于篮子里有2.91斤“宝钢股份”,2.97斤 “伊利股份”,……,0.1斤“中海油服”等等。

什么是ETF?

(一)发展历史

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英文是Exchange Trade Fund,简称ETF。1993年ETF诞生于美国,由具备公募资格的基金公司运作管理,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截止2019年9月底,全球挂牌交易的ETF达8494只,资产规模5.75万亿美元,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从国内市场发展看,2004年ETF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是国内资本市场成熟运作的基金产品。2018年是国内ETF市场发展元年,产品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截止2018年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186只,资产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而2019年则是ETF大爆发之年,截至2019年9月底,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ETF的数量共229只,基金规模6,408.65亿元。

(二)ETF解构

解构ETF,可以从其全称“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入手:

“指数”ETF是跟踪复制某一特定指数的基金。比如前文提到的国企一带一路ETF,跟踪和复制的是中证国企一带一路指数,指数上涨1%,则复制指数的ETF也上涨1%。

“交易型”  ETF可以在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买卖交易。每只ETF产品都有自己的代码,在上交所、深交所挂牌上市。普通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通过股票交易软件买入和卖出ETF。

“开放式” 投资者可随时向基金管理人要求申购或赎回ETF基金份额。和其他基金不同,ETF的申购是用一篮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而赎回时投资者用基金份额换回一篮子股票。

(三)ETF的分类

按照资产类型不同,ETF可以分为:股票型ETF、 债券型ETF 、商品型ETF、货币型ETF和跨境型ETF。其中股票型ETF是最主流的ETF品种,大致可以分为宽基指数、主题指数、行业指数、策略指数等。

宽基指数ETF主要为ETF跟踪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综合指数。主题指数为ETF跟踪特定主题的指数产品,如以以酒为主题的鹏华基金的鹏华中证酒ETF、以央企改革为主题的华夏央企结构调整ETF等。

(四) ETF的优势

一是跟踪指数,分散风险。正如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投资者如果花10000元投资一只股票的话,比如说宝钢股份,投资风险其实很大,因为一旦宝钢股份股价下跌10%,就意味着投资损失1000元;而如果购买一万单位的ETF,相当于买卖了指数跟踪的一篮子股票,一篮子股票中的一只或者几只股票下跌也没关系,篮子里的其他股票可能上涨,投资者可以获得与该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分散了持股风险,免去个股选择的问题。

二是运作简单,交易透明。ETF采用被动式管理,完全复制指数的成分股作为基金投资组合及投资报酬率,所以普通投资者可以完全掌握投资组合状况,做出适当预期。

三是投资灵活,交易便利。ETF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可以以小的“基金单位”形式在交易所买卖;同时与开放式基金类似,ETF允许投资者连续申购赎回。

四是管理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复制指数和实物申赎机制,ETF管理较为简单,且大大节省了研究费用、交易费用。ETF的管理费和托管费远远低于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

国内ETF发展近况

目前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ETF为南方基金管理的500ETF,规模达到了435亿元,是十足的巨无霸。截至三季度末,共有13只ETF规模过百亿。从结构上看,13只ETF主要分为两类:宽基ETF和主题ETF。其中宽基ETF主要集中在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三个品种。主题类ETF则频现国资身影,百亿级产品包括央企结构调整ETF、央企创新驱动ETF、上海国企ETF等等。

2019年规模超百亿的ETF产品

国有资本参与发行ETF已不是新闻。早在2016年,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凭借152亿的首发规模拿下当年权益类基金首发规模之最。2018年,华夏、博时、银华基金依托中国诚通集团开发的央企结构调整指数发行ETF产品,合计首发规模高达538亿元,创下了同一主题指数ETF发行规模记录。   

国资参与ETF,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议论和猜测。各路“大V”也纷纷发声,通过“圈钱套现”、“借道ETF减持”等标题夺人眼球,吸足了粉。那么国资是否通过ETF来套现圈钱呢?这个问题其实简单。大股东是否圈钱套现,其实要看大股东是不是缺钱。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了国资运营情况:“前三季度,中央企业收入效益稳定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1万亿元,同比增长5.3%;累计实现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增长7.4%;有效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6.8%”。从发布的数据来看,国资确实不缺钱,而且仅固定资产投资就有1.6万亿。百亿级别的ETF产品虽说不小,但数字差了好几个量级,基本是杯水车薪。

“借道ETF减持”的说法也有问题。11月13日,两市交易所共同发声:“参照减持新规监管ETF基金的股票认购行为,目前上市公司相关股东使用股票认购ETF的行为,不存在变相减持、违规减持的情形,换购操作对二级市场影响较小”。说白了,上市公司股东拿股票换购ETF,一直都是要和竞价系统交易、大宗交易等额度合并计算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借道”。

那么为何国资对发行ETF情有独钟?远洋君来看,其实无非两点。一是持股比例过高。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不利于上市国企股权结构的优化。二是提升股权运作效率。国资只需将所持有的单只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换成一篮子股份对应的ETF份额,就可直接达到了降低系统性风险、调整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资产流动性等目的。ETF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类型丰富,品种繁多,堪称百花齐放,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投资标的,实现不同的投资目标。央企主题类ETF作为ETF的一个细分类别,对于希望分享中央企业成长,和中央企业一起进步的投资者来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投资工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