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科技:常见的股票量化策略,都有哪些?| 金言洞见

金斧子资本
量化投资,作为一种通过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从海量历史数据中分析规律并应用于未来决策的投资方式,适用于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期货投资等多种金融标的。本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A股市场中常见的量化投资策略。
01
选股与择时
我们知道,A股市场有截面信息和时序信息:
• 截面信息就是某个时点上的全量信息,比如A股5000多支股票在某个交易日、甚至某个特定时点的涨跌幅;
• 时序信息则是某个时段内的变化情况,比如A股的宽基指数、或者某支特定股票,在一天、一周、一个月之内的涨跌走势。
截面

时序

那么,选股和择时策略,就是分别预测未来截面信息和时序信息的投资策略:
• 选股策略预测的是未来某个时点的截面信息,比如明天早上10点,选股域内所有股票可能会涨还是跌;
• 择时策略预测的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时序信息,比如未来一周,某只股票可能的涨跌走势。
当然,在具体的投资场景中,量化模型所做的预测,精细度是要高很多的:
• 量化选股策略中,模型实际要预测的,一般是未来某个时点,选股域内所有个股的涨跌排名;之后,交易端就可以根据预测,卖出涨跌排名靠后的个股,买入涨跌排名靠前的个股。
• 仓位择时策略中,模型实际要预测的,则是指数或个股未来一段时间的多/空信号;之后,交易端同样会根据预测,进行仓位的增减。自己炒股的投资者朋友可能比较熟悉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等指标,这其实就提供了一些择时信号。
当前量化投资领域,相对主流的是保持满仓运行、只在选股域内进行买入卖出操作的量化选股策略;但仓位择时策略凭借着出色的行情捕捉能力,能够很好地在下行市场中规避风险、在反弹上涨市场中抓住机遇,同时与选股策略的相关性较低,也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
02
指增与中性
量化选股策略中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指数增强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以及它们的一些灵活变体。要区分这二者,还要先分清市场收益(beta)和超额收益(alpha):
• 市场收益(beta)指的一般是宽基指数收益,衡量市场整体或者市场内某个组成部分的涨跌情况;
• 超额收益(alpha)指的是通过选股取得的超过指数部分的收益,衡量的是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能力。
能够同时取得市场收益(beta)和超额收益(alpha)的,就是指数增强策略。
但是,指数有涨跌,如果想要规避掉指数涨跌的风险,仅仅获取超额收益部分,就可以选择用股指期货对冲掉市场收益(beta)部分,这就是市场中性策略。

所以,指数增强策略更适合于本身对市场整体、或者对某个宽基指数代表的部分市场有信心的投资者;而市场中性策略则呈现出相对低风险、低收益、低相关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低风险偏好或多元化配置的投资需求。
03
规模指数与特色指数
指数增强是目前量化投资领域占比最高、使用最广泛的投资策略,我们也根据增强策略对应的宽基指数进行分类,为投资者朋友具体解读。
增强策略通常会在两大类指数上做出增厚收益,分别是传统的规模类指数和新兴的特色类指数:
第一类是规模类指数,即根据市值大小分类编制的指数,市值从大到小,常见的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等指数,可以反映A股不同市值规模股票的整体表现。相应地,量化指数增强策略中也会有300指增、500指增、1000指增、2000指增等,一般市值更小的股票交易活跃度更高,量化投资的超额收益可能更加显著。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大小盘风格的偏好或轮动时机的把握,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

特色类指数,即从一些其他维度对资本市场的风格结构进行刻画的指数,常见的比如:
• 中证A500指数:引入行业筛选、ESG可持续投资拆选、互联互通筛选等要素,聚集A股造血能力最强的优质资产,侧重反映“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方向;
• 红利指数:筛选持续稳定分红、且股息率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股票,这些上市公司往往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稳定,因此更适合追求稳健股息的投资者,常见指数如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红利质量等;
• 科创、创业类指数:聚焦硬科技核心资产和战略新兴产业,筛选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类上市公司股票,增长潜力较高,常见指数比如科创50、科创综指、创业板指等。

这些特色宽基指数往往聚焦A股市场的某一特色风格,因此,如果投资者看好这些特色风格的未来增长潜力或者稳定性,就可以配置相应的指数增强策略。
当然,以上的指数增强策略,都会受到对标指数的风格约束,那么,是否存在不受风格约束的选股策略呢?
这就是量化多头策略,又称空气指增。这类策略可以在除ST、*ST以及其他黑名单股票之外的全市场进行选股,充分发挥量化选股模型的灵活性,适配多种风格和各类结构性行情,是一类高风险、高收益、高不确定性的策略类型。
04
总结
本期我们整体梳理了A股常见的量化投资策略,当然,每种策略类型还有更多变体,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投资者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概括来说,A股量化策略可以分为选股和择时策略:选股策略均为满仓运行,择时策略则通过仓位的灵活调整,把握行情机会。
根据是否对冲市场风险,选股策略可以分为指数增强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后者收益相对略低,但风险和回撤更可控。
指数增强策略又可以根据是否有对标指数、以及对标指数的不同进行细分,形成丰富的策略类型。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进行多元化、低相关的配置。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仅供参考,不应赖以作为预测、研究、宣传材料或投资建议,亦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本公众号所采用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来自本公众号认为可靠的来源,但本公众号并不保证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亦不会为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读者须全权自行决定是否依赖本公众号提供的信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可能包含某些前瞻性陈述。前瞻性陈述的标志性词语包括“预期”、“应”、“估计”、“可能”、“会”、“将”、“相信”、“将来”、“计划”以及类似表达。前瞻性陈述通常涉及不可控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前瞻性陈述的预期结果完全不符。任何人需审慎考虑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不可完全依赖前瞻性陈述。本公众号声明,无论是否出现最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它情况,本公众号均无义务对任何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或修改。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