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ETF观察:2025重估中国,聚焦港股ETF

上海远策投资

关注

2024年,港股结束了自2020年来连续4年下跌的纪录。在步入2025年之后,港股科技板块更是成为行情旗手,领涨全球各大类资产,恒生科技指数点位也创下2022年3月以来新高。究其原因,除了受益于去年924以来国内一揽子积极政策举措的出台,美联储开启降息、海外资金回流外,AI技术革新或是催化本轮港股科技板块的主要原因。

1月份DeepSeek的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强大创新能力,随后多家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其平台上线DeepSeek模型,进一步加速了国产算力供应链的发展与更多“AI+”场景的落地。DeepSeek的火爆出圈使我国打破科技封锁,切入AI赛道成为可能,并促使外资重新审视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高盛发布研报称,DeepSeek的崛起,为中概科技股带来了中长期价值重估的机会,维持对MSCI中国指数的超配评级,预计该指数今年将上涨14%,乐观预期下涨幅甚至将达到28%。德意志银行也表示,2025年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的一年,中国股票估值折价的现象将消失,该行表示,A股和港股的牛市周期已于2024年开启,有望持续下去并超过此前高点。日前,贝莱德基金也称,对未来12~36个月的中期中国市场保持乐观,看好中国股票和利率债。增配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外资的共识。

而香港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外资投资中国的桥头堡和重要阵地。随着对中国资产投资的风险偏好回升,外资更倾向于通过配置港股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再平衡。此外,香港股市中金融、科技和消费板块市值占比超过60%,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集中在互联网、AI等领域,与当前全球AI产业热潮高度契合。再者,香港市场盘子较小,资金短期流入对指数拉动效果更显著。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香港市场成为海内外资金2025年不容忽视的重要配置选择。

港股ETF分类

通过梳理,目前主要投资方向在港股的ETF总计有102支,总规模约3300亿,科技方向的规模最大,近2000亿,占比约60%,规模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红利/高股息和医药。

收益情况来看,2024年以来科技表现最佳,其次为国央企、金融、恒生指数。医药、教育表现最差。

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科技板块流出最多,资金收益兑现效应明显,红利/高股息策略虽今年以来表现最差,但流入资金最多,资金抄底逆向布局明显。下面逐一进行梳理。

港股科技类ETF

近年来,港股市场凭借其国际化定位和制度优势,成为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的核心阵地。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港股汇聚了从互联网巨头到硬核科技龙头的全产业链标的,成为全球投资者布局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相比A股科技板块,港股的科技板块有这些优势:

1.稀缺性:港股囊括了A股稀缺的互联网平台(如腾讯、阿里、美团)和硬科技公司(如小米、中芯国际)。

2.估值性价比:受外围流动性及政策因素影响,港股科技股长期处于估值洼地,PE(市盈率)普遍低于美股、A股同类公司,安全边际较高。

3.机构主导的理性定价机制:与以散户交易为主的A股市场不同,港股短期投机交易占比不足20%(显著低于A股的40%+),而机构投资者占比长期维持在60%以上,其注重基本面研究、弱化短期博弈的特质,使得优质科技企业的价值发现更为充分。

通过ETF投资港股科技板块,既能规避个股波动风险,又可一键把握中国科技升级与全球化扩张的双重红利。我们总结了港股和科技板块相关的ETF,一共有31支,主要以追踪恒生科技、中国互联网等指数为主,这里我们选取了其中规模较大、成交较为活跃的一些有代表性的ETF。

其中,恒生科技ETF(513180.SH)持仓最为均衡,而中概互联网ETF(513050.SH)最为集中,仅前三大重仓股腾讯、阿里、美团合计占比就超过60%,中概互联ETF(159605.SZ)和其持仓相似,但集中度相对较低。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SZ)和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SZ)的前四大持仓基本一致,但其他持仓中,港股通科技30ETF更多持仓了创新药相关个股,而港股通互联网ETF则更多持有了一些软件类公司,从过去一年多的表现来看,港股通科技30ETF表现更好一些。恒生互联网ETF(513330.SH)持仓中没有小米,几乎等权配置了6家互联网巨头。

港股红利/高股息类ETF

红利资产虽然近期有所调整,但在今年经济弱复苏、中长期利率态势下行的大环境下,红利策略兼具高股息+低估值保护的特征,依旧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类策略。主要投资港股股票中的此类策略分析来看,主要有红利、高股息两种类型。

挑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ETF进行分析,按照笔者过去文章中所分析,港股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支红利ETF分别为政策催化性最强的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10)和股息保护性最强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513530),从业绩情况来看,相对其他规模较大的红利/股息港股ETF,二者业绩同期业绩表现竞争力较强。

港股医药类ETF

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港股市场凭借其国际化定位与制度灵活性,正成为亚洲生物科技及创新药企的核心融资平台。近年来,随着18A上市规则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包容性政策落地,港股已汇聚了超过60家创新药企,形成覆盖药物研发、精准医疗、高端器械的全产业链生态。近些年来医药板块受到政策政策压制、集采扩面导致板块估值中枢下移,恒生医疗指数PS从峰值8.2x回落至3.1x。但从资金面来看,2024Q1全球医疗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提升至12.3%(2022年仅5.8%)。我们也观察到,近期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开始止跌企稳。从历史经验来看,创新药及相关公司可能会迎来一波修复。港股医药类ETF作为高效布局这一赛道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个股研发风险、捕捉行业β收益的解决方案。

港股生物医药相关ETF共有16支,主要以追踪恒生医疗保健、港股创新药等指数为主,大部分持仓比较类似,这里选取了2支规模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ETF。

前6大持仓完全一致,但港股创新药ETF(513120.SH)相对更集中,恒生医疗ETF(513060.SH)在前6大以外,持有了一些医疗服务类公司,而港股创新药则是全部持有创新药相关公司。由于过去几年政策环境对医药股不利,这两支ETF的业绩表现都比较羸弱。如果未来政策预期转向,那么港股创新药ETF的弹性会更大一些,恒生医疗ETF则会更加平稳一些。

恒生指数ETF、国央企ETF、恒生新经济ETF

除专注于投资某行业或某主题的ETF外,还有一些港股投资上更为分散和综合的ETF,包括主要集中投资港股蓝筹股的恒生指数ETF;聚焦中国香港上市的央企或国企,有一定的股息保护的恒生国央企ETF;以及投资仅限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港股通ETF,以及瞄准投资“新经济”,包含科技、消费、医疗、新能源等新经济的ETF。

挑选其中代表性的ETF进行比较分析,从业绩情况来看,恒生指数、恒生国央企、港股通50以及恒生新经济长短期业绩较为接近,恒生新经济ETF近一年业绩爆发性最为突出。

分析其持仓来看,恒生ETF与恒生国企ETF均着重于蓝筹资产,前2大行业均配置在银行和传媒,恒生ETF非银配置略重,恒生国企ETF电子配置略重。港股通50ETF和恒生ETF前十大持仓和前6大行业完全一致,但在集中度上略高。恒生新经济ETF持仓集中度最高,且配置完全倾斜在电子/传媒/汽车等偏成长板块,相对于恒生科技、恒生医药等单一板块暴露程度较高,多成长板块的综合配置更有利于其他行业的机会,不过这个ETF的规模仅有3亿,需要防范炒作风险。

港股金融类ETF

作为港股市场的“压舱石”之一,金融业占到恒生指数的权重超过40%,在金融开放深化与离岸人民币业务扩容的背景下,这类ETF不仅是机构资金配置的“标配”,更成为个人投资者穿越市场波动、分享港股金融蓝筹成长红利的战略选择。专注于投资港股市场金融板块ETF仅有3支,但每支侧重的均有所不同,特点鲜明。香港证券ETF(513090.SH)主要投资于券商,也是3支ETF规模最大的一支,港股非银ETF(513750.SH)主要投资于保险公司,港股通金融ETF(513190.SH)主要投资于银行。从业绩上来看,香港证券ETF短期进攻性最强。

港股消费类ETF

港股消费ETF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与A股消费板块形成互补,尤其囊括了互联网消费、新兴消费等港股特有资产,目前有2类消费ETF:恒生消费类ETF和港股消费类ETF,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支进行比较。恒生消费ETF(159699.SZ)投资范围较为广泛,成分股来自整个港股市场,除了传统的食品饮料、服装等消费领域,还包含新兴消费领域,如潮玩(如泡泡玛特)等,持仓更为分散,前10大重仓股比例为54%;港股通消费ETF(159735.SZ)成分股是从港股通证券范围内选取,更侧重于港股通中的传统大消费行业,且集中度较高,前10大重仓股比例为74%,如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大消费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可能会占据较高权重,相对更偏向于成熟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地位的消费企业。业绩上来看,港股通消费ETF因其更集中投资于传媒板块,较大权重包括龙头互联网公司,在这一轮反弹中更为突出。

港股教育ETF

专注于投资教育行业的ETF仅有1支,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等)、以及教育智能化机构(科大讯飞等)、教学设备(视源股份等)。从业绩来看,受“双减” 政策对 K12 校外培训行业造成巨大冲击,长期收益整体较差。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政策以及相关企业盈利模式的变化。

注:以上文中业绩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2月14日,其他数据为最新日期

日本首相石破茂:将优先让美国关税谈判取得成功。

央行今日开展4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投标量430亿元,中标量430亿元,操作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厄瓜多尔选举委员会主席表示,总统选举结果忠实反映选民意愿。

日本首相石破茂:将优先让美国关税谈判取得成功。

央行今日开展4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投标量430亿元,中标量430亿元,操作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