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睿书会第54期:传统制造业如何构筑核心壁垒?(下)

睿璞投资

关注

将不会错过我们最新的推送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石油炼化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并不是一门天然的好生意,在这样的行业构筑核心壁垒并非易事,而洛克菲勒给我们树立了绝佳范本。

年轻的洛克菲勒在20岁就凭借做货物贸易积累的本金进入了石油业,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行业的问题和痛点,决心整顿行业秩序,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建立了美国最大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不得不说是创造了商业上的奇迹。

筚路蓝缕:

规模效应是传统制造业最核心的壁垒

制造业虽然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有很多缺陷,但部分制造业仍然有一条护城河可以依仗,那就是规模效应,标准石油的创立过程也生动解释了规模效应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洛克菲勒是从炼化切入石油生意,他非常敏锐地发现了运输费用在石油业的成本结构中占比不小,而且由于当时主要依赖铁路运输,原油产地集中在宾州使得仅三家铁路公司就控制了整个产业的命脉,于是他决定从铁路运输入手来消灭自己在炼化行业的竞争对手。

首先,他的炼化厂选址在克利夫兰,这个位置同时毗邻五大湖以及多条铁路枢纽,从而在夏季可以利用水运来和铁路公司们讨价还价。

而洛克菲勒在宾州产油区附近的竞争对手不仅无法通过水路运输,整个宾州还只有一家铁路公司,运费一直居高不下,成本天然就高于标准石油。

洛克菲勒凭借勤奋和专注很快成为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商,但仅克利夫兰就有26家炼油厂,全国更是有数百家,竞争依然非常激烈。

其次,洛克菲勒创造性地向铁路公司提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承诺了惊人的成品油保底运量。其实以当时他自己的炼油厂完全无法达到这个运量,洛克菲勒准备谈成之后再找其他炼油厂一起合作运输。

对于任何一家铁路公司而言,能获得稳定的货运量都是求之不得的,通过把众多小货主合并成一家大货主,形成定期、统一的大宗货物的做法,铁路公司可以把火车从产油区往返纽约的平均用时从30天减少到10天,同时还能把一个车组的车皮从1800个减少到600个,最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并且大幅简化运营。

规模效应带来的双赢为标准石油赢得了极为低廉的运价,虽然这份协议最后因为外区抗议而破产,洛克菲勒在协议作废前利用自己超强的说服能力和融资资源在短时间内低价兼并了25家竞争对手中的22家,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几个炼油巨头之一,这是标准石油发展历史上第一次重大飞跃。

再者,通过精细管理来提高营业利润率也体现了强大的规模效应。洛克菲勒最早从事簿记员行业,对会计有很深的理解,坚信利用数字来管理整个企业,从而可以不断精益求精地提升运营效率。

标准石油仅是克利夫兰一个普通炼油厂时,营业利润率就远高于同业,即使早期煤油价格大幅波动,标准石油也从来没有一年亏损,表现出了极强的阿尔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更是持续增强。

洛克菲勒曾经视察一家下属工厂,这家工厂灌装5加仑一桶的煤油密封后销往国外。洛克菲勒询问后了解到封一个油桶需要40滴焊锡,他直接要求工程师实验能否用38滴来做,最后发现可以用39滴做到相同效果。如此小小的措施随着标准石油出口的暴增,在此后几年内为标准石油节约了几十万美元。

攀登巅峰:

横向和纵向一体化进一步巩固壁垒

洛克菲勒刚开始选择先在炼化产业提升市占率。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在二十年内通过持续的兼并标准石油做到了全国90%以上的市占率,只是考虑政治因素才允许上百家毫无竞争力的小炼油厂存在去瓜分剩下的一点残羹冷炙。

进行横向一体化整合的同时,标准石油也开始全产业链的整合,目光首先瞄准了运输行业。

洛克菲勒利用了两次技术革命的契机,第一次是油罐车取代油桶成为主要石油运输方式,标准石油大量投资油罐车借给铁路公司使用。铁路公司对空桶的回程运输要收取运费,而油罐车从东海岸返回中西部炼油厂却是免费的。

尽管油罐车不会漏油,使用油罐车的货主还是可以得到与使用油桶的托运人完全相同的漏油折扣,这意味着标准石油公司发运的每辆油罐车中有62加仑的油是免费运输的,进一步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成本差距。

第二次技术变革是管道运输对铁路运输的替代,洛克菲勒让亲信快速成立了管道铺设的团队,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垄断了石油管道的选址和建设,让铁路最终变成了炼油商的备胎,丧失了对炼化环节的议价权,标准石油也借此完成了对整个运输环节的控制。

此后标准石油公司还继续下沉进入了零售业。标准石油在有些区域也答应撤出零售领域,条件是店主只能经营标准石油的产品以此控制当地的零售商。掌控渠道之后标准石油可以利用价格战进一步打压其他炼油厂,和控制运输环节的目的类似,通过纵向一体化的优势来促进主业石油炼化的兼并整合。

标准石油后期在炼化、运输和销售领域都做到了绝对垄断,可是在成立20年后依然只有4处石油生产基地。

一方面因为早期的原油生产部门杂乱无章,聚集了成千上万海盗似的脾气火爆的投机分子,组织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公司成立之初石油行业遭受生产过剩的打击远甚于生产不足,使得标准石油能够袖手旁观生产商们在一片混乱中竞相削价从而长期坐收渔利。

标准石油在完全控制了炼化环节后,可以用比较稳定的价格来出售煤油,从而在上游出现暴跌的时候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去做收购。石油行业经常出现每桶原油从4美元跌到70美分这样幅度的崩溃,但终端煤油价格并不会因此调整,标准石油即使不整合上游也可以从这些价格波动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总结历史总是容易的,但合上书本细细回想,能完成如此巨大产业的整合依然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坚韧的意志和决心,也确实需要一点运气。

另外洛克菲勒一直有种宗教般的信仰,认为石油是上帝给人们的馈赠,所以每一次价格暴跌造成行业崩溃时,很多同业迷茫困惑,甚至完全退出这个行业,而洛克菲勒即使用全部身家去借贷也会继续大力再投资,各种因缘际会之下才能建立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以史为鉴:

垄断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冲击

标准石油让洛克菲勒成为美国首富,最后又因为反垄断法分崩离析。如此巨大的垄断企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书中详细介绍了洛克菲勒在建立垄断联盟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贿赂官员、暴力胁迫等手段,即使当时没有成型的商业法律约束,这些做法也是和基本的公平正义原则相违背的。

比如在前述的标准石油和铁路公司商谈期间,铁路公司将运价在一夜之间对除了标准石油等少数几个炼油商之外的所有厂家直接提高一倍,极大伤害了中小企业的利益,基本是逼迫他们破产。

再比如后期管道技术普及之后,一口油井新开采出来,如果不接入标准石油的管道运输将没有任何人敢把油运出去。

真正让民众愤怒的是这种垄断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践踏。

标准石油垄断了零售渠道之后,如果某个地区有了新的竞争者,标准石油就会低价倾销,代价是在其他完全垄断的地区提高售价来补贴这种低价竞争,大量民众为了同样质量的产品其实付出了更高的价格。

如果能有两三家竞争者存在,各自的规模效应也可以让民众获得相同品质的煤油,价格则将明显低于标准石油一家供应商的定价。

正如作者最后总结:“标准石油公司教给了美国公众一个至关重要而又自相矛盾的教训,自由市场如果自行其是,结果可能是可怕的不自由。竞争性资本主义不会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它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和限制。”

因此,从标准石油的案例中,可以理解我国对部分行业出台反垄断政策的合理性,具体操作过程当然还有优化的空间,但有反垄断法的商业世界总比完全信奉丛林规则的世界更能持续,否则除了垄断者之外所有的实体都会承受利益损失,垄断者自身也可能因赚钱过于容易丧失对技术变革和外部竞争的敏感而最终崩溃。

参考书目:

《洛克菲勒传-全球首富的创富秘诀》

加载中...